一種車輛篷的製作方法
2023-06-14 12:42:26 1
專利名稱:一種車輛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一種汽車附件,特別是涉及到一種適於轎車應用,易安裝、拆卸的車輛篷。
在車輛息置和停靠,尤其是野外旅行時,為了防止日曬雨淋,通常均按車體的形狀,用尼龍布等防雨材料製成防護罩,緊貼車身套在車體上,以起到防雨、防曬、防塵的作用。這種方法雖然可以防止雨淋,但無法防止太陽直射,特別是在炎熱夏天,導致駕駛室內溫度太高,影響及時操作和乘坐;同時,也將使車輛發動機等一些汽車部件因高溫而影響使用質量。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摺疊,便於隨車攜帶,並能利用車輛本身條件進行安裝的,操作方便,防風、防雨、防曬、防塵,並且通風、美觀的車輛篷,這種車輛篷適宜於無車庫車輛的防護,以延長車輛的使用壽命。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特別設計了一種由篷體固定夾緊件、可摺疊收縮框架及防護篷罩組成的車輛篷,這種車輛篷利用一種可夾持在車輛輪胎上的回曲形夾緊裝置,來連接可摺疊、收縮的框架和防護罩篷,達到保護車輛免遭日曬雨淋的目的。回曲形夾緊裝置設有套放在車輛輪胎外側的左右回曲形夾緊件,左右兩部分可用連接板連成整體,在左右回曲形夾緊件兩端,可插入內側回曲夾緊件,在沿輪胎寬度方向,兩者間可作150毫米至250毫米的前後伸縮調整,並用安裝在左右回曲夾緊件上的偏心輪或其它夾緊件,將其固定在輪胎上;在回曲夾緊件上還裝插有支承件,通過支承件連接支承方管,在支承方管中插入導向件,以便與車輛篷框架連接,安裝前、後框架及防護罩篷;回曲形夾緊裝置還通過連接在上面的支撐件通過輪胎共同給予支撐。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1)結構簡單,攜帶、安裝方便,能因地制宜,利用車輛本身輪胎安裝車輛篷,適應性強,不因地形而影響使用,並使車輛不致受損;(2)可調節框架和車輛間距離,有利於選擇合理的空間,防止駕駛室內因日曬溫度過高,而影響駕駛和乘坐。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圖1為回曲形夾緊裝置示意圖;圖2為車輛篷安裝使用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所指的車輛篷,其重要關鍵部件是如
圖1所示的回曲形夾緊裝置,以及安裝在上述裝置上能伸縮、摺疊的框架和防護罩篷。
在2000型桑塔納轎車上使用
圖1所示的回曲形夾緊裝置,可選擇鋁合金材料製造,其中左右回曲形夾緊件(1)通過連接板用錐形插銷連接成整體,在其兩端可插入倒「L」型的內側回曲夾緊件(2),兩者可沿輪胎寬度方向,在150毫米至250毫米範圍內,伸縮、調節到在輪胎上適當的位置,借用安裝在左右回曲夾緊件(1)上的偏心輪與輪胎進行緊固,偏心輪壓入輪胎方向部分愈大,則回曲形夾緊裝置與輪胎的緊固程度愈大。為了安裝車輛篷框架,在左右回曲夾緊件(1)中,可插入支承件(4),也可用錐形插銷連接,而支承件(4)的另一端則與支承方管(5)連接,支承方管(5)中插入導向件(6),並用螺釘固定,以供車輛篷前後框架插入,起支承作用;回曲形夾緊裝置還連接有支撐件(7),以防止支承下降。
在車輪前後左右輪胎上,分別安裝篷體固定夾緊件後,帶有篷罩的前後框架,即可通過此夾緊裝置固定在車上,用連接杆將前後防護罩篷連在一起,前後罩篷的結構設計均可為摺疊,用時拉開,將框架方管插入回曲形夾緊裝置的一端,再將方管插入另一端,把篷罩拉向車中央,即可完成車輛篷安裝。不用時,將連有防護罩篷的框架從中間分別推向前後,即可收攏摺疊起來,連同取下的回曲形夾緊裝置,一併裝入包裝袋,放入車後箱內。框架可用鋁合金型材或不鏽鋼製作。
權利要求1.一種車輛篷,由篷體固定夾緊件、可摺疊收縮框架及防護篷罩三部分組成,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夾緊件是一種可夾持在輪胎上的回曲形夾緊裝置,這種裝置設有套放在車輛輪胎外側的左右回曲形夾緊件(1),其左右兩部分可用連接板連成整體;在左右回曲夾緊件(1)的兩端,插入內側回曲夾緊件(2);左右回曲夾緊件(1)上裝有能與輪胎緊固的夾緊件(3);在回曲夾緊件(1)上插入支承件(4)和與其連在一起的支承方管(5);支承方管(5)中插入連接車輛篷框架的導向件(6);並由連接在回曲形夾緊裝置上的支撐件(7)進行支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篷,其特徵在於篷體固定夾緊件中的夾緊件(3)最好是一偏心輪。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篷,其特徵在於篷體固定夾緊件中左右回曲形夾緊件(1)和內側回曲夾緊件(2)間,在輪胎寬度方向,可作150毫米至250毫米伸縮調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一種汽車附件,特別是涉及到一種適於在轎車上使用的車輛篷,它由篷體固定夾緊件、可摺疊收縮框架及防護篷罩等組成。這種車輛篷利用一種可夾持在車輛輪胎上的回曲形夾緊裝置,來連接可摺疊、收縮的框架和防護罩篷,達到保護車輛免遭日曬雨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攜帶、安裝方便,能因地制宜,利用車輛本身輪胎安裝車輛篷,適應性強。
文檔編號B60J11/00GK2340633SQ98224440
公開日1999年9月29日 申請日期1998年6月30日 優先權日1998年6月30日
發明者盧世傑, 張維德, 張賽林 申請人:郭楨旺, 雷春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