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向可自吸耐高溫磁力泵的製作方法
2023-06-14 01:15:31 2
專利名稱:一種雙向可自吸耐高溫磁力泵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泵設備領域,尤其涉及到一種雙向可自吸耐高溫磁力泵。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的自吸磁力泵的進料管一般設於與泵體的泵軸相同方向的一側,而出料管設於泵體的上方;這樣無法使進出水口都具有自吸能力,無法正反方向都可運轉。這樣會造成在安裝泵時會以泵來作為參考因素來決定料管的位置,從而有時導致了造成安裝的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新型的雙向可自吸耐高溫磁力泵。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方式實現的一種雙向可自吸耐高溫磁力泵,主要包括有泵蓋1、泵體2、外磁轉子4、內磁轉子 5、隔離套7、葉輪8、進出料管口 9、電機10、泵軸11,其中泵軸11裝設於泵體2之內;葉輪 8裝設於泵軸11之上,且位於泵體2流道凹槽內;泵蓋1連接於泵體2前端;泵軸11與內磁轉子5相連接;所述的外磁轉子4連接於電機主軸上;外磁轉子4與內磁轉子5間連接有隔離套7 ;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進出料管口 9連接於泵體2的上部兩側;所述的進出料管口 9的中心線高於泵體2中心線;所述電機10與泵體2之間連接有鏤空殼體3。本實用新型根據電動機10的正反轉控制就可以改變泵體2進出料管9的方向,在使用過程隨時調整泵的自吸方向,做到安裝設備的方便和新穎使用。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簡單、操作方便、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新型的雙向可自吸耐高溫磁力泵。
圖1本實用新型結構主視圖;圖2本實用新型結構左視圖。圖3本實用新型鏤空殼體結構主視圖;圖4本實用新型鏤空殼體結構左視圖;圖5本實用新型鏤空殼體結構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詳述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5所示,一種雙向可自吸耐高溫磁力泵,主要包括有泵蓋1、泵體2、外磁轉子4、內磁轉子5、隔離套7、葉輪8、進出料管口 9、電機10泵軸11,其中泵軸11裝設於泵體2之內;葉輪8裝設於泵軸11之上,且位於泵體2流道凹槽內,泵蓋1連接於泵體2前端;泵軸11與內磁轉子5相連接;所述的外磁轉子4連接於電機主軸上;外磁轉子4與內磁轉子5間連接有隔離套7 ;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進出料管口 9連接於泵體2的上部兩側;所述的進出料管口 9的中心線高於泵體2中心線;所述電機10與泵體2之間連接有鏤空殼體3。本實用新型根據電動機10的正反轉控制就可以改變泵體2內的泵軸上的葉輪方向,從而可以改變進出料管9的方向,在使用過程隨時調整泵的自吸方向做到安裝設備的方便和新穎使用;如電動機10順時針運轉帶動葉輪8順時針運行,泵體2左邊就是出水口, 右邊就是進水口 ;反之同理。鏤空殼體3的兩邊具有通風散熱孔,電動機後風扇和軸上風扇的風可以通過,這樣也對連接外殼起到散熱。以上只是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描述,但本實例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凡是採用本實用新型相似結構及相似變化,均應列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 一種雙向可自吸耐高溫磁力泵,主要包括有泵蓋(1)、泵體O)、外磁轉子、內磁轉子(5)、隔離套(7)、葉輪(8)、進出料管口(9)、電機(10)、泵軸(11),其中泵軸(11)裝設於之泵體O)內;葉輪(8)裝設於泵軸(11)之上,且位於泵體(2)流道凹槽內;泵蓋(1) 連接於泵體( 前端;泵軸(11)與內磁轉子( 相連接;所述的外磁轉子(4)連接於電機主軸上;外磁轉子(4)與內磁轉子(5)間連接有隔離套(7);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進出料管口(9)連接於泵體O)的上部兩側;所述的進出料管口(9)的中心線高於泵體⑵中心線;所述電機(10)與泵體(2)之間連接有鏤空殼體(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向可自吸耐高溫磁力泵,主要包括有泵蓋、泵體、外磁轉子、內磁轉子、隔離套、葉輪、進出料管、電機、泵軸,其中泵軸裝設於泵體之內;葉輪裝設於泵軸之上,且位於泵體流道中;泵蓋連接於泵體前端;泵軸與內磁轉子相連接;所述的外磁轉子連接於電機主軸上;外磁轉子與內磁轉子間連接有隔離套;所述的進出料管連接於泵體的兩側進出口高於泵中心。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新型的雙向自吸耐高溫磁力泵。
文檔編號F04D13/02GK201934321SQ20112000701
公開日2011年8月1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11日
發明者劉陳燦, 鄭力豪, 鄭涵方, 鄭石全, 鄭石壽, 郭啟惠, 郭茂寧, 郭霖清, 阮珍瑞 申請人:福建省福安市力德泵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