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子用鎖扣的製作方法
2023-06-14 09:05:51 2
專利名稱:箱子用鎖扣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鎖扣,尤其涉及一種用於箱子的鎖扣,特別是一種工具箱鎖扣。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所述的箱子鎖扣包括上榫、下榫、活動鞘,上榫為塊狀固定在箱子的上蓋邊沿,下榫也為塊狀固定在箱子的下蓋邊沿,活動鞘為框狀,其大小為剛好可完全框住上榫及下榫,活動鞘可左右移動,當活動鞘移動至完全框住上、下榫時可將箱體的上下蓋固定,當活動鞘反方向移動至上、下榫中至少有一個脫離活動鞘時可將箱體的上下蓋分離。
本實用新型只需用手推動活動鞘即可達到打開和關緊箱子的目的,使操作更方便省力,且本結構經常使用也不會損壞。
圖2是本實用新型鎖扣的活動鞘的立體圖。
圖3是
圖1所示的具體實施例的提手部位的俯視圖。
圖4是
圖1所示的具體實施例的提手部位的仰視圖。
如圖2所示活動鞘3的兩側面的內側相應位置均有設有長形的凸塊4,活動鞘3的頂面的內側的中間部位設有一L型的卡頭5,所述卡頭5的底端有一鉤部10。
如圖3所示上榫1的外側面設有一凹槽9。
如圖4所示下榫2的外側面設有一凹槽8,內側面也有一設定長度的凹槽7。
所述凸塊4可分別嵌在上述凹槽8、凹槽9內並可左右移動,上榫1與下榫2間有一定的間隙6,卡頭5可在該間隙6中移動,卡頭5的底端的鉤部10嵌在下榫1內側的凹槽7內並可左右移動,因凸塊4、卡頭5的底端鉤部10皆位於上述凹槽內,使得活動鞘3隻能左右移動而不可向上或向下活動,當用手推動活動鞘3使凸塊4移動至凹槽8、凹槽9的靠近提手的端部時,活動鞘3完全框住上榫1、下榫2,這樣箱子的上蓋與下蓋閉合併鎖緊,當需打開箱子時只需用手向反方向推動活動鞘3,使卡頭5的底端鉤部10移動至凹槽7的外頂端時,上榫1脫離活動鞘3,這樣就可以把箱子打開。
當然,上述凹槽不一定要設置在上、下榫上,如也可設置在箱子的上、下蓋上,只要是能達到可使活動鞘只能左右移動、並且活動鞘往一方向移動時可完全框住上、下榫,活動鞘往反方向移動時上、下榫中至少有一個可脫離活動鞘的目的的簡單結構變換均可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箱子鎖扣,其特徵在於該鎖扣包括上榫(1)、下榫(2)、活動鞘(3),上榫(1)為塊狀固定在箱子的上蓋邊沿,下榫(2)也為塊狀固定在箱子的下蓋邊沿,活動鞘(3)為框狀,其大小為剛好可完全框住上榫(1)及下榫(2),活動鞘(3)只能左右移動,當活動鞘(3)移動至完全框住上榫(1)、下榫(2)時可將箱體的上下蓋固定,當活動鞘(3)反方向移動至上榫(1)、下榫(2)中至少有一個脫離活動鞘(3)時可將箱體的上下蓋分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箱子鎖扣,其特徵在於上榫(1)的外側面有一凹槽(9),下榫(2)的外側面也有一的凹槽(8),活動鞘(3)的兩側面的內側相應位置均有凸塊(4),所述兩凸塊(4)可分別嵌在凹槽(8)、凹槽(9)內左右移動。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箱子鎖扣,其特徵在於活動鞘(3)的頂面的內側的中間部位設有一L型的卡頭(5),即卡頭(5)的底端有一鉤部(10),上榫(1)與下榫(2)間有一定的間隙(6),卡頭(5)可在該間隙(6)中移動,下榫(2)的內側面與所述鉤部(10)相對應的位置也有一設定長度的凹槽(7),卡頭(5)的底端的鉤部(10)嵌在凹槽(7)內並可左右移動。
專利摘要一種箱子鎖扣,包括上榫(1)、下榫(2)、活動鞘(3),上榫(1)為塊狀固定在箱子的上蓋邊沿,下榫(2)也為塊狀固定在箱子的下蓋邊沿,活動鞘(3)為框狀,其大小為剛好可完全框住上榫(1)及下榫(2),活動鞘(3)只能左右移動,當活動鞘(3)移動至完全框住上榫(1)、下榫(2)時可將箱體的上下蓋固定,當活動鞘(3)反方向移動至上榫(1)、下榫(2)中至少有一個脫離活動鞘(3)時可將箱體的上下蓋分離。本實用新型只需用手推動活動鞘即可達到打開和關緊箱子的目的,使操作更方便省力,且本結構經常使用也不會損壞。
文檔編號E05C17/46GK2492659SQ0125313
公開日2002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01年8月17日 優先權日2001年8月17日
發明者彭拯和 申請人:上海英特羅鎖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