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制氣爐的製作方法
2023-06-14 08:08:01 1
專利名稱:一種制氣爐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爐具,具體地說,是一種制氣爐具。
背景技術:
現有的將固體燃料氣化燃燒的爐具已有面市,如中國專利公開的一種「制氣爐」(ZL0227000.3)就是一種可將秸杆、鋸木屑、樹葉、雜草、牛羊糞便等固體燃料氣化的爐具。現有的制氣爐雖然可實現將固體燃料氣化後燃燒的目的,但由於進風不均勻穩定,以及沒有解決給爐內燃料補充水份的問題,大都存在氣量小、產氣不穩定、產氣時間短等缺陷。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於提供一種制氣爐,其可使爐具進風穩定均勻,並可進行自動補水,燃料產氣時間長,產氣量大而且穩定。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為一種制氣爐,具有爐堂、進風管和出氣管,其特徵在於,在爐堂底部設有與爐堂底部相通的進風環道,爐堂上部設置有與爐堂上部相通的出氣環道,爐堂的底部安裝有進風裝置和補水裝置,補水裝置的補水管伸入進風裝置的出風管內,補水管前端有出水口,出風管上有出風孔。
所述進風裝置具有進風管和出風管,補水裝置具有進水管和補水管,進風管、出風管和進水管通過三向接頭接連,三向接頭具有進風管接頭、出風管接頭和進水管接頭,進風管接頭和出風管接頭與進風管接頭之間由隔層隔開,補水管安裝於隔層上。
所述出風管活動連接在出風管接頭上,可以自由卸裝。
所書隔層上有一接孔,補水管安裝於接孔上,補水管可以卸裝。
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了特殊的進風裝置,可使爐堂進風更穩定均勻,底部燃料燃燒更充分,補水裝置中的水由於爐內高溫散發為蒸氣為燃料補充水份,使燃料制氣時間更長,從而實現增大制氣量,產氣穩定的目的。而且由於補水管位於進風管內,其在為燃料補充水分的同時,還可對進風管起到冷卻作用,延長進風管使用壽命。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縱向剖面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進風裝置和補水裝置縱向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制氣爐,具有爐堂1、爐蓋2、進風管11和出氣管8,爐堂1頂部設有環形密封水槽3,爐蓋2外沿伸入密封水槽3中,爐堂1的底部設有進風環道4,進風環道4與爐堂1底部之間有進風孔5,爐堂1的上部設有出氣環道6,出氣環道6上有與爐堂1上部相通的出氣孔7,出氣環道6外接出氣管8。爐堂1底部安裝有進風裝置9和補水裝置10,進風裝置9具有進風管11和出風管12,補水裝置10具有進水管13和補水管14,進風管11、出風管12和進水管13通過三向接頭15連接,進風管11經過進風環道4部分上有進風孔16,出風管12上有出風孔17。
如圖1、圖2所示,三向接頭15具有進風管接頭18、出風管接頭19和進水管接頭20,進風管接頭18和出風管進頭19與進水管接頭20之間由隔層21隔開,隔層21上設置有補水管14接孔22,補水管14通過接孔22安裝在隔層21上,接通進水管13,補水管14頂斷有出水口23,補水管14可以卸裝。出風管12與三向接頭13為活動連接,可以自由卸裝。
權利要求1.一種制氣爐,具有爐堂(1)、進風管(11)和出氣管(8),其特徵在於,在爐堂(1)底部設有與爐堂(1)底部相通的進風環道(4),爐堂(1)上部設置有與爐堂(1)上部相通的出氣環道(6),爐堂(1)的底部安裝有進風裝置(9)和補水裝置(10),補水裝置(10)的補水管(14)伸入進風裝置(9)的出風管(12)內,補水管(14)前端有出水口(23),出風管(12)上有出風孔(1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氣爐,其特徵在於,所述進風裝置(9)具有進風管(11)和出風管(12),補水裝置(10)具有進水管(13)和出水管(14),進風管(11)、出風管(12)和進水管(13)通過三向接頭(15)接連,三向接頭(15)具有進風管接頭(18)、出風管接頭(19)和進水管接頭(20),進風管接頭(18)和出風管接頭(19)與進水管接頭(20)之間由隔層(21)隔開,補水管(14)安裝於隔層(21)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氣爐,其特徵在於,所述出風管(12)活動連接在出風管接頭(19)上,可以自由卸裝。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氣爐,其特徵在於,所述隔層(21)上有一接孔(22),補水管(14)安裝於接孔(22)上,補水管(14)可以卸裝。
專利摘要一種制氣爐,為一種將固體燃料氣化燃燒的爐具,具有爐膛(1)、進風管(11)和出氣管(8),在爐膛(1)底部設有與爐膛(1)底部相通的進風環道(4),爐膛(1)上部設置有與爐膛(1)上部相通的出氣環道(6),爐膛(1)的底部安裝有進風裝置(9)和補水裝置(10),補水裝置(10)的補水管(14)伸入進風裝置(9)的出風管(12)內,補水管(14)前端有出水口(23),出風管(12)上有出風孔(17)。本實用新型可使爐具進風穩定均勻,並可進行自動補水,燃料產氣時間長,產氣量大而且穩定。
文檔編號F24C9/00GK2846415SQ20052005211
公開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請日期2005年10月9日 優先權日2005年10月9日
發明者周松林 申請人:周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