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供生產長效專用複合肥的增效劑的製作方法
2023-06-14 04:34:11 2
專利名稱:一種供生產長效專用複合肥的增效劑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作物使用的化肥增效劑,具體地說是一種長效專用肥的增效劑。
隨著我國化肥工業的發展,化肥施用量不斷提高,對促進農業生產持續增長起了重要作用。但化肥利用率低,肥料的有效期短,造成投肥成本增加,如施肥量大,易於產生作物燒傷現象。如何提高化肥利用率是擺在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課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化學活性和生物活性的腐植酸類物質,可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增效劑。
本發明給出的增效劑配方是40~65份腐植酸、7~10份DCD、3~5份高分子材料、2~6份稀土、20~25份微量元素;過20目篩並在常溫常壓下混合攪拌均勻後,乾燥、篩選得20目以下粒面狀物。
本發明所給出的增效劑,由於是以腐植酸類為主體,配有微量元素,它可以克服常規無機化學肥料中存在的缺點。本品能改良低產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化肥利用率,對化肥的增效達10~15%;刺激作物生長發育;增強作物抗逆性能;改善農產品的品質。增效劑本身含有機成份,具有化學活性和生物活性。無汙染、無毒害,屬於綠色工程產品。其明顯效果是保護生態環境不受汙染;提高產量大田在10~15%,蔬菜在17~26%,經濟作物在10~12%;並對花卉和中草藥有提早放綠,延長花期,增加藥用物質的功效;可實現省工省時,高效,延長肥效期,提高農作物的生產效率。在生產上,工藝合理,設備簡單,投資少,效益顯著。該增效劑供專用肥生產之用,它選用天然優質腐植酸、硝酸絡合稀土、DCD(二氰二胺)及Fe、Zn、Mo、B微量元素。在專用肥中由於有了稀土的作用,使作物對磷素的吸收作用明顯提高>10%,可免中耕、免追肥。同時,使專用肥在一次添加該增效劑後,產生多種功效,也是唯一能使磷素增效的產品。
所選用配料的標準為腐植酸含活性腐植酸≥50%,DCD含二氰二胺≥95%,高分子材料含聚乙二醇≥95%,稀土含硝酸絡合物≥45%,硫酸亞鐵FeSO4·7H2O≥20%,鉬酸銨(NH4)6Mo7O24·4H2O≥50%,硼砂Na2B4O7·10H2O≥11%,硫酸鋅ZnSO4≥95%。
增效劑與專用複合肥的配用時是專用複合肥的2~4%。
實施例1.取腐植酸50份,DCD 8份,稀土5份,高分子材料4份,硫酸鋅20份。上述配料過20目篩後在常溫下混合攪拌均勻,乾燥為成品,適合於作長效玉米專用複合肥增效劑。
2. 45份腐植酸,8份DCD,4份稀土,4份高分子材料,硫酸亞鐵25份;上述配料按實施例1的方法製成品後,適合於作長效水稻專用複合肥增效劑。
3.腐植酸55份,DCD 10份,高分子材料4份,稀土5份,鉬酸銨20份;過20目篩後在常溫下混合攪拌均勻,乾燥得成品,適合於作大豆專用複合肥增效劑。
4.取腐植酸60份,DCD 9份,高分子材料5份,稀土3份,硼砂25份過20目篩混合均勻,於燥後適合於長效蔬菜專用複合肥增效劑。
產品使用方法;1.長效氮肥 產品與尿素或其它氮肥,按增效劑與尿素1∶25重量比配製,即1公斤增效劑兌25公斤尿素,配製成長效尿素或氮肥。
2.長效專用復混肥 專用復混肥廠可利用該產品生產適合各類作物的長效專用復混肥,添加量按配方中所含尿素或氮肥相當於尿素量配比添加。
3.肥料施用量 將長效氮肥按作物需氮總量配比磷、鉀及微量元素,長效專用復混肥按作物需肥總量折算施用量,畝施用量在60~75公斤。
4.施肥方法 長效肥料可在秋翻整地和春播時做基肥一次深入,施肥深度15釐米,與種苗相距5~7釐米,以免燒苗。
權利要求
1.一種供生產長效專用複合肥的增效劑,其特徵在於增效劑的組方是40~65份腐植酸,7~10份DCD,3~5份高分子材料,2~6份稀土,20~25份微量元素。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增效劑,其特徵在於組方中的配料標準為腐植酸含活性腐植酸≥50%,DCD含二氰二胺≥95%,高分子材料含聚乙二醇≥95%,稀土含硝酸絡合物≥45%,硫酸亞鐵FeSO4·7H2O≥20%,鉬酸銨(NH4)6Mo7O24·4H2O≥50%,硼砂Na2B4O7·10H2O≥11%,硫酸鋅含ZnSO4≥95%。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增效劑,其特徵在於增效劑與專用複合肥的配用時是專用複合肥的2~4%。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農作物使用的化肥增效劑,具體地說是一種長效專用肥的增效劑。本發明給出的增效劑配方是40~65份腐植酸、7~10份DCD、3~5份高分子材料、2~6份稀土、20~25份微量元素;過20目篩並在常溫常壓下混合攪拌均勻後,乾燥、篩選得20目以下粒面狀物。本品能改良低產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化肥利用率,對化肥的增效達10~15%;刺激作物生長發育;增強作物抗逆性能;改善農產品的品質。
文檔編號C05F11/02GK1252399SQ9811440
公開日2000年5月10日 申請日期1998年10月26日 優先權日1998年10月26日
發明者劉子江, 武志傑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