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層建築施工安全防護網的製作方法
2023-06-14 19:11:3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築施工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高層建築施工安全防護網。
背景技術:
目前,建築行業是最危險的行業之一。隨著高層建築和腳手架的增多,高處墜落物體、人員墜落等導致的事故屢有發生。據統計,此類事故佔據建築安全事故總數的56%,是建築工人傷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在腳手架周圍搭設防護網,能夠有效解決或減輕高處墜物、墜人事故的發生。但然而現有的防護網設計簡單,僅僅為尼龍線編織的網,用繩索捆綁在腳手架上,傳統的防護網耐磨性和防老化的性能較差,使用一段時間後結構強度得不到保證,且搭設與拆除以及運輸儲存都非常不方便,費工費力,勞動強度,也難以保證搭設質量,容易留下安全隱患。安裝十分麻煩,安全性能差。鑑於上述提到的問題,本實用新型設計一種高層建築施工安全防護網,以解決上述提到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高層建築施工安全防護網,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現有的防護網設計簡單,僅僅為尼龍線編織的網,用繩索捆綁在腳手架上,防護網耐磨性和防老化的性能較差,使用一段時間後結構強度得不到保證,且搭設與拆除以及運輸儲存都非常不方便,費工費力,勞動強度,也難以保證搭設質量,容易留下安全隱患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高層建築施工安全防護網,包括防護網本體,所述防護網本體的頂部和底部均設置有橫向安裝邊框,所述防護網本體的左右兩側均設置有縱向安裝邊框,所述橫向安裝邊框的外壁設置有連接繩,所述連接繩的一端安裝有安裝扣環,所述縱向安裝邊框的外壁均勻設置有安裝孔,所述防護網本體的外圈和內圈均設置有防火阻燃層,所述防火阻燃層的內腔均勻設置有第一通孔,所述防護網本體的內腔均勻設置有第二通孔,內圈所述防火阻燃層的內壁設置有PU保護膜層。
優選的,所述防護網本體為不鏽鋼鋼絲,所述防護網本體為交錯編織設置。
優選的,所述橫向安裝邊框和縱向安裝邊框的內腔均設置有金屬骨架。
優選的,所述防火阻燃層為有機矽纖維阻燃層。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種高層建築施工安全防護網,其防護網本體為不鏽鋼鋼絲,具有硬度大,承重能力強,受力後不易斷裂,且耐腐蝕性好的優點,並通過橫向安裝邊框和縱向安裝邊框對防護網進行橫向和縱向固定,安裝和拆卸方便,設置防火阻燃層和PU保護膜層,使得防護網本體具有阻燃,高強度和緩衝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防護網本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防護網本體、2橫向安裝邊框、3縱向安裝邊框、4連接繩、5安裝扣環、6安裝孔、7防火阻燃層、8第一通孔、9第二通孔、10PU保護膜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高層建築施工安全防護網,包括防護網本體1,所述防護網本體1的頂部和底部均設置有橫向安裝邊框2,所述防護網本體1的左右兩側均設置有縱向安裝邊框3,所述橫向安裝邊框2的外壁設置有連接繩4,所述連接繩4的一端安裝有安裝扣環5,所述縱向安裝邊框3的外壁均勻設置有安裝孔6,所述防護網本體1的外圈和內圈均設置有防火阻燃層7,所述防火阻燃層7的內腔均勻設置有第一通孔8,所述防護網本體1的內腔均勻設置有第二通孔9,內圈所述防火阻燃層7的內壁設置有PU保護膜層10。
其中,所述防護網本體1為不鏽鋼鋼絲,具有硬度大,承重能力強,受力後不易斷裂,且耐腐蝕性好的優點,所述防護網本體1為交錯編織設置,起到保護的作用,所述橫向安裝邊框2和縱向安裝邊框3的內腔均設置有金屬骨架,提高了橫向安裝邊框2和縱向安裝邊框3的使用壽命和強度,所述防火阻燃層7為有機矽纖維阻燃層,具有很好的阻燃效果。
工作原理:防護網本體1通過橫向安裝邊框2和縱向安裝邊框3進行連接,使得防護網本體1交錯設置,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防護網本體1為不鏽鋼鋼絲,具有硬度大,承重能力強,受力後不易斷裂,且耐腐蝕性好的優點,橫向安裝邊框2和縱向安裝邊框3的內腔均設置有金屬骨架,提高了本身的使用壽命和強度,橫向安裝邊框2通過連接繩4和安裝扣環5便於與腳手架橫向安裝,縱向安裝邊框3通過安裝孔6與腳手架進行縱向安裝,使得防護網本體1的安裝和拆卸都非常方便,防護網本體1外圈和內圈設置的防火阻燃層7為有機矽纖維阻燃層,具有很好的阻燃效果,設置了PU保護膜層10,提高了防護網本體1的強度和緩衝性能。
儘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