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漏電保護器的斷路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09 02:07:21 2
專利名稱:帶漏電保護器的斷路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路斷路開關,尤其是指一種帶漏電保護器的斷路器。
漏電保護器主要用來對有致命危險的人身觸電進行保護,以及防止因電氣設備或線路漏電而引起的火災事故。電子式漏電保護器用互感器檢測到信號通過電子放大線路放大後,觸發可控矽或導通電晶體開關電路,接通漏電脫扣器線圈而使漏電保護器動作。低壓斷路器在電路中主要作為照明、動力設備和線路的過載與短路保護,一般由觸頭系統、滅弧室、自由脫扣機構、操作機構、過電流脫扣器、欠電壓(失壓)脫扣器、分勵脫扣器、輔助觸頭、外殼或框架等組成。斷路器有單極、二極、三極、四極四種。二極、三極、四極斷路器是在單極結構的基礎上,將內部脫扣器用聯動杆相聯。目前,市場上都能提供漏電保護器和斷路器。若用戶要求在電路中設置既具有漏電保護又具有短路過載保護裝置的時候,則得將漏電開關和斷路器外接拼裝成一起。由於線路外接得採取安全防範措施,如另加保護套或安全罩等,這樣給電工在安裝時帶來不便,且體積又大又不美觀。為了克服上述技術的缺陷,本申請人曾設計了「一種帶漏電保護器的斷路器」(ZL96203657),它由漏電保護器和斷路器組成,其特徵在於斷路器引出的導線通過斷路器蓋殼上的孔和漏電保護器座殼上的孔,穿過漏電保護器中的零序互感器,與漏電保護器引出的導線相接;在斷路器的蓋殼和漏電保護器座殼之間設置一聯動杆。該技術只適用於單相斷路器帶漏電開關的場合。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在於提供一種帶漏電保護器的斷路器,多相斷路器只帶一個漏電保護器,結構緊湊,體積小,既可作為人身觸電和設備漏電保護之用,又可用於照明線路過載及短路保護,以及在日常情況下作為線路的不頻繁轉換之用。
為完成上述任務,本實用新型採取的解決方案是一種帶漏電保護器的斷路器,由漏電保護器和斷路器組成,各相斷路器的內部脫扣器用聯動杆相聯,與漏電保護器相貼的斷路器的蓋殼和漏電保護器座殼之間設置一聯動杆,其特徵在於,斷路器的輸入端內接導線和聯接端導線分別穿過前一個斷路器的座殼上和蓋殼上的輸入端內接導線孔和聯接端導線孔直至穿過漏電保護器座殼上的孔,輸入端內接導線穿過漏電保護器中的零序互感器與聯接端導線接合即各相斷路器的電源輸入都經過了零序互感器。
本實用新型在正常運行時,各相電流的相量和為零,零序互感器二次側無輸出,當出現漏電(剩餘電流)或人身觸電時,則在零序互感器二次線圈感應出剩餘電流,通過電子放大線路放大後,導通電晶體開關電路,接通漏電脫扣器線圈而使漏電保護器動作,聯動斷路器脫扣而斷開電路,起到漏電保護作用。本實用新型與斷路器和漏電保護器外接拼裝情況相比,具有結構緊湊、體積小、外形美觀、安裝方便、安全可靠的優點。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其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再作描述。
圖1是本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2是漏電保護器與斷路器分開後的內部接線示意圖。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是由三個單相斷路器拼裝而成帶一個漏電保護器。
如圖2所示,一種帶漏電保護器的斷路器,由漏電保護器1和斷路器2組成,各相斷路器2的內部脫扣器用聯動杆相聯,與漏電保護器1相貼的斷路器2的蓋殼和漏電保護器1座殼之間設置一聯動杆,其特徵在於,斷路器2的輸入端內接導線3和聯接端導線4分別穿過前一個斷路器2的座殼上和蓋殼上的輸入端內接導線孔5和聯接端導線孔6直至穿過漏電保護器1座殼上的孔7,輸入端內接導線3穿過漏電保護器1中的零序互感器8與聯接端導線6接合即各相斷路器2的電源輸入都經過了零序互感器8。
權利要求1.一種帶漏電保護器的斷路器,由漏電保護器(1)和斷路器(2)組成,各相斷路器(2)的內部脫扣器用聯動杆相聯,與漏電保護器(1)相貼的斷路器(2)的蓋殼和漏電保護器(1)座殼之間設置一聯動杆,其特徵在於斷路器(2)的輸入端內接導線(3)和聯接端導線(4)分別穿過前一個斷路器(2)的座殼上和蓋殼上的輸入端內接導線孔(5)和聯接端導線孔(6)直至穿過漏電保護器(1)座殼上的孔(7),輸入端內接導線(3)穿過漏電保護器1中的零序互感器(8)與聯接端導線(6)接合即各相斷路器(2)的電源輸入都經過了零序互感器(8)。
專利摘要一種帶漏電保護器的斷路器,由漏電保護器和斷路器組成,各相斷路器的內部脫扣器用聯動杆相聯,與漏電保護器相貼的斷路器的蓋殼和漏電保護器座殼之間設置一聯動杆,其特徵在於,斷路器的輸入端內接導線和聯接端導線分別穿過前一個斷路器的座殼上和蓋殼上的輸入端內接導線孔和聯接端導線孔直至穿過漏電保護器座殼上的孔,輸入端內接導線穿過漏電保護器中的零序互感器與聯接端導線接合即各相斷路器的電源輸入都經過了零序互感器。本實用新型與斷路器和漏電保護器外接拼裝情況相比,具有結構緊湊、體積小、外形美觀、安裝方便、安全可靠的優點。
文檔編號H01H83/00GK2502400SQ0126565
公開日2002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01年9月26日 優先權日2001年9月26日
發明者胡迅 申請人:胡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