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板式缸蓋罩油氣分離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8 13:02:56 2
專利名稱:隔板式缸蓋罩油氣分離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發動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缸蓋罩的油氣分離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發動機在工作過程中,曲軸箱內的氣體壓力隨活塞的上下運行而不斷發生變化,從而使曲軸箱內的混合油氣——霧化的機油和發動機燃燒室漏出的廢氣通過發動機潤滑油道或發動機傳動系統中的間隙進入發動機缸蓋罩中,再依次通過氣缸蓋罩上的油氣分離裝置以及節氣門,最終進入發動機燃燒室進行再次燃燒。如果混合油氣中機油的含量較高,則一方面造成發動機曲軸箱內的機油損耗較大,另一方面進入燃燒室的機油也因為燃燒不完全而容易造成發動機廢氣排放超標。現有發動機缸蓋罩上的油氣分離裝置主要採用隔板式結構和針孔式結構。針孔式分離裝置的油氣分離效果較好,但結構及生產工藝複雜,成本高。隔板式油氣分離裝置結構相對簡單,但分離效果不太理想,容易出現竄氣及油耗過大的問題,雖然能夠使混合油氣中的機油含量降低,但機油的含量仍不能減小到令人滿意的程度;另外,隔板式油氣分離裝置中的缸蓋罩採用鋁合金材料,經過模具成型、機加、噴漆等步驟製成,隔板由水平板和焊接在水平板上的立板構成,水平板和立板均採用薄鐵片衝壓成型,再將缸蓋罩和隔板鉚接在一起,加工工藝非常複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易於成型且油氣分離效果好的隔板式缸蓋罩油氣分離裝置。為此,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隔板式缸蓋罩油氣分離裝置,包括缸蓋罩 (1)和設置在缸蓋罩(1)內的水平隔板(2),關鍵在於所述缸蓋罩(1)的頂部設置有向下的第一擋板(la),水平隔板(2)的上方設置有向上的第二擋板(2a),所述第一擋板(Ia)和第二擋板(2a)交錯布置形成一個波浪形的油氣分離通道(3),所述油氣分離通道(3)的進口 (3a)設置在缸蓋罩(1)的底部,出口( 3b)設置在缸蓋罩(1)的側壁上,所述隔板(2)上設置有回油孔(4),所述缸蓋罩(1)和水平隔板(2)分別採用工程塑料注塑成型,再通過摩擦焊連接在一起。工作時,混合油氣經缸蓋罩底部的進口進入油氣分離通道,在波浪形的油氣分離通道內迂迴前行,混合油氣在流動過程中逐漸冷卻成油滴,觸碰到第一擋板、第二擋板或缸蓋罩側壁後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滑落而被分離,油滴經回油孔回流發動機油底殼中,而氣體經缸蓋罩側壁上的出口流向發動機進氣歧管中,最終流入發動機燃再次燒室。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所述油氣分離通道(3)的進口(3a)和出口(3b)分別位於缸蓋罩(1)上成列布置的火花塞安裝孔(5)的兩側,所述第一擋板(la)和第二擋板(2a)均設置在油氣分離通道(3)靠近出口(3b)的一側。進口和出口分兩側設置,延長了油氣分離通道的長度,有利於混合油氣的冷卻和分離;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均設置在油氣分離通道靠近出口的一側,在靠近油氣分離通道進口的一側不設置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使靠近進口的一側對混合油氣進行預冷卻,從而大大提高了分離效果。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選,相鄰兩個火花塞安裝孔(5)之間的弧形區域內均設置有一個回油孔(4),所述第一擋板(Ia)與缸蓋罩(1)的內壁相連,並與回油孔(4)的位置、數量對應。巧妙地利用了相鄰兩個火花塞安裝孔之間的弧形空間,用於布置回油孔,使整體結構更為緊湊;第一擋板與回油孔的位置、數量對應,有利於機油的順利回流。所述工程塑料為加玻纖尼龍。加玻纖尼龍屬增強改性工程塑料,在力學性能、尺寸穩定性、耐熱性、耐老化性能、耐疲勞強度等方面較普通尼龍有明顯提高。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波浪形的油氣分離通道結構簡單、易於成型及製造,成本低,並提高了氣體中的油滴與第一擋板、第二擋板的碰撞機率,分離效果更好;缸蓋罩和水平隔板採用工程塑料一體成型,重量輕、節約成本且生產效率高。提高了發動機的使用性能,改善了發動機的排放性能,降低了環境汙染。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局部剖切視圖。圖3是圖2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的隔板式缸蓋罩油氣分離裝置,由缸蓋罩1和設置在缸蓋罩1內的水平隔板2組成。缸蓋罩1和水平隔板2分別採用工程塑料注塑成型,再通過摩擦焊連接在一起, 工程塑料最好選用加玻纖尼龍。結合圖2、圖3可以看出,缸蓋罩1和水平隔板2焊接在一起形成一個空腔,缸蓋罩1的頂部設置有三個向下的第一擋板la,水平隔板2的上方設置有兩個向上的第二擋板 2a,第一擋板Ia和第二擋板加交錯布置形成一個波浪形的油氣分離通道3,油氣分離通道 3設置在缸蓋罩1與水平隔板2構成的空腔內。第一、第二擋板Iada橫置在混合油氣前進的方向上,當混合油氣進入第一擋板Ia與第二擋板加之間的空間時,油氣的流速會大大降低,當混合油氣進入第一擋板Ia與水平隔板2、第二擋板加與缸蓋罩1之間的狹窄通道時,油氣的流速會相應提高,從而有利於混合油氣的分離。油氣分離通道3的進口 3a設置在缸蓋罩1的底部,出口北設置在缸蓋罩1的側壁上,隔板2上設置有回油孔4。結合圖1、圖2可知,缸蓋罩1的中部布置有一列火花塞安裝孔5,四個火花塞安裝孔5對應發動機的四個缸。油氣分離通道3的進口 3a和出口北分別位於缸蓋罩1上成列布置的火花塞安裝孔5的兩側,第一擋板Ia和第二擋板加均設置在油氣分離通道3靠近出口北的一側。相鄰兩個火花塞安裝孔5之間的弧形區域內均設置有一個回油孔4,共三個回油孔4。第一擋板Ia與缸蓋罩1的內壁相連,第一擋板Ia與回油孔4的位置、數量對應。混合油氣的分離路線如圖2中箭頭所示,混合油氣經缸蓋罩1底部的進口 3a進入油氣分離通道3,在波浪形的油氣分離通道3內迂迴前行,混合油氣在流動過程中逐漸冷卻
4成油滴,觸碰到第一擋板la、第二擋板加或缸蓋罩1的側壁後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滑落而被分離,油滴經回油孔4回流到發動機油底殼中,而氣體經缸蓋罩1側壁上的出口北流向發動機進氣歧管中,最終流入發動機燃燒室。
權利要求
1.一種隔板式缸蓋罩油氣分離裝置,包括缸蓋罩(1)和設置在缸蓋罩(1)內的水平隔板(2),其特徵在於所述缸蓋罩(1)的頂部設置有向下的第一擋板(la),水平隔板(2)的上方設置有向上的第二擋板(加),所述第一擋板(la)和第二擋板(2a)交錯布置形成一個波浪形的油氣分離通道(3),所述油氣分離通道(3)的進口(3a)設置在缸蓋罩(1)的底部,出口(3b)設置在缸蓋罩(1)的側壁上,所述隔板(2)上設置有回油孔(4),所述缸蓋罩(1)和水平隔板(2)分別採用工程塑料注塑成型,再通過摩擦焊連接在一起。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式缸蓋罩油氣分離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油氣分離通道(3)的進口(3a)和出口(3b)分別位於缸蓋罩(1)上成列布置的火花塞安裝孔(5)的兩側,所述第一擋板(Ia)和第二擋板(2a)均設置在油氣分離通道(3)靠近出口(3b)的一側。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隔板式缸蓋罩油氣分離裝置,其特徵在於相鄰兩個火花塞安裝孔(5)之間的弧形區域內均設置有一個回油孔(4),所述第一擋板(Ia)與缸蓋罩(1)的內壁相連,並與回油孔(4)的位置、數量對應。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式缸蓋罩油氣分離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工程塑料為加玻纖尼龍。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隔板式缸蓋罩油氣分離裝置,包括缸蓋罩(1)和設置在缸蓋罩(1)內的水平隔板(2),所述缸蓋罩(1)的頂部設置有向下的第一擋板(1a),水平隔板(2)的上方設置有向上的第二擋板(2a),所述第一擋板(1a)和第二擋板(2a)交錯布置形成一個波浪形的油氣分離通道(3),所述油氣分離通道(3)的進口(3a)設置在缸蓋罩(1)的底部,出口(3b)設置在缸蓋罩(1)的側壁上,所述隔板(2)上設置有回油孔(4),所述缸蓋罩(1)和水平隔板(2)分別採用工程塑料注塑成型,再通過摩擦焊連接在一起。具有結構簡單、易於成型及製造、重量輕、成本低、生產效率高、分離效果好等優點。
文檔編號F01M11/08GK102418576SQ201110328710
公開日2012年4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6日
發明者崔英俊, 張明華, 邢朝林 申請人: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