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酸蘿蔔片片魚火鍋底料及製備方法
2023-06-08 12:34:06 1
一種酸蘿蔔片片魚火鍋底料及製備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酸蘿蔔片片魚火鍋底料及製備方法,所述酸蘿蔔片片魚火鍋底料原料及重量配比分別是:郫縣豆瓣醬150克、八角6克、丁香2克、桂皮7克、草果4克、山柰3克、鮮紅小米椒170克、鮮花椒40克、蔥段25克、薑片20克、泡辣椒30看、泡子薑片20克、蒜瓣100克、豆豉10克、冰糖15克、豬化油250克、熟化菜油150克;調味原料:鹽5克、料酒50克、胡椒粉3克、米酒汁20克、味精5克、幹細澱粉100克。以上所選用的火鍋汤滷中的各種原料的營養作用各異,具有滋補健身、散寒祛溼、開胃促食的功效。具有香氣濃鬱、色澤紅豔、魚肉細嫩、回味酸鮮的特點,具有增香、增辣、增色、增鹹、去腥、解膩、和味、助食慾的積極效果。
【專利說明】一種酸蘿蔔片片魚火鍋底料及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火鍋底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酸蘿蔔片片魚火鍋底料及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火鍋店裡出現的有骨頭濃湯底料、魚湯底料、仔雞湯底料等。骨頭濃湯火鍋底料濃香,有助於缺鈣人群,營養成分高;魚湯底料,魚,明目作用,魚湯有滋補作用;仔雞湯底料,清談、香、不易上火。還有一些專門針對女性的火鍋底料,如鴿子湯底料,滋陰作用。現有技術中,有很多火鍋底料的做法,製作方法大同小異。火鍋底料味道的好壞關鍵在於選料,香料的配比,火候的掌握。比如選用價格低廉的牛油,炒出的火鍋底料味道就會有很大差別,這樣的味道不香,有各種怪味,涮菜的時候也容易起泡等。如果香料的配比不好,影響火鍋的味道,香味不正。製作火鍋底料火候掌握不好,製作出的火鍋底料香味就會不好,不容易散發出來。另外,根據主要食材的不同特點,設計相應的底料配方,將會使主要食材的食用效果明顯提升。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適用以生魚為主要食材的火鍋底料,具有香氣濃鬱、色澤紅豔、魚肉細嫩、回味酸鮮的特點,具有增香、增辣、增色、增鹹、去腥、解膩、和味、助食慾的積極效果。
[0004]本發明採用了這樣的技術方案:所述酸蘿蔔片片魚火鍋底料原料及重量配比分別是:幹辣椒40克、乾花椒35克、郫縣豆瓣醬80克、八角5克、桂皮5克、山柰2克、排香2克、香葉2克、丁香1克、小茴香2克、白芷1克、白豆蘧5克、豆豉5克、薑片25克、蔥段20克、泡子薑片20克、泡辣椒50看、蒜瓣100克、冰糖15克、豬化油250克、熟化菜油150克;
[0005]調味原料:鹽5克、料酒30克、胡椒粉5克、米酒汁20克、味精5克、雞蛋2個;
[0006]製備方法:
[0007]步驟一)、把幹辣椒40克、乾花椒35克、八角5克、桂皮5克、山柰2克、排香2克、香葉2克、丁香1克、小茴香2克、白芷1克、白豆蘧5克、分別製成粉,獲得火鍋底料粉;
[0008]步驟二)、在鐵鍋內加入豬化油250克、熟化菜油150克,加熱;投入獲得的火鍋底料粉;保持溫度為70°C左右;加入郫縣豆瓣醬80克、薑片25克、蔥段20克、泡子薑片20克、泡辣椒50看、蒜瓣100克、冰糖15克煸炒至微黃;即可獲得火鍋底料;
[0009]步驟三)、在步驟二)所獲火鍋底料中加入調味原料:鹽5克、料酒30克、胡椒粉5克、米酒汁20克、味精5克、雞蛋2個,並攪拌,即可得成品。
[0010]本發明選擇的火鍋底料原料中:
[0011]幹辣椒:辣椒含有多種辣椒鹼和色素,以及維生素c等物質,辣味的主要成分有辣椒鹼和二氫辣椒鹼所組成。幹辣椒味辛性熱,溫中散寒。在火鍋中具有增強辣味,增加汤滷色澤,壓抑異味,增香去腥,開胃促食的作用。
[0012]乾花椒:花椒含有花椒油香烴、香葉醇等,麻味的主要成分為山椒腦。花椒味辛,性溫,溫中散寒。在火鍋中除產生麻味外,還具有增香、壓異、去腥、解膩、增味的作用。
[0013]郫縣豆瓣醬:在火鍋中不僅具有增香、增辣、增色、增鹹、去腥、解膩、和味作用,還能使滷汁色澤紅豔,回味悠長。
[0014]八角:主要成分為茴香腦、茴香醇、茴香酮等,味辛、性溫。有散寒健胃,理氣鎮痛之功效,在火鍋中具有增香、去腥、解膩、促鮮、助食慾的作用。
[0015]桂皮:含有揮髮油,油中的主要成分為肉桂醛、醋酸、肉桂脂、甘露糖等,味辛甘,性熱,有溫腎、助陽、活血、止痛、散寒之功效。在火鍋中具有增香、去異、增鮮、防腐的作用。
[0016]山奈:主要成分為龍腦。味辛,性溫。在調中下氣,助消化,行氣止痛之功效。在火鍋中具有壓異、解膩、增香、和味的作用。
[0017]排草:味辛,性甘。有散寒鎮痛,止咳之功效。在火鍋中具有和味、防腐的作用。
[0018]香葉:含有揮髮油,其主要成分為芳樟醇。味辛,性溫。有散寒鎮痛,暖胃健脾之功效。在火鍋中具有壓異、去腥、增香的作用。
[0019]丁香:含有丁香油,主要成分為丁香酚、丁香油烯等。味辛,性溫。有暖胃陣痛、力氣止瀉之功效。在火鍋中具有增香、壓異、促風味的作用。
[0020]小茴香:含有揮髮油,主要成分為茴香腦。茴香酮等。味辛,性溫。有祛風散寒,理氣和胃之功效。在火鍋中具有壓腥、增香的作用。
[0021]白芷:根部主要成分為當歸素、白當歸素等。味辛,性溫。有祛寒止痛,解毒除溼之功效。在火鍋中具有去腥、壓異、增香、解膩的作用。
[0022]白豆蘧:含有揮髮油,油中主要成分為丁香酚、右旋龍腦、右旋樟腦等,味辛,性溫。有暖胃消失,理氣解酒,止嘔鎮痛之功效。
[0023]豆豉:味鹹性寒,具有散寒、解毒、健胃助消化,補充維生素B12等功效。在火鍋中具有增香、壓異、增鹹、增鮮、助風味的作用。
[0024]薑片:姜的辛辣氣味主要有姜辣素、姜油酮、姜油酚等組成。味辛,性溫。具有開胃、止咳、健脾之功效。在火鍋中具有去腥、去羶、壓異、增香、解膩、促鮮的作用。丁香:含有丁香油,主要成分為丁香酚、丁香油烯等。味辛,性溫。有暖胃陣痛、力氣止瀉之功效。在火鍋中具有增香、壓異、促風味的作用。
[0025]蔥段:含有大蒜辣素、磷酸糖、蘋果酸和維生素C等。味辛、性溫,有驅寒、殺菌、活血之功效,在火鍋中具有壓異、去腥、除羶、增香、增鮮、開胃、促食的作用。
[0026]泡子薑片:在火鍋中具有增鹹、增香、增味、增鮮、促風味、助食慾的作用。
[0027]泡辣椒:在火鍋中具有增加辣味,增強汤滷色澤,助鮮,促風味的作用。
[0028]蒜瓣:含有大蒜辣素、氮化物質、揮髮油等。味辛,性溫,具有殺菌、行氣、暖胃、散寒止痛之功效。在火鍋中具有殺菌、去腥、解膩、增香、促食的作用。
[0029]冰糖:主要成分為蔗糖。味甘、性寒,有解毒、潤腸、和中、助脾等功效。在火鍋中具有抑制某些原料的苦澀感,減緩辣味的刺激,去腥、壓異、增鮮、增色、和味,使汤滷醇厚回甜的作用。
[0030]豬化油:含有棕櫚酸、油酸等。在火鍋中不僅對豬、牛內臟、魚類原料的腥羶味有著特殊的壓抑作用,保持汤滷溫度,濃稠火鍋滷汁,還具有滋潤原料,使涮料增色、增香、增鮮的作用。
[0031]熟化菜油:含有芥酸、油酸等物質。在火鍋中具有氣味芳香,不上火,脂肪低,滋潤原料,濃稠汤滷,保持溫度,使涮燙原料達到去腥、壓異、增色、增香、增香的作用。
[0032]以上所選用的火鍋汤滷中的各種原料的營養作用各異,具有滋補健身、散寒祛溼、開胃促食的功效。具有香氣濃鬱、色澤紅豔、魚肉細嫩、回味酸鮮的特點,具有增香、增辣、增色、增鹹、去腥、解膩、和味、助食慾的積極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0033]所述酸蘿蔔片片魚火鍋底料原料及重量配比分別是:郫縣豆瓣醬150克、八角6克、丁香2克、桂皮7克、草果4克、山柰3克、鮮紅小米椒170克、鮮花椒40克、蔥段25克、薑片20克、泡辣椒30看、泡子薑片20克、蒜瓣100克、豆豉10克、冰糖15克、豬化油250克、熟化菜油150克;
[0034]調味原料:鹽5克、料酒50克、胡椒粉3克、米酒汁20克、味精5克、幹細澱粉100克;
[0035]製備方法:
[0036]步驟一)、把八角6克、丁香2克、桂皮7克、草果4克、山柰3克分別製成粉,獲得火鍋底料粉;
[0037]步驟二 )、在鐵鍋內加入豬化油250克、熟化菜油150克,加熱;投入獲得的火鍋底料粉;保持溫度為70°C左右;加入郫縣豆瓣醬150克、鮮紅小米椒170克、鮮花椒40克、蔥段25克、薑片20克、泡辣椒30看、泡子薑片20克、蒜瓣100克、豆豉10克、冰糖15克煸炒至微黃;即可獲得火鍋底料;
[0038]步驟三)、在步驟二)所獲火鍋底料中加入調味原料:鹽5克、料酒50克、胡椒粉3克、米酒汁20克、味精5克、幹細澱粉100克,並攪拌,即可得成品。
【權利要求】
1.一種酸蘿蔔片片魚火鍋底料,其特徵在於,原料及重量配比分別是:郫縣豆瓣醬150克、八角6克、丁香2克、桂皮7克、草果4克、山柰3克、鮮紅小米椒170克、鮮花椒40克、蔥段25克、薑片20克、泡辣椒30看、泡子薑片20克、蒜瓣100克、豆豉10克、冰糖15克、豬化油250克、熟化菜油150克; 調味原料:鹽5克、料酒50克、胡椒粉3克、米酒汁20克、味精5克、幹細澱粉100克。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酸蘿蔔片片魚火鍋底料,其特徵在於:所述火鍋底料的製備方法: 其製備方法是為以下步驟:步驟一)、把八角6克、丁香2克、桂皮7克、草果4克、山柰3克分別製成粉,獲得火鍋底料粉; 步驟二 )、在鐵鍋內加入豬化油250克、熟化菜油150克,加熱;投入獲得的火鍋底料粉;保持溫度為70°C左右;加入郫縣豆瓣醬150克、鮮紅小米椒170克、鮮花椒40克、蔥段25克、薑片20克、泡辣椒30看、泡子薑片20克、蒜瓣100克、豆豉10克、冰糖15克煸炒至微黃;即可獲得火鍋底料; 步驟三)、在步驟二)所獲火鍋底料中加入調味原料:鹽5克、料酒50克、胡椒粉3克、米酒汁20克、味精5克、幹細澱粉100克,並攪拌,即可得成品。
【文檔編號】A23L1/30GK104286783SQ201410549327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日
【發明者】王懷喜 申請人:王懷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