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10kV冷縮電纜頭製作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23:24:36 1
專利名稱:提高10kV冷縮電纜頭製作工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纜頭製作方法,特別涉及一種提高IOkV冷縮電纜頭製作工藝。
背景技術:
隨著我市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以及招商項目的不斷增加,廠房和居民住房不斷擴建使得本市的荒地不斷得到開發,近幾年來電纜線路的規模增長迅速,目前電IOkV電纜長度已達到很長裡程。但是電纜中間頭製作成功率並不高,事故頻繁;根據操作管理規定10kv 新電纜線路啟動投運後,應有一年期限的試運行階段,電纜中間接頭保證期為5年。在試運行期間出現的施工質量問題,施工單位必須負責處理。所以,提高IOkV冷縮電纜頭製作的工藝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現有電纜中間頭製作成功率並不高的原因有1、實踐經驗少,操作技能低;2、地下水位高,土壤鹽鹼含量高;3、外半導電層剝離不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提高IOkV冷縮電纜頭製作工藝。
其技術方案是由以下製作步驟組成(1)在軟土層內置防水電纜井,防水電纜井內充填沙土,在防水電纜井的頂部設有混凝土層、人行道層;(2)為了防止剝離外半導體層時工藝不當,傷害電纜主絕緣而造成電纜擊穿,採取以下措施A)方法半導體層的厚度在50-80微米之間,在外半導層剝離過程中,為使內絕緣層不受損傷,採用一刀切的方法進行剖割;B)位置與尺寸下刀的深度在半導體層的1/2-1/3之間,且中間不停頓,走直線一次完成;C)使用電纜刀尺寸調整電纜刀刃的露出尺寸,刃厚為1000微米,通過電纜刀的刃鋒調整到60微米以內就可滿足以上條件。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降低了配電線路的異常障礙,同時在許多方面也創造了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減少了配電線路的停電次數,提高了供電可靠性,為廣大用戶減少了因停電帶來的損失。
附圖1是本發明的一種防水電纜井實施時的示意圖;附圖2是本發明的另一種防水電纜井實施時的示意圖;上圖中混凝土層1、電纜2、人行道3、軟土層4、防水電纜井5、蓋板6、沙土 7。
具體實施例方式結合附圖1-2,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本發明由以下製作步驟組成(1)在軟土層4內置防水電纜井5,防水電纜井5內充填沙土 7,在防水電纜井5的頂部設有混凝土層1、人行道層3,另一種方案是在防水電纜井5的頂部設有蓋板6,可以方便開啟。
( 2 )為了防止剝離外半導體層時工藝不當,傷害電纜主絕緣而造成電纜擊穿,採取以下措施A)方法半導體層的厚度在50-80微米之間,在外半導層剝離過程中,為使內絕緣層不受損傷,採用一刀切的方法進行剖割;B)位置與尺寸下刀的深度在半導體層的1/2-1/3之間,且中間不停頓,走直線一次完成;C)使用電纜刀尺寸調整電纜刀刃的露出尺寸,刃厚為1000微米,通過電纜刀的刃鋒調整到60微米以內就可滿足以上條件。
鞏固措施1、制定詳細的線路巡視計劃,加強線路的巡視工作,分工到人,責任到人,壓力到人,切實提高線路巡視質量。在例巡基礎上,加大特巡、夜巡力度,及時發現線路隱患,把一切可能引起線路發生異常障礙的不安全因素消滅在萌芽中。
2、加強設備管理,特別是做好新上用戶的設備驗收送電工作,嚴格按照驗收標準進行驗收,對於不能達到驗收標準的用戶,一律不予送電。把因客戶設備引起的線路異常障礙減少到最低。
3、將電纜直埋預製方法納入驗收工作中,作為標準執行。
權利要求
1. 一種提高IOkV冷縮電纜頭製作工藝,其特徵是由以下製作步驟組成(1)在軟土層內置防水電纜井,防水電纜井內充填沙土,在防水電纜井的頂部設有混凝土層、人行道層;(2)為了防止剝離外半導體層時工藝不當,傷害電纜主絕緣而造成電纜擊穿,採取以下措施A)方法半導體層的厚度在50-80微米之間,在外半導層剝離過程中,為使內絕緣層不受損傷,採用一刀切的方法進行剖割;B)位置與尺寸下刀的深度在半導體層的1/2-1/3之間,且中間不停頓,走直線一次完成;C)使用電纜刀尺寸調整電纜刀刃的露出尺寸,刃厚為1000微米,通過電纜刀的刃鋒調整到60微米以內就可滿足以上條件。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提高10kV冷縮電纜頭製作工藝。其技術方案是由以下製作步驟組成(1)在軟土層內置防水電纜井,防水電纜井內充填沙土,在防水電纜井的頂部設有混凝土層、人行道層;(2)為了防止剝離外半導體層時工藝不當,傷害電纜主絕緣而造成電纜擊穿,採取以下措施A)方法半導體層的厚度在50-80微米之間,在外半導層剝離過程中,為使內絕緣層不受損傷,採用一刀切的方法進行剖割。有益效果是降低了配電線路的異常障礙,同時在許多方面也創造了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減少了配電線路的停電次數,提高了供電可靠性,為廣大用戶減少了因停電帶來的損失。
文檔編號H01R43/28GK102545104SQ201110406688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9日
發明者劉劍寧, 尹校, 楊愛寶, 王偉, 王磊, 範丙光 申請人:山東電力集團公司東營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