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複使用的加強型建築牆模板組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00:07:11 2
可重複使用的加強型建築牆模板組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重複使用的加強型建築牆模板組,包括兩相對設置的建築牆模板,任一建築牆模板由至少一模板單體相互可拆卸地連接構成,且兩相對設置的建築牆模板之間連接有定距套管機構;所述定距套管機構包括螺紋杆、套管和鎖緊螺母,套管垂直地抵設於該兩建築牆模板之間,所述螺紋杆穿設在套管內,且兩端通過所述鎖緊螺母分別鎖緊於所述建築牆模板上。本實用新型的建築牆模板組不僅可快速拼裝和拆卸,利於重複使用,還可通過套管加強模板中間部位的薄弱環節。
【專利說明】可重複使用的加強型建築牆模板組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築牆模板。
【背景技術】
[0002]傳統模板是由木板製作,有諸多缺點,比如原料成本高、需要根據澆築要求定製或修補模板、材料性能不穩定、重量大,且模板之間的拼接難度大。
[0003]塑料模板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它是由若干塑料成型模具組合而成的。但是由於缺乏快速拼裝和拆卸的技術方案使塑料模板拼裝和拆卸的效率低下。
[0004]而且對於尺寸較大的塑料或熱塑性複合材料模板,由於剛度低,可能在中間部位出現鼓起的現象,壽命短,不利於重複使用。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建築牆模板,不僅可快速拼裝和拆卸,利於重複使用,還可通過套管加強模板中間部位的薄弱環節。
[0006]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可重複使用的加強型建築牆模板組,包括兩相對設置的建築牆模板,其中:任一建築牆模板由至少一模板單體相互可拆卸地連接構成,且兩相對設置的建築牆模板之間連接有定距套管機構;所述定距套管機構包括螺紋杆、套管和鎖緊螺母,套管垂直地抵設於該兩建築牆模板之間,所述螺紋杆穿設在套管內,且兩端通過所述鎖緊螺母分別鎖緊於所述建築牆模板上。
[0007]進一步的,所述模板單體的至少一邊緣設有連接邊,連接邊上設有連接孔,相鄰兩模板單體通過至少一連接件穿設對應的連接孔內並鎖緊以連接形成所述建築牆模板。
[0008]進一步的,所述模板單體為平板單體、內角模板單體或外角模板單體;所述平板單體包括一工作面,所述連接邊均立設在該工作面的背面上,所述連接孔的方向平行於所述工作面;所述內角模板單體包括一第一工作面與一第二工作面,所述第一工作面與第二工作面互相垂直,所述連接邊均立設在第一工作面和/或第二工作面背面上,所述連接孔的方向對應平行於所述第一工作面和/或第二工作面背面;所述外角模板單體包括一工作面,所述連接邊中至少之一平行於工作面,其餘連接邊行均立設在該工作面的背面上,其中平行於工作面的連接邊上的連接孔的方向與工作面垂直,立設於背面上的連接邊上的連接孔的方向平行於所述工作面。
[0009]進一步的,所述連接件包括一連接杆、一固定鎖頭、一限位柱體以及一旋緊手柄,所述固定鎖頭和限位柱體分別固定連接在所述連接杆的兩端,所述旋緊手柄連接在限位柱體的側面並與連接杆垂直;所述固定鎖頭和連接孔均為非正圓形,連接孔的最大直徑與所述固定鎖頭的最大直徑相匹配,連接孔的最小直徑則與連接杆的直徑及固定鎖頭的最小直徑相匹配。
[0010]進一步的,所述模板單體的背面還分布有縱橫交錯的加強主肋條和加強副肋條,所述加強副肋條設於兩相鄰的加強主肋條之間或設於加強主肋條與所述連接邊之間,所述加強主肋條上等間距地開設有套管孔,套管孔的直徑大於所述螺紋杆的直徑而小於所述套管的外徑。
[0011]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任一建築牆模板由至少一模板單體相互可拆卸地連接構成,有利於重複使用,其中通過使用連接件,僅旋轉旋緊手柄就可以完成建築牆模板的快速拼裝和拆卸,因此大大提高了模板的拼裝和拆卸效率;本實用新型還通過採用定距套管機構,使兩相對設置的建築牆模板能保持等間距的同時還可對模板中間部位的薄弱環節進行加強,提高了模板整體的剛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建築牆模板組整體的端面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模板單體為平板單體時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模板單體為內角模板單體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6]圖3A為本實用新型中模板單體為內角模板單體的端面結構示意圖。
[0017]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模板單體為外角模板單體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8]圖4A為本實用新型中模板單體為外角模板單體的端面結構示意圖。
[0019]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定距套管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請參閱圖1至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可重複使用的加強型建築牆模板組,包括兩相對設置的建築牆模板10,其中:任一建築牆模板10由至少一模板單體I相互可拆卸地連接構成,且兩相對設置的建築牆模板10之間連接有定距套管機構2 ;所述定距套管機構2包括螺紋杆21、套管22和鎖緊螺母23,套管22垂直地抵設於該兩建築牆模板10之間,所述螺紋杆21穿設在套管22內,且兩端通過所述鎖緊螺母23分別鎖緊於所述建築牆模板10上。
[0022]所述模板單體I的至少一邊緣設有連接邊4,連接邊4上設有連接孔42,相鄰兩模板單體I通過至少一連接件3穿設對應的連接孔42內並鎖緊以連接形成所述建築牆模板10。
[0023]所述模板單體I共有三種結構,分別為平板單體11、內角模板單體12或外角模板單體13。
[0024]主要如圖2所示,所述平板單體11包括一工作面111,所述連接邊4均立設在該工作面111的背面112上,所述連接孔42的方向平行於所述工作面111。
[0025]主要如圖3和圖3A所示,所述內角模板單體12包括一第一工作面121與一第二工作面123,所述第一工作面121與第二工作面123互相垂直,所述連接邊均立設在第一工作面121的背面122和/或第二工作面123的背面124上,所述連接孔42的方向對應平行於所述第一工作面121或第二工作面123,即第一工作面121的背面122立設的連接邊4上的連接孔42平行於所述第一工作面121,而第二工作面123的背面124上立設的連接邊4上的連接孔42平行於所述第二工作面123。[0026]主要如圖4和圖4A所示,所述外角模板單體13包括一工作面131,所述連接邊4中至少之一平行於工作面131,其餘連接邊4行均立設在該工作面131的背面132上,其中平行於工作面131的連接邊4上的連接孔42的方向與工作面131垂直,立設於背面132上的連接邊4上的連接孔42的方向平行於所述工作面131。
[0027]主要如圖5所示,所述連接件3包括一連接杆31、一固定鎖頭32、一限位柱體33以及一旋緊手柄34,所述固定鎖頭32和限位柱體33分別固定連接在所述連接杆31的兩端,所述旋緊手柄34連接在限位柱體33的側面並與連接杆31垂直。所述連接孔42和固定鎖頭32均為非正圓形,連接孔42的最大直徑與所述固定鎖頭32的最大直徑相匹配,連接孔42的最小直徑則與連接杆31的直徑及固定鎖頭32的最小直徑相匹配,使用時,將兩模板單體I的連接邊4的連接孔42對接之後,將固定鎖頭32的方向與連接孔42的方向對應插入連接孔42,直到限位柱體33到達連接孔42的端部時將旋緊手柄34旋轉90度即可。
[0028]主要如圖6所示,所述模板單體I的背面還分布有縱橫交錯的加強主肋條5和加強副肋條6,所述加強副肋條6設於兩相鄰的加強主肋條5之間或設於加強主肋條5與所述連接邊4之間,所述加強主肋條5上等間距地開設有套管孔7,套管孔7的直徑大於所述螺紋杆21的直徑而小於所述套管22的外徑。
[0029]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首先通過待澆築的牆體的實際情況,選用若干平板單體
11、內角模板單體12或外角模板單體13,按牆體的實際情況進行組裝,組裝時,兩相鄰兩模板單體I的連接邊4的連接孔42對接,之後每對連接孔42均通過一連接件3連接,然後再將的定距套管機構2的螺紋杆21插入套管22內並穿設於所述套管孔7內,並使套管22垂直地抵設於該兩建築牆模板10之間,再用鎖緊螺母23將螺紋杆21鎖緊於建築牆模板上。如圖1所示,即為組裝好的兩建築牆模板10。另外,還可在圖1的基礎上進行高度方向上的拼接,澆築不同高度的牆體。組裝好建築牆模板後即可進行混凝土的澆築,當混凝土凝固後,旋開鎖緊螺母23,即可抽出螺紋杆21,而套管23就保留在澆築體中以提高混凝土整體性能,並使施工時相對兩建築牆模板10的工作面保持等間距的同時對模板中間部位的薄弱環節進行加強,提高了模板整體的剛度。
[0030]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任一建築牆模板由至少一模板單體相互可拆卸地連接構成,有利於重複使用,其中通過使用連接件,僅旋轉旋緊手柄就可以完成建築牆模板的快速拼裝和拆卸,因此大大提高了模板的拼裝和拆卸效率;本實用新型還通過採用定距套管機構,使兩相對設置的建築牆模板能保持等間距的同時還可對模板中間部位的薄弱環節進行加強,提高了模板整體的剛度。
[0031]雖然以上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我們所描述的具體的實施例只是說明性的,而不是用於對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的限定,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依照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飾以及變化,都應當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保護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可重複使用的加強型建築牆模板組,包括兩相對設置的建築牆模板,其特徵在於:任一建築牆模板由至少一模板單體相互可拆卸地連接構成,且兩相對設置的建築牆模板之間連接有定距套管機構;所述定距套管機構包括螺紋杆、套管和鎖緊螺母,套管垂直地抵設於該兩建築牆模板之間,所述螺紋杆穿設在套管內,且兩端通過所述鎖緊螺母分別鎖緊於所述建築牆模板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複使用的加強型建築牆模板組,其特徵在於:所述模板單體的至少一邊緣設有連接邊,連接邊上設有連接孔,相鄰兩模板單體通過至少一連接件穿設對應的連接孔內並鎖緊以連接形成所述建築牆模板。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重複使用的加強型建築牆模板組,其特徵在於:所述模板單體為平板單體、內角模板單體或外角模板單體; 所述平板單體包括一工作面,所述連接邊均立設在該工作面的背面上,所述連接孔的方向平行於所述工作面; 所述內角模板單體包括一第一工作面與一第二工作面,所述第一工作面與第二工作面互相垂直,所述連接邊均立設在第一工作面和/或第二工作面背面上,所述連接孔的方向對應平行於所述第一工作面或第二工作面; 所述外角模板單體包括一工作面,所述連接邊中至少之一平行於工作面,其餘連接邊行均立設在該工作面的背面上,其中平行於工作面的連接邊上的連接孔的方向與工作面垂直,立設於背面上的連接邊上的連接孔的方向平行於所述工作面。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重複使用的加強型建築牆模板組,其特徵在於: 所述連接件包括一連接杆、一固定鎖頭、一限位柱體以及一旋緊手柄,所述固定鎖頭和限位柱體分別固定連接在所述連接杆的兩端,所述旋緊手柄連接在限位柱體的側面並與連接杆垂直; 所述固定鎖頭和連接孔均為非正圓形,連接孔的最大直徑與所述固定鎖頭的最大直徑相匹配,連接孔的最小直徑則與連接杆的直徑及固定鎖頭的最小直徑相匹配。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重複使用的加強型建築牆模板組,其特徵在於:所述模板單體的背面還分布有縱橫交錯的加強主肋條和加強副肋條,所述加強副肋條設於兩相鄰的加強主肋條之間或設於加強主肋條與所述連接邊之間,所述加強主肋條上等間距地開設有套管孔,套管孔的直徑大於所述螺紋杆的直徑而小於所述套管的外徑。
【文檔編號】E04G11/08GK203821831SQ201420183008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5日
【發明者】王永剛, 陳智明, 蔡秋紅, 李娜 申請人:福建海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