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梯扶手的連接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02:50:26 4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轎廂式電梯構件安裝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梯扶手的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轎廂式電梯內為了方便乘坐人員站立一般設有扶手裝置幫助乘坐人員站立。
如圖5所示,扶手裝置的傳統安裝方式通常為螺栓1穿過轎廂壁固定一個固定基座2,然後再在固定基座2上通過螺栓固定一個定位塊3,最後將扶手主體4整體搭載固定在定位塊3上。
上述現有技術的定位塊加工難度大,在安裝後接口處易發生錯位,影響整體美觀。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梯扶手的連接結構,達到安裝後接口處不易發生錯位,從而不影響整體美觀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電梯扶手的連接結構,包括扶手主體和連接組件,所述連接組件包括與所述扶手主體連接的連接體和與轎廂壁所連接的連接基座,所述連接基座包括固定件、連接螺栓和定位塊,所述固定件固定連接於轎廂,所述連接螺栓螺紋連接於所述固定件,所述連接螺栓穿射所述定位塊,所述定位塊抵接於所述轎廂,所述連接體套接於所述定位塊,所述扶手主體固定連接於所述連接體。
通過採用上述方案,電梯扶手的連接結構總體包括扶手主體和連接組件,連接組件部分又分為連接體和連接基座,連接基座包括固定件、連接螺栓和定位塊,連接基座整體固定在轎廂壁上,而連接體則套接在定位塊上,扶手主體再固定在連接體上,將定位塊設置為與連接體相匹配的大小然後套接在連接體內固定兩者的位置,則由於定位塊是套接在連接體內的,故連接體的位置由定位塊所決定,連接體呈與定位塊隨時匹配的狀態,則能夠有效的避免連接體和連接基座部分連接口處出現錯位的現象,從而不影響電梯整體的美觀。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轎廂壁上設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呈腰形孔狀,所述固定件呈與所述固定孔相匹配的扁平橢圓狀卡嵌在所述固定孔內。
通過採用上述方案,在轎廂壁上設置固定孔,將固定孔設置為腰形孔狀,固定件設置為與固定孔相匹配的形狀然後卡嵌在固定孔內,則連接螺栓在螺紋連接固定件進行旋緊時,由於固定孔為腰形孔狀,固定件卡嵌在固定孔內則會被限制轉動,從而避免了在旋緊連接螺栓時固定件和螺栓同時轉動影響安裝連接,達到了便於安裝連接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固定件周向設有一圈固定凸起抵接於所述轎廂的外壁。
通過採用上述方案,在固定件周向外壁設置一圈固定凸起抵接於轎廂的外壁,在連接螺栓螺紋連接於固定件時,固定件受到的是周向的力,在固定件周向設置固定凸起能夠在固定件受到軸向力時為固定件提供支撐避免固定件發生移動。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固定件的長度短於所述固定孔的長度5~6mm且所述固定件的中心軸位置設有螺紋孔,所述連接螺栓螺紋連接在所述螺紋孔內。
通過採用上述方案,固定件的長度短於固定孔的長度5~6cm,將螺紋孔設置在固定件中心軸位置,連接螺栓再螺紋連接在螺紋孔內,則固定件和固定孔之間存在一定的空隙,在進行安裝時便於將固定件放入固定孔內,螺紋孔設置在固定件中心軸位置,則在連接螺栓螺紋連接於固定件之後,固定件受到來自連接螺栓的力可以均勻的分布到固定件周邊的固定凸起上然後分散抵接在轎廂壁上。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轎廂的內壁抵接有所述定位塊,所述定位塊呈圓柱形且圓形截面一端抵接於所述轎廂的內壁,所述定位塊的中心軸位置設有兩截直徑大小不一的貫穿孔,兩截直徑大小不一的所述貫穿孔之間形成有落差截面,所述連接螺栓自所述貫穿孔內穿射所述定位塊且所述連接螺栓的螺帽部分抵接於所述落差截面。
通過採用上述方案,定位塊呈圓柱形且圓形截面一端抵接於轎廂的內壁,定位塊的中心軸位置設有兩截直徑大小不一的貫穿孔,兩截貫穿孔之間由於直徑不同形成落差截面,連接螺栓自貫穿孔內穿射定位塊,連接螺栓的螺帽部分抵接於落差截面,貫穿孔在定位塊中心軸位置,連接螺栓旋緊後定位塊周向一圈能夠分散平均受力,對定位塊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定位塊還套接在連接體內,通過定位塊的承接能夠很好的將連接體固定在轎廂壁上,將連接體和定位塊設置為可拆卸連接,則能夠方便連接體的安裝便於將連接體和連接基座連接從而固定在轎廂壁上。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連接體為呈直角梯形的空心鋼管,且所述連接體的直角側邊管抵接於所述轎廂的內壁,所述扶手主體固定連接在所述連接體的斜側邊管底端,所述定位塊套接在所述連接體的上邊管內。
通過採用上述方案,連接體為直角梯形的空心鋼管,連接體的直角側邊管抵接於轎廂的內壁,扶手主體則固定連接在連接體的斜側邊管的底端位置,定位塊則套接在連接體的上邊管內,將連接體設置為直角梯形狀,定位塊套接在連接體的上邊管內再將兩者相對固定,連接體的直角側邊管抵接於轎廂的內壁,扶手主體連接在連接體的斜側邊管的底端,則在扶手主體受到來自乘客的力時,連接體的上邊管、下邊管和直角側邊管能夠分攤來自扶手主體的力,從而連接體能夠巔為扶手主體提供更大的支撐力。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定位塊的上端設有穿插孔一,所述上邊管的上端設有與所述穿插孔一等大的穿插孔二,所述穿插孔一和所述穿插孔二內穿插有插銷,所述插銷卡嵌配合於所述定位塊和所述上邊管,且所述插銷的一端抵接於所述貫穿孔的側壁。
通過採用上述方案,在定位塊的上端設置穿插孔一,上邊管上端設置穿插孔二,穿插孔一和穿插孔二內穿插有插銷,插銷卡嵌配合於定位塊和上邊管且一端抵接於貫穿孔側壁,通過插銷穿插固定的方式相對固定定位塊和連接體,達到了便於安裝和拆卸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連接體背離所述轎廂一端穿射有的固定螺栓,且所述固定螺栓的螺帽部分抵接於所述連接體下邊管,螺杆部分螺紋連接於所述扶手主體的底部。
通過採用上述方案,在連接體背離轎廂一端從下到上穿射固定螺栓,固定螺栓的螺帽部分抵接於下邊管,螺杆部分螺紋連接於扶手主體的底部,通過固定螺栓固定連接連接體和扶手主體便於扶手主體的安裝拆卸,將固定螺栓自下而上穿射設置,則可以防止乘客在乘坐電梯扶持在扶手主體上時碰到固定螺栓被刮傷。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固定凸起與所述轎廂外壁之間還設有彈性墊圈,所述彈性墊圈套接於所述固定件的外壁。
通過採用上述方案,在固定凸起和轎廂之間設置彈性墊圈,彈性墊圈套接在固定件的外壁,彈性墊圈能夠有效填補固定凸起和轎廂之間的縫隙防止固定件和轎廂之間產生縫隙發生鬆動從而導致連接結構整體發生鬆動。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為連接體是直接套接在定位塊上的,連接體和定位塊的相對位置固定能夠有效防止連接處發生連接錯位;其二為連接體採用直角梯形結構能夠有效分散受到來自扶手主體的力,從而使連接結構的支撐力更大支撐更為穩固;其三為各組件之間均採用卡嵌連接或者螺紋連接,各部分能夠分布安裝拆卸,故而便於連接結構的安裝與拆卸。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的部分剖視圖;
圖3是實施例的部分爆炸圖;
圖4是實施例的部分爆炸後的剖視圖;
圖5是現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扶手主體;2、連接體;3、連接基座;4、固定件;5、連接螺栓;6、定位塊;7、轎廂;8、固定孔;9、螺紋孔;10、固定凸起;11、貫穿孔;12、落差截面;13、直角側邊管;14、斜側邊管;15、上邊管;16、穿插孔一;17、穿插孔二;18、插銷;19、固定螺栓;20、下邊管;21、彈性墊圈。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後」、「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底面」和「頂面」、「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電梯扶手的連接結構,包括扶手主體1和連接組件,連接組件又包括固定在轎廂7上的連接基座3和負責將扶手主體1連接在連接基座3上的連接體2,連接基座3整體包括固定件4(圖3中可見)、連接螺栓5和定位塊6,固定件4固定連接在轎廂7壁上,連接螺栓5的螺杆部分則螺紋連接於固定件4,連接螺栓5的螺帽部分抵接於定位塊6,定位塊6抵接在轎廂7內壁上;此外,連接體2套接在定位塊6上,兩者之間為固定連接,扶手主體1則固定連接在連接體2背離定位塊6的一端。
連接結構的安裝順序是先安裝連接基座3,再安裝連接體2,最後再將扶手本體連接在連接體2上,將定位塊6和連接體2的大小設置為合適的大小,由於連接體2是套接在定位塊6上的,所以連接體2的位置是由定位塊6所決定的,連接體2套接在定位塊6上之後兩者的相對位置又是固定的,所以連接體2和定位塊6處於隨時匹配的狀態,能夠有效的避免連接體2安裝在定位塊6上之後兩者之間的接口處發生安裝錯誤的現象,從而採用此種連接方式不會影響電梯的整體美觀。
如圖3和圖4所示,要將連接基座3部分固定在轎廂7壁上,需要固定件4、連接螺栓5和定位塊6三者相互配合,在轎廂7壁上設置固定孔8,固定件4則卡嵌在固定孔8內,固定件4的周向設置有一圈固定凸起10抵接於轎廂7的外壁,固定件4的軸向方向與固定孔8的開孔方向相同,固定件4的中心軸位置設置螺紋孔9,連接螺栓5螺紋連接在螺紋孔9內從而與固定件4相連接,定位塊6呈圓柱形,定位塊6的中心軸位置設有貫穿孔11,貫穿孔11的前後兩截直徑大小不一,從而在兩截直徑大小不一的貫穿孔11的交界處形成有落差截面12,定位塊6內貫穿孔11直徑較小的一端的圓形截面抵接於轎廂7的內壁,連接螺栓5自貫穿孔11內穿射定位塊6且連接螺栓5的螺帽部分抵接於落差截面12。
在連接固定件4和連接螺栓5時需要旋緊連接螺栓5,如果固定孔8和固定件4都為圓形,則固定件4會隨著連接螺栓5的轉動而一起轉動從而妨礙旋緊連接螺栓5,故將固定孔8設置為腰形孔狀,固定件4亦設置為與固定孔8相匹配的扁平橢圓狀卡嵌在固定孔8內,則在旋緊連接螺栓5時,如若固定件4欲隨著連接螺栓5一起轉動就會的卡頂在固定孔8壁上,從而被限制轉動,達到便於旋緊螺栓便於安裝連接的效果。
連接螺栓5的螺帽部分抵接於定位塊6內的落差截面12,而定位塊6又抵接於轎廂7的內壁,則在旋緊連接螺栓5緊固連接螺栓5和固定件4時,固定件4會受到一個指向定位塊6的力,此時固定件4上的固定凸起10的右側面會抵接在轎廂7的外壁上從而為固定件4、連接螺栓5和定位塊6三者提供緊固力,將連接基座3整體牢牢固定在轎廂7壁上。
為了便於在進行安裝時將固定件4卡嵌在固定孔8內,所以將固定件4的長度設置為短於固定孔8長度5~6mm,使兩者在長度方向上存在一定的縫隙,便於將固定件4塞入固定孔8內進行卡嵌。
將貫穿孔11的位置設置在定位塊6的中心軸位置,則連接螺栓5旋緊後螺帽部分抵接在落差截面12上時,定位塊6的周向一圈能夠分散平均受力,從而能夠更好的固定定位塊6,而且採用螺紋連接和抵接的方式將固定件4、連接螺栓5和定位塊6固定在轎廂7壁上便於安裝和拆卸。
電梯在上下運動和停止時會存在一定的振動,振動有可能會導致連接螺栓5和固定件4之間產生鬆動,故在固定凸起10和轎廂7外壁之間設置彈性墊圈21,彈性墊圈21套接在固定件4上左側面抵接於固定凸起10的右側面,彈性墊圈21的右側面則抵接於轎廂7的外壁。
連接體2為直角梯形的空心鋼管,連接體2的直角側邊管13抵接於轎廂7的內側壁,扶手主體1則固定連接在斜側邊管14底端,定位塊6則套接在上邊管15內,連接體2的空心內部為圓形且和定位塊6大小相匹配,定位塊6的上端設有穿插孔一16,上邊管15的上端則設有和穿插孔一16等大的穿插孔二17,穿插孔一16和穿插孔二17內穿插有插銷18,插銷18卡嵌配合於定位塊6和上邊管15,插銷18的底部則抵接於定位塊6內部貫穿孔11的側壁。
將連接體2設置為直角梯形結構,扶手主體1在對乘客進行支撐時,連接體2的上邊管15、下邊管20和直角側邊管13能夠耳分攤來自扶手主體1的力,再支撐在轎廂7壁上,相較於杆形連接體2直角梯形狀連接體2能夠為扶手主體1提供更大的支撐力。
通過插銷18固定的方式的固定連接定位塊6和連接體2,由於重力作用插銷18不會落出,採用插銷18連接又便於安裝和拆卸。
在連接體2背離轎廂7一端自下而上穿射有固定螺栓19,固定螺栓19的螺帽部分抵接於下邊管20,螺杆部分則螺紋連接於扶手主體1的底部,如此設置將扶手主體1固定在連接體2上,一是可以防止乘客在乘坐電梯時刮擦到固定螺栓19防止受傷,二是採用螺紋連接固定的方式較便於安裝和拆卸。
連接結構整體均採用螺紋連接、抵接、卡嵌、套接等此類方式,均較便於安裝拆卸,同時結構合理連接又較為穩固能夠提供較大的支撐能力。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並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後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