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壓邊圈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02:53:31 1
一種壓邊圈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壓邊圈結構,待成形板件位於所述壓邊圈結構與凹模之間,所述待成形板件成型後具有延伸至邊緣的凸起,所述凹模具有用於製造所述凸起的凸出部,所述壓邊圈結構具有與所述凸出部相對應的豁口,所述豁口與所述凸出部配合。該壓邊圈提升了板件的成形狀態、降低成形難度、同時縮小坯料大小。
【專利說明】一種壓邊圈結構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衝壓成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拉延用壓邊圈。
【背景技術】
[0002]汽車鈑金件中有許多造型面複雜,起伏劇烈的製件。因工藝不同會造成製件成形的難易程度、所需坯料的大小相差甚遠,從而造成製件本身製造的難易、整車材料利用率的聞低有別。
[0003]例如,某車型的前地板造型起伏劇烈,高度差達到128mm,該前地板的中部完全鼓起,即其具有延伸至邊緣的凸起,成形工藝的選擇將直接影響到此件的成形難易和材料利用率的高低。現有技術大多通過邊緣封閉的壓邊圈對板件進行壓邊,板件成型後存在如下缺點:受封閉的壓邊圈對板件凸起處周邊的壓緊力作用影響,前地板的凸起處成形狀態差;封閉的壓邊圈將前地板的邊緣均壓扁,需裁掉前地板坯料上被壓扁的邊緣,因此需將坯料長度方向加大約200mm,浪費原材料。因此急需對具有延伸至邊緣的大尺寸凸起的成型板件的成型所用壓邊圈進行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於具有延伸至邊緣的大尺寸凸起的成型板件的壓邊圈,其採用分體式壓邊圈避開凸起,對板件的邊緣分別進行固定,該壓邊圈提升了板件的成形狀態、降低成形難度、同時,縮小坯料大小。
[0005]解決上述問題採用的技術方案:
[0006]一種壓邊圈結構,待成形板件位於所述壓邊圈結構與凹模之間,所述待成形板件成型後具有延伸至邊緣的凸起,所述凹模具有用於製造所述凸起的凸出部,所述壓邊圈結構具有與所述凸出部相對應的豁口,所述豁口與所述凸出部配合。
[0007]可選擇的,所述凸起呈「一」字貫通狀時,所述壓邊圈結構由左側壓邊圈和右側壓邊圈組成,所述左側壓邊圈和/或所述右側壓邊圈為U形。
[0008]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
[0009]通過採用具有豁口的壓邊圈對待成形板件進行壓緊固定,豁口避開了凹模的凸出部,使待成形板件便於成形,減少使用坯料。
[0010]進一步地,壓邊圈為U形,壓邊圈對待成形板件的邊緣進行壓緊,壓緊力分布均勻合理,拉延成型效果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參與成型的個零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壓邊圈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成型後板件的立體結構圖。
[0014]附圖標記說明:1-凹模,11-凸出部,2-待成形板件,3-壓邊圈結構,31-豁口,32-左側壓邊圈,33-右側壓邊圈,4-凸模,5-成型後板件,51-凸起。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0016]如圖1所示,拉延成型的過程如下:凹模與工具機上端的滑塊連接,待成形板件2放於壓邊圈結構3上,壓邊圈結構3與工具機頂杆(圖中未示出)連接,凸模與工具機下端連接,待成形板件2位於凹模I和凸模4之間;在工具機的驅動下,凹模I自上向下運動,接觸到待成形板件2,並與壓邊圈結構3 —起,將待成形板件2壓住;在工具機的驅動下,凹模1、待成形板件2、壓邊圈結構3繼續一起向下運動,待成形板件2與凸模4接觸,開始成形;凹模1、待成形板件2、壓邊圈結構3向下運動,至凹模型面與凸模4重合,完成成形。之後,工具機向上運動,帶動凹模I向上運動;壓邊圈結構3在工具機頂杆作用下,伴隨凹模I向上運動,直至工具機頂杆不再運動;壓邊圈結構3停止運動後,凹模I繼續被工具機帶著向上運動,直至工具機上死點。
[0017]結合圖2、圖3看,待成形板件2位於壓邊圈結構3與凹模I之間,待成形板件2成型後形成的成型後板件5具有延伸至邊緣的凸起51,凹模I具有用於製造凸起51的凸出部11。凸起51的個數能夠為I個或多個,凸起51可能貫通整個板件,相應的,壓邊圈結構3具有與凸出部11相對應的豁口 31,豁口 31與凸出部11配合。豁口 31的個數為I個或多個,壓邊圈被豁口 31分成幾部分,各部分均被頂杆支撐,壓邊圈結構3圍繞待成型板件2邊緣設置,壓邊圈結構3避開凸出部11設置。壓邊圈結構3壓住其所在一側的待成形板件2的邊。該壓邊圈結構3保證了成型後板件5的成形狀態,降低了成形風險,減小了坯料大小,提升了材料利用率。壓邊圈的壓邊範圍可有多種選擇,優選的,凸起呈「一」字貫通狀時,壓邊圈結構由左側壓邊圈32和右側壓邊圈33組成,左側壓邊圈32和/或右側壓邊圈33為U形。U形壓邊圈對待成形板件的邊緣進行壓緊,壓緊力分布均勻合理,拉延成型效果好。
[0018]雖然本實用新型是結合以上實施例進行描述的,但本實用新型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例,而只受所附權利要求的限定,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容易地對其進行修改和變化,但並不離開本實用新型的實質構思和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壓邊圈結構,待成形板件位於所述壓邊圈結構與凹模之間,所述待成形板件成型後具有延伸至邊緣的凸起,所述凹模具有用於製造所述凸起的凸出部,其特徵在於,所述壓邊圈結構具有與所述凸出部相對應的豁口,所述豁口與所述凸出部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邊圈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凸起呈「一」字貫通狀時,所述壓邊圈結構由左側壓邊圈和右側壓邊圈組成,所述左側壓邊圈和/或所述右側壓邊圈為U形。
【文檔編號】B21D37/10GK203401001SQ201320499379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5日
【發明者】劉明森 申請人: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