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小型節能起重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01:21:46

本發明涉及起重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小型節能起重設備。
背景技術:
起重機是指在一定範圍內垂直提升和水平搬運重物的多動作起重機械。起重機作為重要的工程機械設備,在國民經濟建設的各行各業得到普遍使用。起重機對提高工程質量、加速建設進程、減輕人類勞動、縮短作業周期、提高功效等方面有著巨大的作用。由於工作環境的多樣性,目前市場上已有不少結構較簡單的小型起重機,用以實現小重量的吊運任務,它們大多只採用電力進行驅動,能源消耗較大。本發明設計的起重設備結合現有小型起重機的特點,採用電力與機械力配合供能的驅動方式,可在完成吊運任務的同時減少電能的消耗。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小型節能起重設備。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小型節能起重設備,包括支撐組件、驅動單元、驅動臂、動臂、彈性構件、承力杆和吊鉤。驅動單元通過螺栓固定在支撐組件上,通過驅動臂帶動動臂轉動,實現被吊重物的起升與下降;承力杆通過螺母連接在動臂末端預留的孔處,在其上預留有吊鉤槽,用以安裝吊鉤;彈性構件兩端分別鉸接在支撐組件的頂端與承力杆的末端,在提升過程中提供輔助動力,在放置重物的過程中提供緩衝。關於彈性構件的選型,需要預先選定彈性構件的原長,在此基礎上進行其它參數的計算與選取。
驅動單元輸出軸中心到承力杆中心的距離、輸出軸中心到支撐組件頂端彈性元件鉸點中心的距離和彈性構件的長度,這三個距離可構成一個三角形。在重物掛上吊鉤還未開始運動的時候,彈性構件應處於拉伸狀態,其產生的彈性力在豎直方向產生的分力應等於或略小於重物的重力值,取重物重力值為產生的分力值,可以根據幾何關係算出彈性構件產生的彈性力大小。此時彈性構件的原長、伸長的長度、產生的彈性力值都已確定,可以由此算出彈性構件的彈性係數。完成彈性構件的選型工作。
所述的支撐組件可由金屬管材通過螺栓連接而成。
所述的驅動單元可以是舵機或者其他動力原件。
所述的彈性構件可以是彈簧或者其他可產生彈性形變且具有確定彈性係數的元件;其選型過程也可以由預先選定一彈性係數值開始進行。
所述的支撐組件、驅動單元、驅動臂、動臂、彈性構件均可對稱設置。
在工作環境較固定的場合,所述支撐組件可採用焊接的方式連接,所述驅動單元的控制系統中可添加藍牙模塊,以此提高驅動單元響應的速度,同時實現遠程遙控。
所述支撐組件底座的四角安裝行走輪,所述支撐組件中的某些杆件結合實際工作要求可做成伸縮式杆件,以便更好的保證操作安全穩定。滿足不同工作環境的需要,擴大產品的使用範圍。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其能夠在工作過程中用機械能替代一部分電能,實現節能作業,並且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實現人機分離操作。
附圖說明
為了易於說明,本發明有下述的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明的軸測圖。
圖2為本發明支撐組件的軸測圖。
圖3為本發明底座俯視圖。
圖4為本發明驅動單元、驅動臂、動臂連接處局部放大視圖。
圖5為動臂與承力杆連接處局部放大視圖。
圖6為本發明吊鉤連接處局部放大視圖。
圖中:1底座;2右立杆;3右斜支杆;4右驅動單元;5右驅動臂;6右動臂;7右驅動單元安裝板;8右彈簧;9承力杆;10吊鉤;11左動臂;12左彈簧;13左驅動單元安裝板;14左驅動單元;15左驅動臂;16左立杆;17左斜支杆;101縱向杆;102橫向杆;103縱向杆;104縱向杆;105橫向杆;106縱向杆。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所示,一種小型節能起重設備,結構包括:底座1、右立杆2、右斜支杆3、右驅動單元4、右驅動臂5、右動臂6、右驅動單元安裝板7、右彈簧8、承力杆9、吊鉤10、左動臂11、左彈簧12、左驅動單元安裝板13、左驅動單元14、左驅動臂15、左立杆16、左斜支杆17。其中底座1、右立杆2、右斜支杆3、右驅動單元安裝板7、左驅動單元安裝板13、左立杆16、左斜支杆17組成支撐組件。
所述的底座1是拼接的結構框架,左立杆16通過連接片和螺栓固定在設備底座的左側,右立杆2通過連接片和螺栓固定在設備底座的右側。左斜支杆17通過連接片和螺栓安裝在左立杆2的前後兩側,所述的右斜支杆3通過連接片和螺栓安裝在右立杆1的前後兩側。左驅動單元安裝板13通過螺栓連接,安裝在左立杆16的螺栓孔所處的位置,右驅動單元安裝板7通過螺栓連接,安裝在右立杆2的螺栓孔所處的位置。左驅動單元14安裝在左驅動單元安裝板13預留的卡槽裡,通過螺栓將其固定;右驅動單元4安裝在右驅動單元安裝板7預留的卡槽裡,通過螺栓將其固定。左驅動臂15通過齒輪槽卡在左驅動單元14輸出軸上,左動臂11通過螺栓連接到左驅動臂15上,所述的右驅動臂5通過齒輪槽卡在右驅動單元4輸出軸上,右動臂6通過螺栓連接到右驅動臂5上。承力杆9通過螺栓分別連接到左動臂11和右動臂6上。
所述的底座1採用對稱式結構,如圖2所示。縱向杆101、縱向杆103的長度大於左動臂11、右動臂6旋轉圓弧的直徑,保證機體在吊運過程中不發生傾覆。
吊鉤10掛在承力杆9預留的吊鉤槽裡,如圖3所示,可防止吊鉤10發生沿承力杆9軸向的來回滑動。
進行吊運工作時,將被吊物掛於吊鉤10之上,通過控制系統同步控制右驅動單元4、左驅動單元14提供動力,將動力通過右驅動臂5、左驅動臂15傳至右動臂6、左動臂11,使二者運動到吊運的起始位置,然後實現將重物吊起並運送至指定位置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右彈簧8、左彈簧12在重物起升的階段可做為輔助動力源,減少驅動單元的輸出,實現節能作業,在下落階段可起到緩衝作用,使重物更平穩的落地。
上述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所有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與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