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速箱左箱體壓鑄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00:50:54 1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變速箱箱體製造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變速箱左箱體壓鑄模具。
背景技術:
現在的變速箱箱體,由於其結構的特殊性和其本身的使用功能的內在要求,使得變速箱箱體成為一種具有很高的品質要求的產品,為了加快生產速度,現在多採用壓鑄成型的工藝方法製造這類產品。
而壓鑄模具的澆注系統、排溢系統、冷卻系統的布置方式和模具本身的機械結構都對鑄件的外觀和產品品質產生很大影響,澆注系統、排溢系統、冷卻系統的排布不合理就會導致產品產生大量的氣孔和縮孔,不但影響鑄件的外觀,而且從實質上影響了變速箱箱體這一系列產品的強度,使其無法達到產品的性能要求。
另外,目前市場已有的鑄造模具,其上方開設排氣孔用以排氣,但由於熔融金屬的注入與氣體的排除均設置模具的頂部,導致氣體排空過程中會遇到熔融金屬,造成熔融金屬與空氣的二次混合,氣孔的排除效果不理想。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變速箱左箱 體壓鑄模具,該壓鑄模具對澆注系統和排氣系統進行科學布局,排氣效果好,鑄件產品外觀平整,提高了產品質量。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變速箱左箱體壓鑄模具,其關鍵在於:包括模具本體、主進料通道、成型腔以及多個排氣渣包,所述主進料通道、成型腔以及排氣渣包均設置在模具本體上,所述排氣渣包與所述成型腔相連通,在所述模具本體的其中一側邊緣開設有進料口,在所述模具本體上還設置有多條輔進料通道,所述主進料通道的進料端與所述進料口相連通,該主進料通道的出料端分別連接至多條所述輔進料通道的進料端,所述輔進料通道的出料端還與所述成型腔相連通,且該輔進料通道分布於所述成型腔的其中兩側。
進一步的,所述主進料通道呈Y字形結構,該主進料通道其中兩個較上側的分叉連接所述輔進料通道,其餘一個分叉連接至所述進料口。
進一步的,所述輔進料通道的條數為五條,其中兩條該輔進料通道與所述主進料通道較左側的分叉相連通,其餘三條輔進料通道與所述主進料通道較右側的分叉相連通。
進一步的,多個所述排氣渣包沿所述成型腔的邊緣設置。
進一步的,在每個所述排氣渣包上均設置有排氣孔。
本實用新型的顯著效果是:結構簡單,設計新穎,布局合理,通過對傳統的壓鑄模具進行了改進,將原有的一側進料改為兩側進料,更有利於產品成型,加快了生產效率,提高了產品質量;同時通過排 氣渣包和排氣孔,使得氣體的排除效果更好,有效避免了產品表面出現氣孔和縮孔;通過輔進料通道的設計使熔體進入成型腔的速度減小,流量降低,避免了熔體在進入成型腔的過程中出現噴濺造成空氣混入、影響產品質量的現象。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與圖2所示,一種變速箱左箱體壓鑄模具,包括模具本體1、主進料通道2、成型腔3以及多個排氣渣包4,所述主進料通道2、成型腔3以及排氣渣包4均設置在模具本體1上,所述排氣渣包4與所述成型腔3相連通,在所述模具本體1的下側邊緣開設有進料口5,在所述模具本體1上還設置有多條輔進料通道6,所述主進料通道2的進料端與所述進料口5相連通,該主進料通道2的出料端分別連接至多條所述輔進料通道6的進料端,所述輔進料通道6的出料端還與所述成型腔3相連通,且該輔進料通道6分布於所述成型腔3的下側和右側,在每個所述排氣渣包4上均設置有排氣孔7。
從圖1中可以看出,所述主進料通道2呈Y字形結構,該主進料通道2其中兩個較上側的分叉連接所述輔進料通道6,其餘一個分叉連接至所述進料口5。通過該結構能夠更好的實現兩側進料,更有 利於產品成型,加快了生產效率,提高了產品質量。
本例中,所述輔進料通道6的條數為五條,其中兩條該輔進料通道6與所述主進料通道2較左側的分叉相連通,其餘三條輔進料通道6與所述主進料通道2較右側的分叉相連通。通過多條輔進料通道6的設計使熔體進入成型腔3的速度減小,流量降低,避免了熔體在進入成型腔3的過程中出現噴濺造成空氣混入、影響產品質量的現象。
作為一種優選實施例,多個所述排氣渣包4沿所述成型腔3的邊緣設置。
變速箱左箱體在進行壓鑄生產時,由於其為中空結構,因此壓鑄模具的成型腔3內具有一凸起,因此傳統壓鑄加工時從一側進料,因此造成成型困難,效率低,而且排氣效果不好,左箱體鑄件的表面具有較多的氣孔和縮孔;因此本例將一側進料改為從成型腔3的兩側進料,更有利於產品成型,加快了生產效率,保證了產品質量;而且通過沿該成型腔3邊緣設置的排氣渣包4與排氣孔7,使得氣體的排除效果更好,有效避免了產品表面出現氣孔和縮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