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天然氣燃料動力疏浚工程船氣罐布置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01:50:36 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天然氣燃料動力疏浚工程船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天然氣燃料動力疏浚工程船氣罐布置結構。
背景技術:
疏浚工程船作為在港口、沿海航道甚至城市周邊河道疏浚作業的船舶,其排放對城市大氣環境影響巨大。隨著船舶排放限制區範圍的逐步擴大、排放限值越來越嚴格,未來疏浚工程船將不得不摒棄能夠造成嚴重大氣汙染及氣候惡化的傳統化石燃料,轉而使用更加清潔的LNG燃料(Liquefied Natural Gas,液化天然氣),這也是未來綠色港口、航道建設的發展趨勢。據報導,全球首款以LNG燃料驅動的2艘耙吸式挖泥船預計2016年底投入作業,該挖泥船由國際上引領工程船設計技術潮流的荷蘭皇家IHC造船集團設計和建造,配備雙燃料發動機和LNG氣罐,能夠滿足嚴格的IMO Tier III排放標準,無需使用SCR(Selective、Catalytic、Reduction,選擇性、催化、還原)等後處理系統。這也證明了LNG燃料動力船是未來綠色疏浚工程船的發展方向。
LNG氣罐的安裝位置是LNG動力船舶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獨立型氣罐一般為中間圓柱形、兩端半球形的構造,安裝方式分為水平安裝和直立安裝,目前C型獨立氣罐廣泛應用於各LNG動力船舶。對於耙吸挖泥船和泥駁,氣罐布置關係到船舶安全、載泥量、機械設備布置及續航力,合理、有效利用船上的空間能夠提高船舶運營經濟性。因此,針對LNG動力耙吸挖泥船和泥駁船型,研究設計一種合理的LNG氣罐布置結構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產生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天然氣燃料動力疏浚工程船氣罐布置結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天然氣燃料動力疏浚工程船氣罐布置結構,其中,包括:若干C型獨立氣罐,每一所述C型獨立氣罐包括:一氣罐連接處所,所述氣罐連接處所設置在所述C型獨立氣罐的靠近機艙的一端;一壓力釋放閥,所述壓力釋放閥與一透氣總管固定連接;一前底座和一後底座,所述前底座和所述後底座的下方分別布置有一架空橫梁,兩所述架空橫梁分別使用泥艙支柱支撐;所述前底座為剛性支撐並且所述後底座為彈性支撐,或所述前底座為彈性支撐並且所述後底座為剛性支撐。
上述的一種天然氣燃料動力疏浚工程船氣罐布置結構,其中,若干所述C型獨立氣罐的下方的泥艙開口處設置一封板,所述封板封住所述泥艙開口。
上述的一種天然氣燃料動力疏浚工程船氣罐布置結構,其中,所述封板為薄板,所述封板由縱骨支撐。
上述的一種天然氣燃料動力疏浚工程船氣罐布置結構,其中,所述架空橫梁為箱型架空橫梁。
上述的一種天然氣燃料動力疏浚工程船氣罐布置結構,其中,所述架空橫梁為工字型架空橫梁。
上述的一種天然氣燃料動力疏浚工程船氣罐布置結構,其中,若干所述C型獨立氣罐為兩個,兩所述C型獨立氣罐沿船長方向布置在泥艙的上方,兩所述氣罐連接處所的方向分別朝向機艙的方向。
上述的一種天然氣燃料動力疏浚工程船氣罐布置結構,其中,所述泥艙的吸排泥管系布置在兩所述C型獨立氣罐的周圍,所述吸排泥管系與兩所述C型獨立氣罐保持一定距離。
上述的一種天然氣燃料動力疏浚工程船氣罐布置結構,其中,若干所述C型獨立氣罐為兩列共四個,四所述C型獨立氣罐分為兩列平行地沿船長方向布置在泥艙的上方,四所述氣罐連接處所的方向分別朝向機艙的方向。
上述的一種天然氣燃料動力疏浚工程船氣罐布置結構,其中,所述泥艙的吸排泥管系布置在兩列所述C型獨立氣罐分之間,所述吸排泥管系與兩列所述C型獨立氣罐保持一定距離。
上述的一種天然氣燃料動力疏浚工程船氣罐布置結構,其中,泥艙的甲板的上方靠近機艙的一側設置有一塔架,所述透氣總管的出口布置在所述塔架的頂端;主機燃氣吹掃出口、主機GVU抽風出口布置在所述塔架的適當的高度位置。
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使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積極效果是:
(1)氣罐布置在開敞泥艙甲板頂部,能夠保證足夠自然通風,防止逸出的氣體積聚,也便於安裝維護;
(2)氣罐由一個剛性和一個彈性支座支撐,使氣罐不受船體變形的影響;氣罐底座有強橫梁支撐,結構強度有保證;
(3)氣罐沿船長方向布置在泥艙上方,減小LNG使用過程中自由液面對橫穩性高的影響(相對於氣罐沿船寬方向布置);
(4)氣罐連接處所靠近機艙布置,縮短LNG供氣管路長度;
(5)危險氣體釋放出口集中布置在塔架上,減小露天甲板危險區域範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氣罐布置結構的側視圖。
圖2a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天然氣燃料動力疏浚工程船氣罐布置結構中單列的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2b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天然氣燃料動力疏浚工程船氣罐布置結構中雙列的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氣罐支撐結構中的縱剖面示意圖。
圖4a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天然氣燃料動力疏浚工程船氣罐布置結構中單列的實施例的橫剖面示意圖。
圖4b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天然氣燃料動力疏浚工程船氣罐布置結構中雙列的實施例的橫剖面示意圖。
附圖中:11a、C型獨立氣罐;111a、氣罐連接處所;112a、前底座;113a、後底座;51a、架空橫梁;52a、架空橫梁;61a、泥艙支柱;62a、泥艙支柱;11、C型獨立氣罐; 111、氣罐連接處所;112、前底座;113、後底座; 12、C型獨立氣罐;121、氣罐連接處所;122、前底座;123、後底座;13、C型獨立氣罐;131、氣罐連接處所;14、C型獨立氣罐;141、氣罐連接處所;21、泥艙開口;211、封板;22、泥艙開口;221、封板;3、塔架;31、透氣總管出口;32、主機燃氣吹掃出口;33、主機GVU抽風出口;41、吸排泥管系;42、吸排泥管系;51、架空橫梁;61、泥艙支柱;5、縱骨;6、泥艙;7、機艙。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不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氣罐支撐結構中的縱剖面示意圖,請參見圖3所示,示出了一種較佳實施例的天然氣燃料動力疏浚工程船氣罐布置結構,包括:若干C型獨立氣罐,每一C型獨立氣罐,例如C型獨立氣罐11a包括:氣罐連接處所111a,氣罐連接處所111a設置在C型獨立氣罐11a的靠近機艙的一端;前底座112a和後底座113a,前底座112a為剛性支撐,後底座113a為彈性支撐,前底座112a的下方布置有架空橫梁51a,架空橫梁51a由泥艙支柱61a支撐,後底座113a的下方布置有架空橫梁52a,架空橫梁52a使用泥艙支柱62a支撐;壓力釋放閥(圖中未示出),壓力釋放閥與透氣總管(圖中未示出)固定連接。
圖2a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天然氣燃料動力疏浚工程船氣罐布置結構中單列的實施例的俯視圖,請參見圖2a所示。
此外,作為較佳的實施例中,若干C型獨立氣罐的下方的泥艙開口處設置一封板,例如,C型獨立氣罐11的下方的泥艙開口21處設置一封板211,封板211封住泥艙開口21;C型獨立氣罐12的下方的泥艙開口22處設置一封板221,封板221封住泥艙開口22。
另外,作為較佳的實施例中,封板為薄板,並且封板由縱骨(但並不限於縱骨)支撐,例如,封板211和封板221為薄板,封板211和封板221分別由縱骨(圖中未示出)支撐,封板能夠防止泥漿濺到氣罐上。
進一步,作為較佳的實施例中,若干所述C型獨立氣罐為兩個,兩個C型獨立氣罐排列形成單列雙氣罐布置結構,單列雙氣罐布置結構包括:C型獨立氣罐11和C型獨立氣罐12,C型獨立氣罐11和C型獨立氣罐12沿船長方向布置在泥艙6的上方,氣罐連接處所111和氣罐連接處所121的方向分別朝向機艙7的方向。
另外,作為較佳的實施例中,泥艙6的吸排泥管系41布置在C型獨立氣罐11和C型獨立氣罐12的周圍,吸排泥管系41與C型獨立氣罐11和C型獨立氣罐12保持一定距離。
圖4a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天然氣燃料動力疏浚工程船氣罐布置結構中單列的實施例的橫剖面示意圖,請繼續參見圖4a所示。
此外,作為較佳的實施例中,前底座112的下方布置有架空橫梁51,架空橫梁51由泥艙支柱61支撐。
圖2b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天然氣燃料動力疏浚工程船氣罐布置結構中雙列的實施例的俯視,請參見圖2b所示。
更進一步,作為較佳的實施例中,若干所述C型獨立氣罐為四個,四個C型獨立氣罐排列形成雙列四氣罐布置結構,雙列四氣罐布置結構包括:C型獨立氣罐11,C型獨立氣罐12,C型獨立氣罐13,C型獨立氣罐14;C型獨立氣罐11和C型獨立氣罐12作為一列,C型獨立氣罐13和C型獨立氣罐14作為另一列,兩列氣罐平行地沿船長方向布置在泥艙6的上方,氣罐連接處所111、氣罐連接處所121、氣罐連接處所131、氣罐連接處所141的方向分別朝向機艙7的方向。
另外,作為較佳的實施例中,泥艙6的吸排泥管系42布置在兩列氣罐之間,吸排泥管系42與C型獨立氣罐11,C型獨立氣罐12,C型獨立氣罐13,C型獨立氣罐14分別保持一定距離。
圖4b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天然氣燃料動力疏浚工程船氣罐布置結構中雙列的實施例的橫剖面示意圖,請繼續參見圖4b所示。
此外,作為較佳的實施例中,前底座112和前底座132的下方布置有架空橫梁51,架空橫梁51由泥艙支柱61支撐。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及保護範圍。
本實用新型在上述基礎上還具有如下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實施例中,請繼續參見圖4a、圖4b所示,所有的架空橫梁可以採用箱型架空橫梁。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實施例中,所有的架空橫梁也可以採用工字型架空橫梁。
圖1是本實用新型氣罐布置結構的側視圖,請參見圖1所示。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實施例中,泥艙6的甲板上靠近機艙7的一側設置有一塔架3,透氣總管出口31布置在塔架3的頂端;主機燃氣吹掃出口32、主機GVU抽風出口33布置在塔架3的適當的高度位置。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及保護範圍,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應當能夠意識到凡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圖示內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換和顯而易見的變化所得到的方案,均應當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