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卸支座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17:25:01
可拆卸支座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可拆卸支座,用於支承板簧,包括底座、位於底座上方的框架和位於框架內的組合件,所述組合件栓接在框架內,所述組合件包括用於支承板簧的下支承板、位於所述下支承板兩側端面的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相對於下支承板的上支承板。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採用了可拆卸式且抗耐磨材料的組合件,可以通過更換不同高度及不同厚度的組合件實現多種類型板簧共享,以及降低維護成本,減少了模具開發費用。
【專利說明】可拆卸支座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礦用工程車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板簧支座。
【背景技術】
[0002]礦用工程車一般工作在礦場、施工現場等道路崎嶇、超載嚴重等惡劣條件。承受摩擦、磨損嚴重且對減震要求較高。板簧滑板支座用於支承、固定板簧,屬於車架結構的重要部分。由於承受較大的交變應力,應力集中處會出現裂紋導致斷裂。
[0003]常用的礦用車板簧滑板支座一般採用整體式結構,不同的板簧需要準備不同的支座,一旦損壞就無法繼續使用,而且在各支座之間沒法形成兼容,給後期的維護帶來很大的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拆卸支座,用於支承板簧,包括底座、位於底座上方的框架和位於框架內的組合件,所述組合件栓接在框架內,所述組合件包括用於支承板簧的下支承板、位於所述下支承板兩側端面的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相對於下支承板的上支承板。
[0005]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設計結構為可拆卸式,能有效降低應力集中,且通過更改與框架連接的配件規格以適用不同規格板簧,實現多種類型板簧共享,降低製造資源損耗,且維修方便。
[0006]優選的,所述底座與所述框架為一體式結構。
[0007]優選的,所述下支承板與板簧的接觸面為圓弧面。
[0008]優選的,所述下支承板包括螺紋孔,且螺紋孔數量至少為一個。
[0009]優選的,所述第一側板包螺紋孔,且螺紋孔數量至少為兩個。
[0010]優選的,所述螺紋孔位於所述下支承板端面和所述上支承板端面內。
[0011]優選的,所述第一側板與所述第二側板的結構尺寸相同。
[0012]優選的,所述組合件孔的螺紋孔為通孔。
[0013]優選的,所述螺紋孔位於下支承板及上支承板與所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的接觸面內。
[0014]優選的,所述第一端板與所述第二端板的結構尺寸相同。
[0015]【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圖1為本實用新型可拆卸支座的組合示意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可拆卸支座的分解示意圖
[0017]其中:1-可拆卸支座
[0018]2_ 底座
[0019]3_ 框架
[0020]4-組合件
[0021]5-下支承板[0022]6-第一側板
[0023]7-第二側板
[0024]8-上支承板
[0025]9-螺紋孔
[0026]10-加強筋
[0027]11-下支承板端面
[0028]12-上支承板端面
【具體實施方式】
[0029]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於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能夠以很多不同於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內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推廣,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0030]參見圖1示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可拆卸支座1,用於支承板簧,包括底座2、位於底座上方的框架3和位於框架3內的組合件4,所述組合件4栓接在框架3內,所述組合件4包括用於支承板簧的下支承板5、位於所述下支承板5兩側端面的第一側板6與第二側板7、相對於下支承板5的上支承板9。
[0031]在本申請的實施例中,底座2和框架3為一次澆築而成的一體式結構,從而有效固定內側的組合件4,防止組合件4之間發現位移,保證內側有效的工作空間。組合件4為可拆卸式結構,能有效的降低應力集中,提高支座的使用壽命。且根據板簧的類型更換不同的組合件4。在具體操作中,針對不同的板簧,通過選用不同厚度的第一側板6和第二側板7,以及不同高度的下支承板5和上支承板9,實現多種類型板簧共享,降低製造資源損耗,且維修方便。
[0032]進一步的,為了能更好的與板簧進行貼合,下支承板5和上支承板9與板簧的接觸面採用圓弧面結構,增大了接觸面積,有效的減少應力集中,提高了抗摩擦性能。下支承板端面11和上支承板端面12與下支承板5和上支承板9上分別設置有兩個螺紋孔8,且螺紋孔8為通孔。為了能夠更好的兼容板簧,下支承板5和所述上支承板9之間的高度在1 95…200毫米之間。第一側板6和第二側板7結構尺寸相同,便於後期的維修和減少模具開發,第一側板6上設置有三個螺紋孔8,且靠近底座2 —側為兩個螺紋孔8。在可拆卸支座1投入運行時,相對應的第一側板6和第二側板7上的螺紋孔8位於下支承板端面11和上支承板端面12內,避免螺紋鬆動脫落,增強安全係數。第二側板7由於靠近車身所受應力可以分散到車身,而第一側板6由於在車身的外側,所受的應力可以通過框架3的外側的加強筋10來分解。
[0033]本實用新型雖然以 較佳實施例公開如上,但其並不是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內,都可以做出可能的變動和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當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界定的範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可拆卸支座,用於支承板簧,包括底座、位於底座上方的框架和位於框架內的組合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組合件栓接在框架內,所述組合件包括用於支承板簧的下支承板、位於所述下支承板兩側端面的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相對於下支承板的上支承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支座,其特徵在於:所述底座與所述框架為一體式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支座,其特徵在於:所述下支承板與板簧的接觸面為圓弧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支座,其特徵在於:所述下支承板包括螺紋孔和下支承板端面,且螺紋孔數量至少為一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支座,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支承板與板簧的接觸面為圓弧面。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支座,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支承板包括螺紋孔和上支承板端面,且螺紋孔數量至少為一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支座,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側板包螺紋孔,且螺紋孔數量至少為兩個。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可拆卸支座,其特徵在於:所述螺紋孔位於所述下支承板端面和所述上支承板端面內。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支座,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側板與所述第二側板的結構尺寸相同。
10.根據權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可拆卸支座,其特徵在於:所述組合件的螺紋孔為通孔。
【文檔編號】B60G11/10GK203681187SQ201320889716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30日
【發明者】吳繼華, 閆慶庫 申請人:紹興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