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液壓升降車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03:26:36 1
專利名稱:自動液壓升降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液壓升降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自動液壓升降車。
技術背景眾所周知, 一般的手動液壓升降機,都是用手工方式作業,使用者採取腳踏方式升降, 一下一下進行操作,將物料送到高處,工作效率非常低下,費力費時。特別是在人工成本逐 漸上升的今天,嚴重造成人工浪費。而目前市場上大多數的自動液壓叉車不但結構複雜、能 耗巨大,而且製造成本較高。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主要是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工作效率低下、結構複雜、能耗巨大、成本較 高等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工作效率高、結構簡單、能耗小、成本較低的自動液壓升降車。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 一種自動液壓升降車 ,包括液壓叉車,液壓叉車中部架設有動滑輪,動滑輪通過傳動鏈與液壓叉車連接,其特徵 在於所述的液壓叉車中部架設有汽缸,所述的汽缸通過氣管分別與手動閥和氣控閥連接,汽 缸下端設置有觸發頂塊,所述的觸發頂塊兩端分別設置有換向閥。本實用新型是在以往的手 動液壓升降機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實現自動升降。操作人員使用時,打開手動閥之後,液 壓叉車在氣能帶動下,開始自動上升,到達換向閥時,自動停止,工作效率高、結構簡單、 能耗小、成本較低。作為優選,所述的觸發頂塊與汽缸之間通過連接杆連接,所述的連接杆與液壓叉車之間 通過支撐塊固定。結構簡單、空間緊湊、使用方便。作為優選,所述的換向閥下端安裝有液壓控制器。作為優選,所述的汽缸通過汽缸支撐安裝塊固定在液壓叉車中部。汽缸支撐安裝塊用於 將汽缸固定在液壓叉車中部。作為優選,所述的液壓叉車底部設置有萬向腳輪。萬向腳輪方便操作者推動液壓叉車, 操作簡便、結構簡單。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工作效率高、結構簡單、能耗小、成本較低、操作簡便等特點。
附圖l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主視圖。3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實施例l:如說明書附圖l、 2所示, 一種自動液壓升降車,包括液壓叉車l,液壓叉車中部架設有 動滑輪2,動滑輪通過傳動鏈3與液壓叉車連接,液壓叉車中部架設有汽缸4,汽缸通過氣管 分別與手動閥5和氣控閥6連接,汽缸下端設置有觸發頂塊7,觸發頂塊兩端分別設置有換向 閥8。觸發頂塊與汽缸之間通過連接杆9連接,連接杆與液壓叉車之間通過支撐塊10固定。換 向閥下端安裝有液壓控制器ll。汽缸通過汽缸支撐安裝塊12固定在液壓叉車中部。液壓叉車 底部設置有萬向腳輪13。安裝使用時,液壓叉車載物後,操作者將手動閥往下按到位,氣壓就會進入氣管,經手 動閥進入氣控閥,再由氣控閥進入氣缸,氣缸開始運作,帶動換向觸發頂塊或向上、或向下 ,要根據叉車升降位置高低而定;不管氣缸是伸是縮,只要換向觸發頂塊碰到換向閥,氣缸 就會及時逆向運作,這樣氣缸帶動換向觸發頂塊不斷的碰到上下兩個換向閥,就會使氣缸不 停的上下運作,同時氣缸也會連續不斷的施壓給液壓控制器,促使叉車載物不斷上升;如果 把液壓叉車高度限位,也可以無人看護一樣上升到位,主要根據載物高度的需要,在叉股移 動架邊(但是,此處必須經過並且貼近手動閥處)焊一根長短適宜鋼筋,叉車載物不斷上升 ,當這根鋼筋碰到手動閥,並把手動閥推到位,氣動液壓叉車就會停止運作;也可以根據上 料位置,用手將其停止運作。
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液壓升降車,包括液壓叉車(1),液壓叉車中部架設有動滑輪(2),動滑輪通過傳動鏈(3)與液壓叉車連接,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液壓叉車中部架設有汽缸(4),所述的汽缸通過氣管分別與手動閥(5)和氣控閥(6)連接,汽缸下端設置有觸發頂塊(7),所述的觸發頂塊兩端分別設置有換向閥(8)。
2.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自動液壓升降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觸發頂 塊與汽缸之間通過連接杆(9)連接,所述的連接杆與液壓叉車之間通過支撐塊(10)固定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動液壓升降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換 向閥下端安裝有液壓控制器(11)。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動液壓升降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汽 缸通過汽缸支撐安裝塊(12)固定在液壓叉車中部。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動液壓升降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液 壓叉車底部設置有萬向腳輪(1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液壓升降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自動液壓升降車。一種自動液壓升降車,包括液壓叉車,液壓叉車中部架設有動滑輪,動滑輪通過傳動鏈與液壓叉車連接,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液壓叉車中部架設有汽缸,所述的汽缸通過氣管分別與手動閥和氣控閥連接,汽缸下端設置有觸發頂塊,所述的觸發頂塊兩端分別設置有換向閥。本實用新型具有工作效率高、結構簡單、能耗小、成本較低、操作簡便等特點。
文檔編號B66F9/06GK201415931SQ200920301500
公開日2010年3月3日 申請日期2009年3月23日 優先權日2009年3月23日
發明者安聰慧, 朱俊利, 李書福, 健 楊, 魏丙堂 申請人:浙江吉利汽車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