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大功率白光led矽膠透鏡的製備方法
2023-06-01 07:48:16 1
專利名稱:一種大功率白光led矽膠透鏡的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大功率白光LED透鏡的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半導體發光二極體(LED)照明被認為是21世紀最具發展前景的高技術領域之一, 它在引發照明革命的同時,也將為推動節能減排、建立節約型社會做出重大貢獻。目前IW和3W大功率白光LED大多採用支架上蓋PC透鏡的整體形式,透鏡內部則包括晶片、緊貼晶片的螢光粉和螢光粉外的灌封膠。採用藍光晶片,搭配黃色螢光粉,來獲得生理視覺上的白光。作為產生白光的關鍵之一的螢光粉的施加,是將螢光粉混入液體膠水後,滴加在晶片表面上,再加熱固化膠水以在立體空間上固定螢光粉的位置。但這種方式,混合螢光粉的膠水在固化前處於可流動狀態,固體顆粒形式的螢光粉在膠水中會慢慢沉降,造成白光LED生產中顏色分布較寬、生產控制較難的問題在大多封裝企業中普遍存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大功率白光LED矽膠透鏡的製備方法。本發明的大功率白光LED矽膠透鏡的製備方法,其步驟如下
(1)將產生白光的螢光粉和有機矽液體按質量比1 5099 50混合,攪拌均勻後注入模具中,先在70 120°C加熱0. 5 lh,再在120 180°C加熱1 釙;
(2)將成型體從模具中脫模,得到大功率白光LED矽膠透鏡。上述的螢光粉可以為鋁酸鹽、矽酸鹽、氮化物和氮氧化物中的一種或幾種。螢光粉的種類和配比可以根據白光LED的顏色和色溫要求進行調整;
模具形狀可以根據LED產品的光強及出光角度進行設計、調整。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採用本發明製備方法,可以從根本上改變當前白光LED生產的工藝模式,無需螢光粉點膠和烘烤工藝,可增加生產效率、有效提高產能;徹底解決了當前工藝中螢光粉沉降的問題,可提高生產的精度可控性和產品質量一致性,還可改善白光LED光源出光的均勻性和柔和度,將本發明製備的內含螢光粉的透鏡用於製備LED光源,可以獲得更均勻的光空間分布效果。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通過實例進一步對本發明進行描述。實施例1
(1)將鋁酸鹽螢光粉YAG-04 (美國htermatix公司生產)和有機矽液體按質量比1 99混合,攪拌均勻注入模具中,在70°C加熱lh,再在180°C加熱Ih ;(2)將成型體從模具中脫模,得到大功率白光LED矽膠透鏡。此透鏡搭配藍光455nm的LED晶片,做出的LED產品色溫可達到20000K以上。實施例2
(1)將鋁酸鹽螢光粉Y26N(臺灣Chimei公司生產)和矽酸鹽螢光粉Y996(日本根本特殊化學公司生產)按質量比20 30進行預混,再將螢光粉混合體和有機矽液體按質量比 50 50混合,攪拌均勻注入模具中,在120°C加熱0. 5h,再在120°C加熱證;
(2)將成型體從模具中脫模,得到大功率白光LED矽膠透鏡。此透鏡搭配藍光450nm的LED晶片,做出的LED產品色溫在4500K左右,獲得正白光的視覺效果,且顯指可達75以上。實施例3
(1)將鋁酸鹽螢光粉BR-102C、BG-301B和氮化物螢光粉BR-101A(日本Mitsubishi 公司生產)按質量比5 5 20進行預混,再將螢光粉混合體和有機矽按質量比30 70混合, 攪拌均勻注入模具中,在80°C加熱lh,再在150°C加熱4h ;
(2)將成型體從模具中脫模,得到大功率白光LED矽膠透鏡。此透鏡搭配藍光465nm的LED晶片,做出的LED產品色溫在2700K左右,獲得暖白光的視覺效果,且顯指可達85以上。以上列舉的僅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子。顯然,本發明不限於以上實施例子,在本發明的精神和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對本發明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變,均應認為是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大功率白光LED矽膠透鏡的製備方法,其步驟如下(1)將產生白光的螢光粉和有機矽液體按質量比1 5099 50混合,攪拌均勻後注入模具中,先在70 120°C加熱0. 5 lh,再在120 180°C加熱1 釙;(2)將成型體從模具中脫模,得到大功率白光LED矽膠透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白光LED矽膠透鏡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說的螢光粉為鋁酸鹽、矽酸鹽、氮化物和氮氧化物中的一種或幾種。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大功率白光LED矽膠透鏡的製備方法,將產生白光的螢光粉和有機矽液體混合,攪拌均勻後注入模具中,先在70~120℃加熱0.5~1h,再在120~180℃加熱1~5h;將成型體從模具中脫模,得到大功率白光LED矽膠透鏡。採用本發明製備方法,可以從根本上改變當前白光LED生產的工藝模式,無需螢光粉點膠和烘烤工藝,可增加生產效率、有效提高產能;徹底解決了當前工藝中螢光粉沉降的問題,可提高生產的精度可控性和產品質量一致性,改善白光LED光源出光的均勻性和柔和度,以適應室內照明的新發展。
文檔編號C08L83/04GK102321371SQ20111018799
公開日2012年1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6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6日
發明者嚴錢軍, 高基偉 申請人:杭州杭科光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