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路板的定位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13:01:26
專利名稱:電路板的定位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定位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應用於電路板的定位結構。
背景技術:
在現今科技與信息不斷地蓬勃發展,計算機設備己是相當普及的電子裝 置。目前市面上所見的計算機設備,無論是桌上型計算機、筆記本計算機或是 伺服器,其內部必須裝配有一主機板,以做為計算機系統的核心部件,使得電性連接於主機板上的中央處理器(CPU)、存儲器模塊、控制適配卡(PCI card) 等計算機周邊硬體,能順利執行外圍硬體的預設功能。一般常見的固定主機板的方式,是於計算機裝置的殼體上設置數個導電銅 柱(boss)做為固定構件,主機板上開設有數個對應於銅柱的通孔。主機板擺放 於銅柱上,並與殼體之間保持一適當間距,再藉助多個螺栓分別穿設過主機板 的通孔,並鎖固於銅柱上,使得主機板藉助銅柱產生一懸置作用,避免主機板 背面的焊腳接點與殼體直接接觸而造成短路。傳統以銅柱鎖合固定主機板的方式,在裝卸主機板的過程中,使用者必須 逐一且重複地進行螺栓鎖合與卸除的動作,在操作上相當費時繁複,實際使用 上並不便利。且目前的電子裝置要求輕薄短小,過多的銅柱數目將佔據主機板 過多的面積,導致主機板上的電路布線(layout)不易,電子裝置的整體體積也 無法微型化。因此,近年來發展出可直接以手指轉動的拇指螺絲(thumb screw),以 做為固定主機板的定位構件,以大幅減少銅柱的使用數量,因而解決了以銅柱 鎖合固定主機板所產生的問題。請參考圖l,為公知技術中拇指螺絲、電路板 與機殼的立體分解示意圖。機殼10上具有數個定位柱11及一螺孔61,其中 每一定位柱11的上段開設有一頸部12。電路板20開設有數個對應於定位柱 11的定位孔21。各定位孔21呈葫蘆狀而具有一寬段22及一窄段23,而且定位柱11前端由寬段22穿過定位孔21。這樣,電路板20便可以藉助定位柱11 在機殼10上滑動,並且使得定位孔21的窄段23嵌入定位柱11的頸部12。 之後,只要將拇指螺絲60穿過電路板20並旋入螺孔61內,便能夠將電路板 20固定於機殼10上。然而,利用姆指螺絲來固定主機板,仍屬螺合的鎖固方式,裝卸主機板的 過程繁複,不僅耗費的時間過長,而且拇指螺絲的成本也高於傳統螺栓的價格, 因而導致材料成本與人力成本的增加。因此,該如何真正落實以無螺栓 (screwless)方式固定主機板的裝設位置,以及方便使用者快速便捷地裝卸主 機板,是目前相關領域的技術人員需解決的問題。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定位結構,藉以改進公知技術以螺合方式 裝卸主機板,導致電子裝置的體積無法微型化,裝卸過程過於複雜且耗時,且 需要搭配工具進行鎖合,使得製造成本過高,並且不便於使用者操作等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定位結構,應用於電子裝置。其中, 電子裝置具有一殼體及一電路板,電路板具有至少一結合孔,且殼體相對結合 孔具有至少一結合柱,結合柱設置於殼體的一側,電路板相對於殼體沿著一結 合方向位移,並藉助該結合孔與結合柱的互相結合,以使該電路板卡制於該殼 體上,且電路板藉助定位結構而固定於殼體上。定位結構包括止擋件、定位件與空心座。止擋件設置於電路板上,定位件 相鄰於止檔件,空心座設置於殼體上。其中,定位件還包含一柱體與一設置於柱體一端的扣持部,柱體穿越過電路板的一穿孔並於穿孔內旋轉,使定位件具 有一柱體伸入空心座內且扣持部抵靠於止擋件的第一位置,以及柱體脫離空心座且扣持部離開止擋件的第二位置。如此,則能使電路板限位固定於殼體上。 本實用新型的功效在於,當電路板移動至結合位置時,能藉助定位結構中 定位件上下移動且可旋轉的特性,即定位件的柱體以可移動的關係穿越過電路 板的一穿孔,並以此穿孔旋轉,進而使電路板得以快速地限位於殼體上。如此, 使用者無須藉助多組螺栓固定電路板,真正達到以無螺栓方式將電路板結合於 殼體上,使用者將可更快速且省力的裝卸電路板,大幅提高操作上的便利性。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圖1為公知技術中拇指螺絲、電路板與機殼的立體分解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定位結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4至圖7A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電路板裝設於殼體上的立體分解 示意圖;圖5B為圖5A的部分剖面放大側視圖;以及 圖7B為圖7A的部分剖面放大側視圖。 其中,附圖標記10機殼11定位柱12頸部20主機板21定位孔22寬段23窄段60拇指螺絲61螺孔100電子裝置101殼體110結合柱112頸部200電路板202穿孔210結合孔212寬段214窄段302止擋件302a扣板304定位件304a柱體304b彈性組件304c扣持部304d抵擋部304e第一套筒304f第二套筒306空心座306a凹槽實施方式根據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定位結構,應用於電子裝置,而電子裝置包括但 不局限於桌上型計算機、筆記本計算機、伺服器等具有電路板執行操作的計算 機裝置。本實用新型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請參考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的 定位結構應用於一電子裝置100上。電子裝置100具有一殼體101及一電路板 200,殼體101上設有至少一結合柱110,電路板200上開設有至少一結合孔 210。其中,結合柱110的頂端開設一頸部112,而結合孔210為一寬段212 及一 自寬段212周緣延伸的窄段214所構成的葫蘆狀結構,以容設結合柱110 的頸部112。電路板200可相對於殼體101沿著結合方向或是釋放方向位移, 使得結合柱110的頸部112嵌入結合孔210內相互結合,並令電路板200卡制 於殼體101上,進而限制住電路板200的Y方向與Z方向的移動。此時,電路 板200仍具有X方向移動的自由度。請繼續參考圖2。本實用新型的定位結構包括止擋件302、定位件304與 空心座306 。止擋件302設置於電路板200上,止擋件302上端具有一扣板302a。 定位件304相鄰於止檔件302,定位件304還包含一柱體304a、 一設置於柱體 304a—端的扣持部304c、 一彈性組件304b、第一套筒304e。其中,柱體304a 套設於彈性組件304b內,且柱體304a穿越過電路板200的一穿孔202。第一 套筒304e的內徑大於柱體304a的直徑,用以供柱體304a伸入,以於電路板200的背面套住柱體304a。扣持部304c推抵彈性組件304b彈性變形,使柱體 304a穿過電路板200的穿孔202,且扣持部304c呈長條形,該扣持部304c 的一端具有一凹部,用以與止擋件302的扣板302a互相扣合。其中,上述的 彈性組件304b可以為一彈性體、 一彈簧或一壓縮彈簧,但此並不用以限定本 實用新型的範圍。空心座306設置於殼體101上,且空心座306具有一凹槽 306a,凹槽306a的內徑大於第一套筒304e的外徑,以套設第一套筒304e的 柱體304a伸入。其中,柱體304a穿越過電路板200的一穿孔202,並在穿孔202內旋轉, 使套設第一套筒304e的柱體304a伸入空心座306內且扣持部304c抵靠於止 擋件302的第一位置,以及柱體304a脫離空心座306且扣持部304c離開止擋 件302的第二位置。更具體來說,柱體304a以可移動的關係穿越過電路板200 的一穿孔202,並於穿孔202內旋轉,此時,令穿越過穿孔202的柱體304a 嵌入空心座306內,並且讓扣持部304c抵靠於止擋件302,以使定位件304 位於第一位置。如此,則能使電路板200限位固定於殼體101上。請參考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定位結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在 第二實施例中,除了柱體304a之外,定位結構中的定位件304還可以包含第 二套筒304f與抵擋部304d。其中,柱體304a套設於彈性組件304b內,彈性 組件304b設置於第二套筒304f內,且柱體304a上的一抵擋部304d位於第二 套筒304f內,用以限制彈性組件304b移動。抵擋部304d推抵彈性組件304b 彈性變形,並使柱體304a穿過電路板200的穿孔202,且令穿過電路板200 的穿孔202的柱體304a嵌入空心座306內,並且讓扣持部304c抵靠於止擋件 302,以使定位件304位於第一位置,也就是說讓定位件304固定於空心座306 與止擋件302。如此,則能使電路板200限位於殼體101上。圖4至圖7A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電路板裝設於殼體上的立體 分解示意圖。當電路板200裝設於殼體101上時,殼體101上的結合柱110 的頸部112會容設於結合孔210的寬段212內。接著,如圖4所示,電路板 200相對於殼體101沿著一結合方向位移,使得結合柱110的頸部112嵌入結 合孔210的窄段214內,且兩者相互結合,並令電路板200卡制於殼體101 上。隨後,向下壓制柱體304a的扣持部304c,如圖5A所示。請同時參考圖 5B,為圖5A的部分剖面放大側視圖,此時,由於定位件304的抵擋部304d限制彈性組件304b移動,所以抵擋部304d會推抵彈性組件304b彈性變形, 以產生一彈性回復力,並讓柱體304a下端穿過電路板200的穿孔202,且同 時令穿過穿孔202的柱體304a下端嵌入空心座306內。其後,如圖6所示, 旋轉定位件304,並讓扣持部304c的凹部與止檔件302的扣板302a互相扣持 在一起。此時,定位件304位於一固定的第一位置上,如圖7A所示,請同時 參考圖7B,為圖7A的部分剖面放大側視圖。如此一來,則能將電路板200固 定於殼體101上。要使電路板200自殼體101上拆卸,則旋轉扣持部304c,令扣持部304c 自止擋件302上鬆脫。此時,彈性組件304b的彈性回復力會讓柱體304a向上 回復至初始位置,以使柱體304a脫離空心座306,並恢復成如圖4的解制狀 態。如此一來,則能沿著釋放方向位移電路板200,並且同時使結合柱110自 結合孔210中鬆脫,以令電路板200自殼體101上拆卸。換句話說,當該扣持 部304c離開止擋件302且柱體304a脫離空心座306時,定位件304則處於一 解制狀態的第二位置。本實用新型的功效在於,當電路板移動至結合位置時,能藉助本實用新型 所公開的定位結構中定位件上下移動且可旋轉的特性,即定位件的柱體以可移 動的關係穿越過電路板的一穿孔,並以此穿孔旋轉,進而使電路板能快速地限 位於殼體上。如此一來,使用者無須藉助多組螺栓固定電路板,真正達到以無 螺栓方式將電路板結合於殼體上,使用者將可更快速且省力地裝卸電路板,大 幅提高操作上的便利性。當然,本實用新型還可有其他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及其 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根據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 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於本實用新型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 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定位結構,應用於一電子裝置上,該電子裝置具有一殼體及一電路板,該電路板具有至少一結合孔,且該殼體具有至少一結合柱,該電路板相對於該殼體沿著一結合方向位移,並藉助該結合孔與結合柱的互相結合,以使該電路板卡制於該殼體上,其特徵在於,該定位結構包括一止擋件,設置於該電路板上;一空心座,設置於該殼體上;以及一定位件,該定位件相鄰於該止檔件,該定位件包含一柱體與一設置於該柱體一端的扣持部,該柱體穿越過該電路板的一穿孔並於該穿孔內旋轉,該定位件具有一該柱體伸入該空心座且該扣持部抵靠於該止擋件的第一位置,以及該柱體脫離該空心座且該扣持部離開該止擋件的第二位置。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定位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定位件還包含一彈 性組件,該彈性組件設置於該電路板上,該柱體套設於該彈性組件內,該扣持 部推抵該彈性組件彈性變形,該柱體穿過該電路板的該穿孔。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定位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定位件還包含一彈 性組件,該柱體套設於該彈性組件內,且該柱體上的一抵擋部限制該彈性組件 移動,該抵擋部推抵該彈性組件彈性變形,該柱體穿過該電路板的該穿孔。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定位件還包含一套 筒,該彈性組件設置於該套筒內,且該抵擋部位於該套筒內,限制該彈性組件 移動。
5、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彈性組件為一彈性體。
6、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彈性組件為一彈簧。
7、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定位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彈性組件為一壓縮 彈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路板的定位結構,當電路板相對於殼體沿著結合方向位移時,電路板的一結合孔會與殼體上的一結合柱互相結合,使電路板卡制於該殼體上,此時,定位結構中定位件的柱體以可旋轉且可穿越電路板移動的關係,使得柱體能伸入設置於殼體上的空心座,並且令定位件的扣持部抵靠於止擋件上,這樣,能讓電路板可以快速地限位於殼體上。
文檔編號H01R13/73GK201119180SQ200720182219
公開日2008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07年10月24日 優先權日2007年10月24日
發明者陳文華 申請人: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