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舊壩整體加高結構及新舊壩的連接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13:16:21 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舊壩整體加高結構及新舊壩的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各個城市均有垃圾填埋場,鑑於日益增多的垃圾處理量,垃圾填埋場需要擴建,以提高填埋場區的垃圾庫容量,故需要對舊有擋壩進行加高。現有的技術一般是使用土工格柵來進行加高但是土工格珊的短期抗拉強度較低,難以應付坡度大的垃圾填埋場的容量擴建。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舊壩整體加高結構及新舊壩的連接結構。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舊壩整體加高結構,包括舊壩本體,舊壩本體的外壩壁上設有加固體,所述加固體包括多個依次堆疊的加固層,加固層包括布狀的包裹布、填充物、重力件,包裹布包括順次連接的總體呈自左而右延伸的第一橫延段、由第一橫延段的末端總體向上延伸而成的第一上升段、由第一上升段的末端總體向右延伸而成的第二橫延段、由第二橫延段的末端總體向下延伸而成的第一下降段、由第一下降段的末端總體向左延伸而成的第三橫延段、由第三橫延段的末端總體向右延伸而成的第四橫延段、由第四橫延段的末端總體向上延伸而成的第二上升段、由第二上升段的末端總體向左延伸而成的第五橫延段、由第五橫延段的末端總體向下延伸而成的第二下降段、由第二下降段的末端總體向左延伸而成的第六橫延段,第四橫延段搭接在第二橫延段的上方,第六橫延段與第四橫延段之間設有間隙;第三橫延段和第四橫延段之間設有填充腔,填充腔內設有所述的填充物,第一橫延段設在填充腔內,填充腔內設有第一重力區,第一重力區的腔壁包括第一上升段、第二橫延段、第一下降段、第三橫延段,第一重力區內設有所述的重力件,第一橫延段與第三橫延段之間設有填充物,第一橫延段與第四橫延段之間設有填充物;相鄰的兩個加固層之間設有填物腔,填物腔內設有填充物,填物腔的腔壁包括在上方的加固層的第三橫延段、在下方的加固層的第四橫延段和第二上升段,上方的加固層的第三橫延段搭接在下方的加固層的第二上升段的上方,第六橫延段設在所述的填物腔內,第六橫延段的上方和下方均設有填充物,填物腔內設有第二重力區,第二重力區的腔壁包括下方的加固層的第四橫延段、第二上升段、第五橫延段、第二下降段,第二重力區內設有重力塊;加固體的上方設有加高體。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加高體包括多個相互堆疊的加高層。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包裹布為聚酯有紡土工布。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填充腔包括主腔和防滑腔,防滑腔設在主腔的下方,防滑腔的下側、左側、右側的腔壁由第四橫延段向下凹陷而成,填充腔內的重力件設在主腔的最右側。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防滑腔的旁側設有用於固定的馬釘,馬釘連接相鄰的兩個加固層。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重力塊包括兩組重力塊單元,兩組重力塊單元上下堆疊在一起。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重力件包括兩組重力件單元,兩組重力件單元上下堆疊在一起。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重力塊包括兩組重力塊單元,兩組重力塊單元上下堆疊在一起;重力件包括兩組重力件單元,兩組重力件單元上下堆疊在一起;重力塊單元和重力件單元均包括多個袋裝碎石。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填充物為泥土或泥石混合物。
一種新舊壩連接結構,包括上述的舊壩整體加高結構,加固層連接有拉緊杆,拉緊杆上設有若干個連接釘,包裹布跨過拉緊杆從而形成了與拉緊杆連接的第三橫延段和第四橫延段,與舊壩本體固定連接,連接釘與拉緊杆固定連接,使得第三橫延段和第四橫延段可以拉緊杆為固定端拉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種舊壩整體加高結構,包括舊壩本體,舊壩本體的外壩壁上設有加固體,所述加固體包括多個依次堆疊的加固層,加固層包括布狀的包裹布、填充物、重力件,包裹布包括順次連接的總體呈自左而右延伸的第一橫延段、由第一橫延段的末端總體向上延伸而成的第一上升段、由第一上升段的末端總體向右延伸而成的第二橫延段、由第二橫延段的末端總體向下延伸而成的第一下降段、由第一下降段的末端總體向左延伸而成的第三橫延段、由第三橫延段的末端總體向右延伸而成的第四橫延段、由第四橫延段的末端總體向上延伸而成的第二上升段、由第二上升段的末端總體向左延伸而成的第五橫延段、由第五橫延段的末端總體向下延伸而成的第二下降段、由第二下降段的末端總體向左延伸而成的第六橫延段,第四橫延段搭接在第二橫延段的上方,第六橫延段與第四橫延段之間設有間隙;第三橫延段和第四橫延段之間設有填充腔,填充腔內設有所述的填充物,第一橫延段設在填充腔內,填充腔內設有第一重力區,第一重力區的腔壁包括第一上升段、第二橫延段、第一下降段、第三橫延段,第一重力區內設有所述的重力件,第一橫延段與第三橫延段之間設有填充物,第一橫延段與第四橫延段之間設有填充物;相鄰的兩個加固層之間設有填物腔,填物腔內設有填充物,填物腔的腔壁包括在上方的加固層的第三橫延段、在下方的加固層的第四橫延段和第二上升段,上方的加固層的第三橫延段搭接在下方的加固層的第二上升段的上方,第六橫延段設在所述的填物腔內,第六橫延段的上方和下方均設有填充物,填物腔內設有第二重力區,第二重力區的腔壁包括下方的加固層的第四橫延段、第二上升段、第五橫延段、第二下降段,第二重力區內設有重力塊;加固體的上方設有加高體。布狀的包裹布便於搬運和運輸,也便於加固層的施工,第四橫延段搭接在第二橫延段的上方,而第二橫延段為第一重力區的腔壁,而第二重力區又設在第一重力區的上方,所以第二橫延段和第四橫延段的末端壓在重力塊和重力件之間,可有效地防止包裹布鬆散。在這樣的加固層非常的牢固,能給用於加高舊壩的加高體提供一個可靠的基底。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新舊壩的連接結構,利用拉緊杆將包裹布拉直,配合重力塊和重力件可將整個包裹布拉緊,讓加固層非常的結實。本實用新型用於舊壩的整體加高。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說明。顯然,所描述的附圖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設計方案和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加高布的結構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包裹布的結構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徵和效果。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實施例,均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聯接/連接關係,並非單指構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據具體實施情況,通過添加或減少聯接輔件,來組成更優的聯接結構。本實用新型中的各個技術特徵,在不互相矛盾衝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組合。
參照圖1至圖3,這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具體地:
一種新舊壩連接結構,包括舊壩整體加高結構,所述舊壩整體加高結構,包括舊壩本體1,舊壩本體1的外壩壁上設有加固體,所述加固體包括多個依次堆疊的加固層,加固層包括布狀的包裹布、填充物、重力件,包裹布包括順次連接的總體呈自左而右延伸的第一橫延段11、由第一橫延段11的末端總體向上延伸而成的第一上升段12、由第一上升段12的末端總體向右延伸而成的第二橫延段13、由第二橫延段13的末端總體向下延伸而成的第一下降段14、由第一下降段14的末端總體向左延伸而成的第三橫延段15、由第三橫延段15的末端總體向右延伸而成的第四橫延段16、由第四橫延段16的末端總體向上延伸而成的第二上升段17、由第二上升段17的末端總體向左延伸而成的第五橫延段18、由第五橫延段18的末端總體向下延伸而成的第二下降段19、由第二下降段19的末端總體向左延伸而成的第六橫延段20,第四橫延段16搭接在第二橫延段13的上方,第六橫延段20與第四橫延段16之間設有間隙;第三橫延段15和第四橫延段16之間設有填充腔,填充腔內設有所述的填充物,第一橫延段11設在填充腔內,填充腔內設有第一重力區,第一重力區的腔壁包括第一上升段12、第二橫延段13、第一下降段14、第三橫延段15,第一重力區內設有所述的重力件,第一橫延段11與第三橫延段15之間設有填充物,第一橫延段11與第四橫延段16之間設有填充物;相鄰的兩個加固層之間設有填物腔24,填物腔24內設有填充物,填物腔24的腔壁包括在上方的加固層的第三橫延段15、在下方的加固層的第四橫延段16和第二上升段17,上方的加固層的第三橫延段15搭接在下方的加固層的第二上升段17的上方,第六橫延段20設在所述的填物腔24內,第六橫延段20的上方和下方均設有填充物,填物腔24內設有第二重力區,第二重力區的腔壁包括下方的加固層的第四橫延段16、第二上升段17、第五橫延段18、第二下降段19,第二重力區內設有重力塊;加固體的上方設有加高體。布狀的包裹布便於搬運和運輸,也便於加固層的施工,第四橫延段搭接在第二橫延段的上方,而第二橫延段為第一重力區的腔壁,而第二重力區又設在第一重力區的上方,所以第二橫延段和第四橫延段的末端緊緊地壓在重力塊和重力件之間,可有效地防止包裹布鬆散、滑移。在這樣的加固層非常的牢固,能給用於加高舊壩的加高體提供一個可靠的基底。
用布狀的包裹布由於與填充物的接觸面大,能提供很好的防滑能力,由於包裹體將重力塊和重力件包住,故可提高本加固層的穩定性。在雨季時,重力塊和重力件為防滑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重力塊橫向尺寸越大越好。
為便於施工,所述加高體包括多個相互堆疊的加高層,所述加高層用加高布包裹住泥土或泥石混合物而成,加高布21和包裹布的材質相同。當然,加高體可以用本領域技術人員常用的土工格珊作為分隔,在上下相鄰的土工格柵之間填充夯實的泥土層或泥石層。所述加高體位於舊壩的上方,使得舊壩整體地增高。
本實施例使用的加高體包括多個相互堆疊的加高層,加高層被加高布21包裹,加高層的左右兩側均設有壓力塊,這樣加高體的左右兩側均具有結實、可靠的牆體;加高層的上表面的中部向下凹陷,所述凹陷的位置位於左右兩側的壓力塊之間,加高層的下表面總體呈平面,加高布21內還包裹有填充物,相鄰的兩個加高層之間的間隙設有填充物,加高布21的斷口設在所述凹陷的位置上,這樣防止加高布21的滑移,避免加高層鬆散。壓力塊兩組壓力塊單元7,兩組壓力塊單元7上下堆疊在一起;壓力塊單元7均包括多個袋裝碎石。袋裝碎石價格便宜,也具有疏水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包裹布為造價和技術較為成熟的聚酯有紡土工布。
為了進一步地加強加固層的防滑,填充腔包括主腔230和防滑腔231,防滑腔231設在主腔230的下方,防滑腔231的下側、左側、右側的腔壁由第四橫延段16向下凹陷而成,填充腔內的重力件設在主腔230的最右側。
為便於施工和防滑,防滑腔231的旁側設有用於固定的馬釘26,馬釘26連接相鄰的兩個加固層。
本實用新型的,重力塊包括兩組重力塊單元3,兩組重力塊單元3上下堆疊在一起;重力件包括兩組重力件單元6,兩組重力件單元6上下堆疊在一起;重力塊單元3和重力件單元6均包括多個袋裝碎石。
為便於施工填充物為泥土。
加固層連接有拉緊杆70,拉緊杆70上設有若干個連接釘8,包裹布跨過拉緊杆70從而形成了與拉緊杆70連接的第三橫延段15和第四橫延段16,與舊壩本體1固定連接,連接釘8與拉緊杆70固定連接,使得第三橫延段15和第四橫延段16可以拉緊杆70為固定端拉緊。利用拉緊杆將包裹布拉直,配合重力塊和重力件可將整個包裹布拉緊,讓加固層非常的結實。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所述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種種的等同變型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