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及其機油限壓閥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05:35:51 1
專利名稱:發動機及其機油限壓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發動機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機油限壓閥。此外,本實用新型還 涉及一種包括該機油限壓閥的發動機。
背景技術:
發動機在各種轉速下都需要有足夠的機油,以維持足夠的機油壓力,從而保證發 動機各部件的潤滑。但是如果機油壓力過高,就會導致機油泵過載、管路及部件破裂等問 題,因此需要在發動機上安裝限壓閥,使發動機的機油壓力最大值不超過規定值。請參考圖1、圖2和圖3,圖1為現有技術中一種典型的機油限壓閥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機油限壓閥的AA向剖視圖;圖3為圖1中的機油限壓閥安裝到發動機的機油 濾清器座上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和圖2所示,現有技術中的機油限壓閥包括套筒狀的閥體2',閥體2'的 上端部開設有閥口 2' 1,閥口 2' 1配合有密封球體3';閥體2'的內腔中設有彈性部件 5',彈性部件5' —端抵壓密封球體3',另一端支撐於閥體2'下端部的閥帽4'上。如圖3所示,機油限壓閥以其閥體2'安裝於機油濾清器座1'的內腔1' 1中,當 發動機內的機油壓力超過規定值時,機油壓力克服彈性部件5 『的彈力,推動密封球體3 『 向下運動,從而打開閥口 2' 1,此時機油經過閥口 2' 1,然後通過閥體2'上端部側壁上的 第一洩油孔2' 2流出,流向了機油濾清器座1'的內腔1' 1,從而降低了發動機內的機油 的壓力。當發動機內的機油壓力在規定值之內時,此時機油壓力小於彈性部件5'的彈力, 密封球體3'向上運動,重新密封閥口 2' 1。然而,上述現有技術中的機油限壓閥存在如下缺陷如圖3所示,當密封球體3'開啟閥口 2' 1,機油由第一洩油孔2' 2流出時,部 分機油會沿密封球體3'與閥體2'內壁之間的間隙進入密封球體3'下方的閥體2'內 腔中,該部分機油在溫度較低時,黏度較大,流動性較差,不能快速從密封球體3'下方的閥 體2'內腔中流出,因而該部分機油會在密封球體3'的下方的閥體2'內腔中產生一個壓 力,該壓力和彈性部件5'的彈力均為使得密封球體3'密封閥口 2' 1的力,該壓力和彈性 部件5'的彈力之和使得密封球體3'在規定的機油壓力下無法打開閥口 2' 1,因而使得 發動機內的機油壓力大於規定值,工作的可靠性的較差。有鑑於此,如何對現有技術中的機油限壓閥進行改進,從而提高其可靠性,是本領 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為提供一種機油限壓閥,該機油限壓閥的結構設計 能夠保證限壓閥在規定的壓力下打開,從而有效提高其工作的可靠性。此外,本實用新型另 一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為提供一種包括該機油限壓閥的發動機。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機油限壓閥,連接於發動機的機油濾清器座上,包括套筒狀的閥體,所述閥體的上端部設有閥口及與所述閥口配合的密封球體; 所述閥體的上端部的側壁上還設有所述密封球體開啟時連通所述閥口和所述機油濾清器 座的內腔的第一洩油孔;所述密封球體開啟時所述密封球體下方的閥體內腔的側壁上進一 步開設有與所述機油濾清器座的內腔連通的第二洩油孔。優選地,所述第二洩油孔的數量為多個,並且各所述第二洩油孔沿所述閥體的周 向均勻設置。優選地,所述第二洩油孔的數量為四個。優選地,所述第一洩油孔的數量為四個,且各所述第一洩油孔沿所述閥體的周向 均勻設置。優選地,所述第二洩油孔位於所述第一洩油孔的下方,且各所述第二洩油孔與各 所述第一洩油孔間隔設置。優選地,所述閥體的下端部設有閥帽,所述閥體的內腔中進一步設有彈性部件,所 述彈性部件一端抵壓所述密封球體,另一端支撐於所述閥帽上。優選地,所述閥帽與所述機油濾清器座的端面之間進一步設有墊片。此外,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發動機,包括機油濾清器座和 設於該機油濾清器座的上的機油限壓閥;所述限壓閥為上述任一項所述的機油限壓閥。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機油限壓閥在密封球體開啟時所述密 封球體下方的閥體內腔的側壁上進一步開設有與所述機油濾清器座的內腔連通的第二洩 油孔。因而當密封球體開啟閥口時,機油由第一洩油孔流出,此時部分機油會沿著密封球體 與閥體內壁之間的間隙進入球體下方的閥體內腔中,由於球體下方的閥體內腔的側壁上開 設有第二洩油孔,因而該部分機油會由第二洩油孔流出,因而此時球體下方的閥體內腔中 不會產生使得密封球體閉合的力,因而使得密封球體閉合的力仍然為單純的彈性部件的彈 力,因而該限壓閥能夠始終保持在規定的壓力下打開,從而顯著提高了工作的可靠性。此外,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包括上述機油限壓閥的發動機,其技術效果與上述機 油限壓閥的技術效果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圖1為現有技術中一種典型的機油限壓閥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機油限壓閥的AA向剖視圖;圖3為圖1中的機油限壓閥安裝到發動機的機油濾清器座上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中機油限壓閥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中機油限壓閥的BB向剖視圖;圖6為圖4中的機油限壓閥安裝到發動機的機油濾清器座上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1至圖3中附圖標記與部件名稱之間的對應關係為1'機油濾清器座;1' 1內腔;2'閥體;2' 1閥口;2' 2第一洩油孔;3'密封球 體;4'閥帽;5'彈性部件;圖4至圖6中附圖標記與部件名稱之間的對應關係為1機油濾清器座;11內腔;2閥體;21閥口 ;22第一洩油孔;22第二洩油孔;3密封 球體;4閥帽;5彈性部件;6墊片。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核心為提供一種機油限壓閥,該機油限壓閥的結構設計能夠保證限壓 閥在規定的壓力下打開,從而有效提高其工作的可靠性。此外,本實用新型另一個核心為提 供一種包括該機油限壓閥的發動機。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 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請參考圖4、圖5和圖6,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中機油限壓閥的結構示意 圖;圖5為圖4中機油限壓閥的BB向剖視圖;圖6為圖4中的機油限壓閥安裝到發動機的 機油濾清器座上的結構示意圖。如圖4和圖5所示,在一種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機油限壓閥,包括套筒 狀的閥體2,該閥體2的上端部設有閥口 21,該閥口 21配合有限壓閥的密封球體3 ;閥體2 的內腔中還設有彈性部件5,該彈性部件5 —端低壓密封球體3,另一端支撐於限壓閥的閥 帽4上;此外,如圖4和圖5所示,閥體2上端部的側壁上還設有第一洩油孔22,該第一洩 油孔22在密封球體3開啟時連通閥口 21和機油濾清器座1的內腔11。如圖6所示,機油限壓閥連接於發動機的機油濾清器座1上,該機油濾清器座1設 有內腔11,機油限壓閥以其閥體2螺紋連接於該內腔11中。如圖6所示,當發動機內的機 油壓力超過規定值時,機油壓力克服彈性部件5的彈力,推動密封球體3向下運動,從而打 開閥口 21,此時機油經過閥口 21,然後通過閥體2上端部的側壁上的第一洩油孔22流出, 流向了機油濾清器座1的內腔11,從而降低了發動機內的機油的壓力。當發動機內的機油 壓力在規定值之內時,此時機油壓力小於彈性部件5的彈力,密封球體3向上運動,重新密 封閥口 21。請同時參考圖4、圖5和圖6,在上述現有技術的基礎上,密封球體3開啟時密封球 體3下方的閥體2內腔的側壁上進一步開設有與機油濾清器座1的內腔11連通的第二洩 油孔23。該第二洩油孔23設於第一洩油孔22的下方,並且如圖6所示,當密封球體3開啟 時,亦即密封球體3向下運動到圖6所示的位置時,該第二洩油孔23開設於此時密封球體 3下方的閥體2內腔的側壁上。如圖6所示,當密封球體3開啟閥口 21時,機油由第一洩油孔22流出,此時部分 機油會沿著密封球體3與閥體2內壁之間的間隙進入密封球體3下方的閥體2內腔中,由 於球體3下方的閥體2內腔的側壁上開設有第二洩油孔23,因而該部分機油會由第二洩油 孔23流出,因而此時密封球體3下方的閥體2內腔中不會產生使得密封球體3閉合的力, 因而使得密封球體3閉合的力仍然為單純的彈性部件5的彈力,因而該限壓閥能夠始終保 持在規定的壓力下打開,從而顯著提高了工作的可靠性。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實施例中,對於第二洩油孔23的形狀和數量均不作限制, 任意形狀的第二洩油孔23和任意數量的第二洩油孔23,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具體地,為了提高第二洩油孔23的洩油效率,第二洩油孔23的數量可以為多個, 並且該多個第二洩油孔23可以沿閥體2的周向均勻設置。具體地,該第二洩油孔23的數 量可以為四個。當然,如圖4和圖5所示,第一洩油孔22的數量也可以為四個,並且第二洩油孔23位於第一洩油孔22的下方,並且,如圖4所示,各個第二洩油孔23和各個第一洩油孔22間 隔設置。該種結構設計可以使得密封球體3下方閥體2內腔中的機油能夠儘快由第二洩油 孔23流出,從而提高流出的效率;此外,該種結構設計也可以保證閥體2的結構強度。在上述任一種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可以作出進一步改進。具體地,如圖6所示,閥 帽4與機油濾清器座1的端面之間進一步設有墊片6。通過調整該墊片6的數量和厚薄,可 以調整彈性部件5的彈力,進而可以調整發動機內機油壓力的規定值。此外,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發動機,該發動機包括機油濾清器座1,該機油濾清 器座1上設有機油限壓閥;具體地,該機油限壓閥為上述任一種技術方案中的機油限壓閥。 具體地,如圖6所示,該機油濾清器座1設有內腔11,限壓閥的閥體2的外壁通過螺紋配合 連接於機油濾清器座1的內壁上,然後閥體2的下端部再通過閥帽4密封。所述發動機的 其他部分,可以參照現有技術,本文不再展開。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發動機及其機油限壓閥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 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於幫助 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 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 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機油限壓閥,連接於發動機的機油濾清器座(1)上,包括套筒狀的閥體(2),所 述閥體⑵的上端部設有閥口(21)及與所述閥口(21)配合的密封球體(3);所述閥體(2) 的上端部的側壁上還設有所述密封球體(3)開啟時連通所述閥口(21)和所述機油濾清器 座(1)的內腔(11)的第一洩油孔(22);其特徵在於,所述密封球體(3)開啟時所述密封球 體(3)下方的閥體(2)內腔的側壁上進一步開設有與所述機油濾清器座(1)的內腔(11) 連通的第二洩油孔(23)。
2.如權利要求1所述機油限壓閥,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洩油孔(23)的數量為多個,並 且各所述第二洩油孔(23)沿所述閥體(2)的周向均勻設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機油限壓閥,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洩油孔(23)的數量為四個。
4.如權利要求3所述機油限壓閥,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洩油孔(22)的數量為四個,且 各所述第一洩油孔(22)沿所述閥體(2)的周向均勻設置。
5.如權利要求4所述機油限壓閥,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洩油孔(23)位於所述第一洩 油孔(22)的下方,且各所述第二洩油孔(23)與各所述第一洩油孔(22)間隔設置。
6.如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機油限壓閥,其特徵在於,所述閥體(2)的下端部設有 閥帽(4),所述閥體(2)的內腔中進一步設有彈性部件(5),所述彈性部件(5) —端抵壓所 述密封球體(3),另一端支撐於所述閥帽(4)上。
7.如權利要求6所述機油限壓閥,其特徵在於,所述閥帽(4)與所述機油濾清器座(1) 的端面之間進一步設有墊片(6)。
8.一種發動機,包括機油濾清器座(1)和設於該機油濾清器座(1)的上的機油限壓閥; 其特徵在於,所述機油限壓閥為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機油限壓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機油限壓閥,連接於發動機的機油濾清器座(1)上,包括套筒狀的閥體(2),所述閥體(2)的上端部設有閥口(21)及與所述閥口(21)配合的密封球體(3);所述閥體(2)的上端部的側壁上還設有所述密封球體(3)開啟時連通所述閥口(21)和所述機油濾清器座(1)的內腔(11)的第一洩油孔(22);所述密封球體(3)開啟時所述密封球體(3)下方的閥體(2)內腔的側壁上進一步開設有與所述機油濾清器座(1)的內腔(11)連通的第二洩油孔(23)。該機油限壓閥的結構設計能夠保證限壓閥在規定的壓力下打開,從而有效提高其工作的可靠性。此外,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包括該機油限壓閥的發動機。
文檔編號F01M1/16GK201916017SQ20112001655
公開日2011年8月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1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19日
發明者冀麗琴, 張紀元, 王啟峰 申請人: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