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軋制油生產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18:25:11 1
專利名稱:一種軋制油生產設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軋制油生產設備。
背景技術:
現有的反應釜存在攪拌不均勻、反應速度慢、產能低等缺點;尤其是對軋制油的處理,軋制油中的雜質處理不掉,過濾不乾淨,造成軋制油純度不高,導致軋制油的質量等級·提升不了。並且現有的反應釜保溫效果也不好,保溫措施不夠,需要不斷的加熱才能保持恆溫的狀態。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且能使軋制油除雜乾淨,保溫的軋制油反應釜,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攪拌不均勻、反應速度慢、產能低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軋制油生產設備,包括釜體與電機,所述釜體頂部設有進料口,所述釜體底部設有出料口,所述釜體內設有隔板和置於所述隔板下方的濾網組;所述電機連接有轉軸,轉軸連接有置於所述釜體內的葉片。所述濾網組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設置的一級濾網與二級濾網。所述一級濾網與二級濾網平行設置;所述一級濾網的目數小於二級濾網的目數,便於除雜更乾淨。所述釜體的內表面上設有保溫層,能夠有效地防止所述釜體內的熱量不易散失,保持其內反應所需要的溫度。所述釜體的外表面上套裝有電熱套,可通過電加熱給所述釜體加溫。所述進料口的橫截面為梯形;所述出料口的截面為圓形。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的軋制油反應釜,由於所述釜體頂部設有進料口,釜體底部設有出料口,釜體內設有隔板和置於隔板下方的濾網組;所述電機連接有轉軸,轉軸連接有置於釜體內的葉片,所以通過電機驅動葉片攪拌,攪拌後,拉開隔板,使軋制油經過濾網組過濾,除雜效果好。由於所述濾網組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設置的一級濾網與二級濾網,所以除雜效果更好。由於所述一級濾網與二級濾網平行設置,所述一級濾網的目數小於二級濾網的目數,所以除雜會更乾淨。由於所述釜體的內表面上設有保溫層,所以釜體內溫度恆定。由於所述釜體的外表面上套裝有電熱套,所以可以給釜體加溫。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0013]圖I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軋制油生產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參照圖1,一種軋制油生產設備,包括釜體I與電機5,釜體I頂部設有進料口 2,釜體I底部設有出料口 3,釜體I內設有隔板4和置於隔板4下方的濾網組;電機5連接有轉軸6,轉軸6連接有置於釜體I內的葉片7,濾網組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設置的一級濾網8與二級濾網9,一級濾網8與二級濾網9平行設置,一級濾網8的目數小於二級濾網9的目數,釜體I的內表面上設有保溫層,釜體I的外表面上套裝有電熱套,進料口 2的橫截面為梯形,出料口 3的截面為圓形。·本實用新型軋制油反應釜,通過電機5驅動葉片7攪拌軋制油,攪拌處理好後,拉開隔板4,使軋制油經過一級濾網8與二級濾網9兩層過濾,最後由出料口 3輸出,軋制油雜誌會更少,在釜體I內處理,恆溫,效果好。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軋制油生產設備,包括釜體與電機,其特徵在於所述釜體頂部設有進料口,所述釜體底部設有出料口,所述釜體內設有隔板和置於所述隔板下方的濾網組;所述電機連接有轉軸,所述轉軸連接有置於所述釜體內的葉片。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軋制油生產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濾網組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設置的一級濾網與二級濾網,所述一級濾網與二級濾網平行設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軋制油生產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一級濾網的目數小於二級濾網的目數。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軋制油生產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釜體的內表面上設有保溫層。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軋制油生產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釜體的外表面上套裝有電熱套。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一種軋制油生產設備,包括釜體與電機,所述釜體頂部設有進料口,所述釜體底部設有出料口,所述釜體內設有隔板和置於所述隔板下方的濾網組;所述電機連接有轉軸,所述轉軸連接有置於釜體內的葉片,所述濾網組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設置的一級濾網與二級濾網,所述一級濾網與二級濾網平行設置,所述一級濾網的目數小於二級濾網的目數。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且能使軋制油除雜乾淨。
文檔編號B01D35/02GK202778484SQ20122044433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3日
發明者李琳 申請人:武漢泓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