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歌電影解說1994年(1500字解讀電影海洋之歌)
2023-06-03 04:41:24 3
導演湯姆.摩爾執導的影片不是特別多,但基本不差。電影《海洋之歌》根據愛爾蘭的一個關於塞爾奇小精靈的民間傳說改編而成,又名《海洋幻想曲》,在豆瓣上評分8.8,大家總喜歡拿它和日本動畫作品《輝夜姬物語》想比較討論,因為它們都是有民間故事改編而成,畫面的每一幀製作都值得拿來做壁紙,同樣也是追求與離別相關,在影片類型上都具有相同的奇幻、治癒、冒險、文藝的標籤。據說《海洋之歌》的靈感起源於導演湯姆·摩爾的一次旅行,他和兒子到海邊寫生,發現漁民們因為捕魚量逐年下滑,憤怒地開始屠殺海豹。但是在凱爾特傳說中,海豹是溺水的人的靈魂所變,也化身叫海洋精靈。面對生活的改變或不堪,人們不得改變自己古老的信念,體現人性的變化歷程,所以摩爾決定把它搬上銀幕。2015年第18屆國際電影節斬獲最佳動畫片獎,同年獲得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提名,捧起小金人就差一步,還有第47屆法國凱撒獎最佳動畫片獎提名,第42屆安妮獎提名。
有人說Tom Moore的動畫電影像一場夢,夢裡每一幀畫面都經過細卓的雕琢,傳統手繪輔以柔和的色彩,簡化的人物形象與濃鬱的故事背景相得益彰。導演湯姆·摩爾生花妙筆般的手法為我們展現了當代動畫藝術的新高度。觀影過程完全陶醉其中,就像是我們小時候聆聽媽媽講的睡前故事一樣。
《海洋之歌》是用TVPAINT軟體完成的逐幀手繪動畫。相較於摩爾導演的處女座《凱爾經的秘密》則是紙上繪製完成的,只有在夢境場景使用了Flash,當年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長動畫片提名獎。《海洋之歌》充滿層次的筆觸,和複雜的線條一點也不輸現代科技攝像下的美感。
!影片幕後的偉大製作不同於現代感超強的科技大片,《海洋之歌》每一幀的背後都是數不清次數的勾勒,影片雲集了歐洲五個國家的製作團隊,花費7年完工,主要是愛爾蘭卡通沙龍公司製作,比利時、丹麥、法國、盧森堡等多家工作室聯合投拍,並於2014年1月10號法國上映,2016年才引入中國。參考新京報的資料,動聽的《海洋之歌》源自一場捕殺。那一年,摩爾和妻子一起去愛爾蘭西海岸度假,他們在海灘上發現有許多正在腐爛的海豹屍骸,一番打聽才知道當地漁民將海洋漁業資源的日益減少歸罪於海豹,所以將其獵殺。事實上,漁業資源減少恰是因為人類過度捕撈。摩爾正在讀《海中人:尋找海豹神奇之旅》,他想起海豹是迷失在大海中的靈魂,甚至是可以變身為人的塞爾奇精靈,他發現人們如今不僅失去了古老的故事,更失去了對大自然的尊重,他想改變這個狀況。便開始記錄這些事情,並與《凱爾經的秘密》藝術總監談論了此事。
影片暗示了愛爾蘭神話故事,相傳西爾莎和她母親都是塞爾奇精靈。在愛爾蘭神話裡,塞爾奇精靈是可以變身為人的海豹。
摩爾深知音樂對於一部動畫影片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幸運的是最後找到了《放牛班的春天》配樂大師操刀,即法國頂級作曲家布魯諾·庫萊斯。他的音樂製作經驗已經有超過10年,法國凱撒獎已經拿過了4次,電影《遷徙的鳥》也是出自他之手。
啟迪文藝不分國度,互相啟迪學習也是很關鍵的,導演摩爾的偶像是日本動漫作家宮崎駿,他談到,宮崎駿將影片的節奏放得很慢。畫動畫也要靠冥想,也要注重細節的品質才能將節奏、色調和靜謐反映在電影中。
結束語面對當今電影發展不斷優化和精進的形式下,好萊塢大片科技冒險似乎對大眾來說 ,有一點審美疲勞。但是對任何風格的影片都在朝著給觀眾一種新的視覺體驗上進步。就像現在很多人莫名喜歡懷舊一樣,現在社會燈紅酒綠,物慾橫流,每一個人的生活方式,釋放方式都不一樣,但是最終洗滌精神豐富生活,離不開任何一種製作下的影片。
希望有機會多多關注,多多學習,歡迎下方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