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封建統治制度的特點(日本的風呂敷文化)
2023-09-11 20:25:52 1
風呂敷就是我們常說的「包袱捲兒」、「包袱皮兒」,自從有了布自然而然的誕生了包裹的歷史,單純的一塊布,正反也僅有兩面,卻開啟了一段不尋常的千年光陰。
原本是入浴時的便攜用具,隨時代的行進,風呂敷逐步成為包裹東西的統稱。
風呂敷的製作材質多為天然素材,絲、綢、絹、紗、縮緬、棉等織物為多,近年亦有化學合成纖維出現。絲絹等傳統織物由於原料昂貴,有著特殊光澤,手感滑順,常被用作高級風呂敷使用,售價自然不低,與友禪和服並用,可謂相得益彰;縮緬清洗易縮水,而棉製吸水性較好,對人體皮膚亦無傷害,便於一般清洗,因此相對常用作普通風呂敷使用。
各種東西尺寸形狀不盡相同,風呂敷自然也隨之有所變化。小的邊長45cm大到238cm,尺寸依然是有著嚴格的規定,「中幅」45cm、「一尺三寸幅」50cm、「二幅」68cm、「二尺幅」75cm、「二四幅」90cm、「三幅」105cm、「四幅」128cm、「五幅」180cm「六幅」205cm、「七幅」238cm。中幅,一尺三寸幅多為包飯盒,紙巾之用,最為常用的是二幅大小,到了六七幅的尺寸多用來包裹棉被了。並非所有風呂敷都為正方形,亦有長寬比為103:100的略長形。
單純的一枚四方巾,無論何朝哪代的社會中,都有著相應的材質,融入當時的生活情境,小小塊布巾卻包容天下。近年來節約資源與環保思想的滲透,人們終於在反思自我行為時,再次發現了風呂敷的好處。與西洋箱包相比,從不計較物品的大小形狀,自由變換可謂百變金剛,不用時摺疊攜帶輕便,自古便早已流露出古人的生活智慧,我們直至今日才得以再次發現。
風呂敷既要能包裹住東西,包出來還要美觀。摺疊包裹的形狀有著基本的規則,除上述左右襟外,打結、出角也是要特別留意的地方,打結是最基礎的包裹方式,布巾先巧力打活結,整理好形態後再打死結防止開結;出角則是在包裹時,特別是四方盒形物品時,注重對角落處的整理,才能包出美觀的風呂敷來。各物品形狀大小相異,通常基本分為「平包、瓶包、合包、雙結包、西瓜包、簡包、隱包、卷包、花包」等等的方法。
製作過程:
紋樣:
京都伏見區一座木造瓦屋工廠,古樸的屋簷下是至今還留存著的,手工職人手染風呂敷的技術。這便是大正2年(1913)創業的「馬場染工場」,一直以風呂敷染色為主經營,使用京都府北部丹後地區的特產,「山藤織物工場」產100%絲質「丹後縮緬」,「山藤織物工場」 1833年創業,亦是織物的老鋪,兩家老鋪合作推出品牌「mashu」,在艱守傳統手工染織技法的同時,運用留存的傳統紋樣,積極結合現代生活方式,在用色設計上反覆推敲,東情西韻被展現的淋漓盡致,十分討巧。
一塊布能流傳至今,並不斷創新,是傳統文化的精神延續。我們該從中領悟到點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