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渣返煉鋼生產利用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09:05:46 1
專利名稱:冶金渣返煉鋼生產利用工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冶金渣循環開發利用工藝,尤其是一種冶金渣返煉鋼生產利用工藝。
背景技術:
目前,在我國鋼鐵行業每年僅轉爐冶煉將產生數千萬噸各類冶煉鋼渣,這類鋼渣以下統稱冶金渣。多年來由於眾多原因,鑑於人們對冶金渣特性的認識,一直將其作為固體廢棄物(俗稱固廢),使其得不到合理利用,長期佔用場地和汙染環境,同時冶金渣中還含有很多可以加以利用的有效成分被白白扔掉,這樣不僅浪費了資源,而且加重了企業的經濟負擔。煉鋼轉爐在冶煉過程中需加入各種添加劑如石灰、礦石、白雲石等,作為煉鋼溶劑,而轉爐冶煉過程中產生的部分冶金渣主要包括轉爐鋼渣(本文稱為轉爐D渣)、鋼包內連鑄後鋼渣(本文稱為鑄餘渣)、轉爐爐內脫磷後鋼渣(本文稱為脫碳渣),這部分冶金渣的物理、化學特性與煉鋼轉爐在冶煉過程中需加入的添加劑的性質相近,而且具有降低熔點、提前化渣、提高金屬回收率的特點。如果將這部分冶金渣投入轉爐煉鋼生產循環利用,替代部分冶煉添加劑,不僅可以使這類冶金固體廢棄物成為煉鋼次生資源,還可以實現冶金渣最大限度的循環利用,為冶金渣的短流程應用開闢新的途徑,具有較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為促進鋼廠循環經濟,意義深遠。還可以降低煉鋼成本。目前,還沒有成熟的技術和工藝將冶金渣在煉鋼過程中進行循環利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冶金渣返煉鋼生產利用工藝,這種工藝不僅能改善鋼鐵冶煉效果,還能替代部分冶煉輔料,既實現了固廢循環利用,又節約了資源。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冶金渣返煉鋼生產利用工藝,該工藝包括如下步驟(c)渣處理系統將轉爐產生的轉爐D渣、鑄餘渣和脫碳渣分類回收,分選,通風乾燥;(d)將乾燥後的轉爐D渣、鑄餘渣和脫碳渣混合,投入廢鋼料槽中,隨廢鋼一起進入轉爐煉鋼。
上述的冶金渣返煉鋼生產利用工藝,用分選設備分選出的轉爐D渣、鑄餘渣和脫碳渣的顆粒直徑為10~100mm,是因為這種尺寸範圍的冶金渣具有低粉塵、投料方便、溶解快的優點。所用的分選設備為雙層篩網的振動篩。
上述的冶金渣返煉鋼生產利用工藝,分選出的轉爐D渣、鑄餘渣和脫碳渣必須存放在室內備料場,通風乾燥,通風乾燥後的轉爐D渣、鑄餘渣和脫碳渣的含水量為0~2%。如果轉爐D渣、鑄餘渣和脫碳渣的含水量過高,溼度過大,在冶煉過程中容易發生噴渣的現象,甚至發生爆炸。
上述的冶金渣返煉鋼生產利用工藝,轉爐D渣、鑄餘渣和脫碳渣混合時必須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三種冶金渣混合時的重量比是6∶3∶1,也可以是7∶3∶0,採用三種冶金渣混合,有利於避免或抵消冶金渣成分波動對利用的影響,使各類資源能夠得到充分合理利用,便於發揮冶金渣資源的規模優勢。。
上述的冶金渣返煉鋼生產利用工藝,每1.5~2.5噸混合好的轉爐D渣、鑄餘渣和脫碳渣可以代替0.75-1.25噸石灰添加劑,較好的是,每2噸混合好的轉爐D渣、鑄餘渣和脫碳渣可以代替1噸的石灰添加劑。
上述的冶金渣返煉鋼生產利用工藝,可以在所有的鋼種冶煉中使用,生產出的鋼水的含P量、含S量與添加石灰作為添加劑時基本相同。
本發明的有益後果1、使該類轉爐冶金固體廢棄物成為煉鋼次生資源,實現了冶金渣的短流程循環利用,且減少了該類冶金渣對環境所造成的汙染,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具體表現在(a)取得的直接經濟效益按寶鋼現有產能規模計算,煉鋼生產按350天/年計,出鋼平均按155爐/日,實際投料按150爐/日計算,投料量按(2~3)噸/爐計算,全年消耗冶金渣量為年消耗冶金渣量=(2~3)噸/爐*按150爐/日*350天/年=(10.5~15.75)萬噸/年冶鍊石灰單價為405元/噸,噸鋼石灰單耗經折算,冶金渣替代石灰用量比例為1∶0.5,計算年節約石灰成本為年節約石灰成本=(10.5~15.75)萬噸*0.5*405元/噸=(2126~3189)萬元/年冶金混合渣加工、倉儲、運輸等綜合成本平均20至40元,由此可見,實施此工藝可年節約經濟效益2000-3000萬元,如在精細化生產上做文章,效益將更加顯著。
同時,冶金渣返煉鋼由於Tfe下降,可以提高鐵的回收利用,通過試驗,原先轉爐煉鋼Tfe平均為18.5%,冶金渣返煉鋼後,Tfe平均下降到15.3%,下降了3.2%,每爐渣量按照鋼水的10%計算,鋼水中回收了鐵950KG左右,相當於加了2t鐵礦石。
年節約鐵礦石量=2噸/爐*按150爐/日*350天/年=10.5萬噸/年。
鐵礦石價格目前按照600元/噸計算,年節約鐵礦石成本=10.5萬/噸*600元/噸=6300萬元。
(b)社會效益冶金渣返煉鋼生產利用,此工藝在寶鋼股份寶鋼分公司的全面推廣,不僅提高了鐵礦石的利用率,節約了資源,而且使這類冶金固體廢棄物成為煉鋼次生資源,每年可以實現將10萬噸以上鋼渣的短流程循環利用,為冶金渣的應用開闢了新的途徑;冶金渣中具有一些硫、磷等有害成分,遇水後呈鹼性,這些鋼渣如得不到及時利用,相當於4萬噸以上石灰,對土壤和水資源的汙染將不容小覷。
此外,我國2004年產鋼2.7億噸,今年中國鋼鐵協會預測產鋼將達到3.7億噸,冶金渣作為冶煉工藝的次生資源,將有4000萬噸左右冶金渣產生。該工藝的推廣,在國內鋼廠中尚屬首例,為其它鋼廠冶金渣短流程利用提供了思路,同時也促進了上海寶冶公司冶金渣循環利用水平的提高,具有極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2、冶煉過程吹煉化渣情況明顯提前和改善,能改善鋼的內在質量和收得率;經研究和生產試驗發現,冶金渣具有降低熔點,提前化渣的特性,該工藝對鋼鐵冶煉來說,具有如下作用和益處(a)在轉爐冶煉過程吹煉化渣情況明顯提前和改善;(b)從轉爐裝入鹼度來說,可一定程度降低噸鋼石灰單耗;(c)具有雲石、礦石等冶煉輔料的作用,有利於金屬還原及提高合金收得率;(d)能改善鋼的內在質量,對鋼水中磷、硫的含量無影響,基本能實現各鋼種使用要求。
冶金渣加入轉爐,通過跟蹤冶煉過程和渣樣分析,在冶煉過程中,由於化渣提前,為防止噴渣,促使操作槍位下降,渣中TFe自然下降(渣中的FeO下降),渣中TFe下降對冶煉帶來如下好處(a)減少渣對爐襯侵蝕,有利於提高爐齡;(b)鋼水中含[O2]下降,提高了鋼的純淨度;(c)鋼水中含[O2]下降,有利於合金收得率的提高。
3、可以降低煉鋼成本,具體表現在可一定程度降低噸鋼石灰單耗;能替代部分雲石、礦石等冶煉輔料;4、採用混合配比法,有利於避免或抵消鋼渣成分波動對利用的影響,使各類資源能夠得到充分合理利用,便於發揮規模優勢。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下一種冶金渣返煉鋼生產利用工藝,該工藝包括如下的工藝步驟(a)渣處理系統將轉爐產生的轉爐D渣、鑄餘渣和脫碳渣分類回收,分選出直徑在10~100mm的顆粒,存放在室內備料堆場,通風乾燥;(b)將乾燥後的轉爐D渣、鑄餘渣和脫碳渣按比例混合,使用時投入稱量間廢鋼料槽中,隨廢鋼一起進入轉爐煉鋼,作為轉爐冶煉中的替代添加劑。
實施例1用渣處理系統將轉爐產生的轉爐D渣、鑄餘渣和脫碳渣分類回收,分選出直徑在10~20mm的顆粒,存放在室內備料堆場,通風乾燥,乾燥後的轉爐D渣、鑄餘渣和脫碳渣的含水量為1%;將乾燥後的轉爐D渣、鑄餘渣和脫碳渣按照重量比為6∶3∶1的比例混合,使用時投入稱量間廢鋼料槽中,隨廢鋼一起進入轉爐煉鋼,每2噸混合好的轉爐D渣、鑄餘渣和脫碳渣代替1噸的石灰添加劑。實施效果生產出的鋼水的含P量、含S量與添加石灰作為添加劑時相同。
實施例2用渣處理系統將轉爐產生的轉爐D渣、鑄餘渣和脫碳渣分類回收,分選出直徑在40~50mm的顆粒,存放在室內備料堆場,通風乾燥,乾燥後的轉爐D渣、鑄餘渣和脫碳渣的含水量為1.5%;將乾燥後的轉爐D渣、鑄餘渣和脫碳渣必須按照重量比為6∶3∶1的比例混合,投入稱量間廢鋼料槽中,隨廢鋼一起進入轉爐煉鋼,每2噸混合好的轉爐D渣、鑄餘渣和脫碳渣代替1噸的石灰添加劑。實施效果生產出的鋼水的含P量、含S量與添加石灰作為添加劑時相同。
實施例3用渣處理系統將轉爐產生的轉爐D渣、鑄餘渣和脫碳渣分類回收,分選出直徑在60~70mm的顆粒,存放在室內備料堆場,通風乾燥,乾燥後的轉爐D渣、鑄餘渣和脫碳渣的含水量為2%;將乾燥後的轉爐D渣和鑄餘渣,必須按照重量比為7∶3的比例混合,使用時投入稱量間廢鋼料槽中,隨廢鋼一起進入轉爐煉鋼,每2噸混合好的轉爐D渣和鑄餘渣代替1噸的石灰添加劑。實施效果生產出的鋼水的含P量、含S量與添加石灰作為添加劑時相同。
實施例4用渣處理系統將轉爐產生的轉爐D渣、鑄餘渣和脫碳渣分類回收,分選出直徑在90~100mm的顆粒,存放在室內備料堆場,通風乾燥,乾燥後的轉爐D渣、鑄餘渣和脫碳渣的含水量為2%;將乾燥後的轉爐D渣和鑄餘渣。必須按照重量比為7∶3的比例混合使用時投入稱量間廢鋼料槽中,隨廢鋼一起進入轉爐煉鋼,每2噸混合好的轉爐D渣和鑄餘渣代替1噸的石灰添加劑。實施效果生產出的鋼水的含P量、含S量與添加石灰作為添加劑時相同。
由實施例1~4還可以得到下述的結論冶金渣返煉鋼利用有利於改善化渣,化渣明顯提前,對鋼水中磷、硫的含量基本無影響;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石灰單耗。發現其具有能替代熔劑、礦石等冶金輔料,對煉鋼加快冶煉節奏有積極的作用,實驗不僅達到替代熔劑、部分礦石,減少石灰使用量的預期目標。後來,根據試驗爐次渣樣分析,還發現了其具有改善鋼水質量,提高金屬還原等特性的冶煉作用。
權利要求
1.一種冶金渣返煉鋼生產利用工藝,其特徵是該工藝包括如下工藝步驟(a)渣處理系統將轉爐產生的轉爐D渣、鑄餘渣和脫碳渣分類回收,分選,通風乾燥;(b)將乾燥後的轉爐D渣、鑄餘渣和脫碳渣混合,投入廢鋼料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冶金渣返煉鋼生產利用工藝,其特徵是分選出的轉爐D渣、鑄餘渣和脫碳渣通風乾燥後的含水量為0~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冶金渣返煉鋼生產利用工藝,其特徵是轉爐D渣、鑄餘渣和脫碳渣混合時的重量比是6∶3∶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冶金渣返煉鋼生產利用工藝,其特徵是轉爐D渣、鑄餘渣混合時的重量比是7∶3。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冶金渣返煉鋼生產利用工藝,其特徵是每1.5~2.5噸混合好的轉爐D渣、鑄餘渣和脫碳渣可以代替0.75-1.25噸的石灰添加劑。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冶金渣返煉鋼生產利用工藝,其特徵是每2噸混合好的轉爐D渣、鑄餘渣和脫碳渣可以代替1噸的石灰添加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冶金渣返煉鋼生產利用工藝,該工藝包括如下步驟渣處理系統將轉爐產生的轉爐D渣、鑄餘渣和脫碳渣分類回收,分選,通風乾燥;將乾燥後的轉爐D渣、鑄餘渣和脫碳渣按比例混合,使用時投入稱量間廢鋼料槽中,隨廢鋼一起進入轉爐煉鋼,作為轉爐冶煉中的替代添加劑。應用這種工藝不僅可以減少添加劑的消耗量,降低煉鋼成本,還可循環利用廢鋼渣,減少了對環境的汙染。
文檔編號C21C7/076GK1970796SQ20051011065
公開日2007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05年11月23日 優先權日2005年11月23日
發明者程東波, 李力, 陳原, 王長義 申請人:上海寶鋼冶金建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