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蘋果香蕉含片及其生產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19:45:06 1
一種蘋果香蕉含片及其生產工藝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一種蘋果香蕉含片及其生產工藝,屬於含片生產【技術領域】。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蘋果香蕉含片,其特徵在於:配料包括蘋果10-20份,香蕉10-20份,奶粉20-30份,葡萄糖10-20份。本發明提供一種營養豐富,並且綠色、健康的含片。
【專利說明】一種蘋果香蕉含片及其生產工藝【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設計一種保健咀嚼食品,尤其是一種含有豐富維生素的健康的含片及其生
產工藝。
【背景技術】
[0002]隨之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中常用於咀嚼食用的含片越來越多,各種口香糖、木糖醇、潤喉片,多種多樣。口含片因其優良的口感及方便的服用方法而受到廣大患者的歡迎。含化藥片或藥丸治療咽炎具有以下優點:1.直接作用在咽部。具有抑菌、殺菌、消炎、消腫、稀化粘稠分泌物、收斂、刺激黏膜分泌等作用。2.由於緩慢的含化,使藥物能較長時間停留在咽部,持續發揮藥效。3.對於緩解咽幹、咽痛等不適感覺見效快。4.具有抑菌、殺菌、消炎、消腫、稀化粘稠分泌物、收斂、刺激黏膜分泌等作用。如何提供一種營養豐富,並且綠色、健康的含片一直是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努力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為提供一種綠色、健康的含片,採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蘋果香蕉含片,其特徵在於:配料包括蘋果10-20份,香蕉10-20份,奶粉20-30份,葡萄糖10_20份。
[0004]為進一步實現本發明的發明目的,可以將技術方案進一步改進:
[0005]進一步將配料包括蘋果粉15份,香蕉15份,奶25份,葡萄糖10份。
[0006]該蘋果香蕉含片的生產工藝,其特徵在於將蘋果和去皮的香蕉一起粉碎後加入白糖和奶粉,混合攪拌成糊狀,在經過烘乾後通過鑄型成片狀。
`[0007]蘋果的營養性和保健性上都有很出色的表現:含有大量的果膠,這種可溶性纖維質可以降低膽固醇及壞膽固醇的含量。一中等大小未削皮的蘋果可提供3.5g的纖維質(SP使削了皮,也含2.7g的纖維質),是營養專家建議的每日攝取量的10%以上,而且僅含80卡路裡的熱量。「美國生理學期刊」的研究指出,在深紅色的生果皮,如蘋果及提子等,均驗出有Resveraltrol。該物質可減少呼吸系統包括氣管及肺部等的發炎,從而控制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炎等病症。蘋果中的果膠和鞣酸有收斂作用,可將腸道內積聚的毒素和廢物排出體外。其中的粗纖維能鬆軟糞便,利於排洩;有機酸能刺激腸壁,增加蠕動作用;而維生素C更有效保護心血管。
[0008]香蕉也是一種營養豐富的水果,從營養角度看,香蕉是澱粉質豐富的有益水果,(因此不宜多吃,容易發胖)而從中醫學角度去分析,香蕉味甘性寒,可清熱潤腸,促進腸胃蠕動,但脾虛洩瀉者卻不宜。凡事總有合理解釋,香蕉性寒,根據「熱者寒之」的原理,最適合燥熱人士享用。痔瘡出血者、因燥熱而致胎動不安者,都可生吃蕉肉。不過,正因為香蕉性寒,體質偏於虛寒者,最好避之則吉。例如胃寒(口淡胃脹)、虛寒(洩瀉、易暈)、腎炎(也屬虛寒)、懷孕期腳腫者,最好不要生吃香蕉。除非蕉肉經過蒸煮,寒性減退後才可進食。至於寒咳本不應吃香蕉,但將香蕉蒸熟再吃,則可接受。民間驗方更有用香蕉燉冰糖,醫治久咳;用香蕉煮酒,作為食療。近代醫學建議,用香蕉可治高血壓,因它含鉀量豐富,可平衡鈉的不良作用,並促進細胞及組織生長。用香蕉可治療便秘,因它能促進腸胃蠕動。德國研究人員表示,用香蕉可治抑鬱和情緒不安,因它能促進大腦分泌內啡化學物質。
【具體實施方式】
[0009]實施例1
[0010]蘋果香蕉含片的生產工藝,準備蘋果10份,香蕉10份,奶粉20份,葡萄糖10份。蘋果和去皮的香蕉一起粉碎後加入白糖和奶粉,混合攪拌成糊狀,在經過烘乾後通過鑄型成片狀。
[0011]實施例2
[0012]蘋果香蕉含片的生產工藝,準備蘋果20份,香蕉20份,奶粉30份,葡萄糖20份。蘋果和去皮的香蕉一起粉碎後加入白糖和奶粉,混合攪拌成糊狀,在經過烘乾後通過鑄型成片狀。
[0013]實施例3
[0014]蘋果香蕉含片的生產工藝,準備蘋果15份,香蕉15份,奶粉25份,葡萄糖10份。蘋果和去皮的香蕉一起粉碎後加入白糖和奶粉,混合攪拌成糊狀,在經過烘乾後通過鑄型成片狀。
【權利要求】
1.一種蘋果香蕉含片,其特徵在於:配料包括蘋果10-20份,香蕉10-20份,奶粉20-30份,葡萄糖10-20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蘋果香蕉含片,其特徵在於:配料包括蘋果15份,香蕉15份,奶粉25份,葡萄糖10份。
3.—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蘋果香蕉含片的生產工藝,其特徵在於將蘋果和去皮的香蕉一起粉碎後加入白糖和奶粉,混合攪拌成糊狀,在經過烘乾後通過鑄型成片狀。
【文檔編號】A23P1/02GK103798660SQ201210460170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5日
【發明者】鄧秀玲 申請人:鄧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