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小兒自汗、盜汗的中藥複方製劑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14:49:46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小兒自汗、盜汗的中藥複方製劑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小兒自汗、盜汗的中藥複方製劑,用於治療小兒自汗、盜汗屬氣陰兩虛症,症見:小兒自汗或伴盜汗,頭部、肩背部汗出,動則尤甚。
背景技術:
兒童多汗症在兒童中常見,但患兒的實際情況有較大差別,是指兒童在安靜的狀態下,以全身或局部出汗過多為主的一種不正常出汗的兒科常見病。多見於素體較弱的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故又稱「虛汗」。長時間汗出過多,可使水、電解質丟失,營養物質消耗,導致兒童免疫力下降,受涼易感,變生他疾。如大汗淋漓又可引起脫水,甚則危及生命。因此積極防治本病對兒童的成長發育、營養健康關係密切。小兒汗症屬常見病、多發病,又是疑難病,治療頗為棘手,嚴重影響小兒的正常生長發育和身心健康,同時易派生出系列疾病,如小兒感冒。小兒肺炎、扁桃體炎等,為歷代醫學家所關注和重視,也是家長急迫渴求治療的小兒病症。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多汗症是由於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引起汗腺過多分泌的一種疾病,是由小汗腺分泌過多所致,表現為全身(泛發性多汗症)或局部(局限性多汗症)異常地出汗過多。目前西醫對此病的治療有三種方法,口服藥物、外用止汗劑、手術切斷胸交感神經,此三種方法均有較大的副作用,不適於小兒的治療。而傳統中醫藥對本病的認識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採用多種藥物配伍組方,標本兼治,毒副作用小,具有安全、療效好、多靶點、不易產生耐藥性等特點,在治療小兒虛汗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歷來中藥多為湯劑或散劑,服用不方便,小兒依從性很差,甚而影響療效,我們在古代經驗方的基礎上,研製開發出中藥、天然藥物新藥六類-小兒汗停顆粒,處方由中醫經典古方玉屏風散合牡蠣散化裁而成,方中五味藥材均為有法定標準的 藥材,不含毒性藥物及十八反、十九畏等配伍禁忌的藥物,其組方合理,具有標本兼治,使用方便,質量可控,藥效確切,安全可靠之優點,能滿足廣大患者的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治療小兒自汗、盜汗的中藥複方製劑,這種藥物具有益氣固表、斂陰止汗之功效。本發明藥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製成:
黃芪20(T400g炒白朮50 150g防風50 150g
麻黃根5(Tl50g煅牡蠣30(T500g
本發明各原料的優選重量配比是:
黃芪250 350g炒白朮75 150g防風75 150g
麻黃根75 150g煅牡蠣35(T450g
本發明各原料的最佳重量配比是:
黃芪300g炒白朮IOOg防風IOOg
麻黃根IOOg煅牡蠣400g本發明的製備方法是:以上五味,取煅牡蠣加水煎煮三次,每次3小時,合併三次煎液,濾過,濾液備用;黃芪、防風加60%乙醇8倍量回流提取3次,每次I小時,合併三次提取液,濾過,濾液備用,藥渣與炒白朮、麻黃根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小時,合併煎液,濾過,並與煅牡蠣水提液合併,減壓濃縮至60°C時相對密度1.10-1.22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達60%,靜置24小時,取上清液,與黃芪、防風醇提液合併,回收乙醇並減壓濃縮成稠膏,加入輔料適量製成顆粒,乾燥,製成lOOOg,即得。本發明藥物可以根據需要加入一種或多種藥用輔料,藥用輔料可以是稀釋劑、粘合劑、矯味劑、賦形劑,如蔗糖、糊精、澱粉、乳糖、木糖醇、甘露醇、山梨醇、可溶性澱粉、微晶纖維素、阿司帕坦、甜菊素。本發明按照現行的中藥製劑工藝可以製成任何一種適用於臨床的藥物製劑,包括固體製劑(硬膠囊劑、顆粒劑、片劑、分散片、軟膠囊劑、滴丸、丸劑)、液體製劑(糖漿劑、煎膏劑、口服液、合劑)等。本發明優選的劑型為顆粒劑、片劑。本發明由五味中藥組方而成,以黃芪為君藥,內可大補脾肺之氣,外可固表止汗;白朮健脾益氣,助黃芪以加強益氣固表之力,陰者,陽之藏也,煅牡蠣鹹澀微寒,斂陰潛陽,固澀止汗,使君藥之陽氣有所藏,防風走表而驅風邪,助君藥固表而不留邪,三者共為臣藥;麻黃根甘平,功專止汗,是為佐藥;合而成方,全方共奏益氣固表、斂陰止汗之效,扶正祛邪,使氣陰得復,自汗可止。本發明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純中藥製劑,療效確切、毒副作用小,既有益氣固表的治本之效,又兼有斂陰止汗的治標之功。同時,製成顆粒劑後,方便了患者的攜帶和服用,且質量可控、安全性好。
具體實施例方式通過以下具體實施方式
實現對本發明的進一步具體說明,但不應被理解為對本發明的任何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小兒自汗、盜汗的中藥複方製劑,其特徵在於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製成: 黃芪200 400g炒白朮50 150g防風50 150g 麻黃根50 150g煅牡蠣300 500g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小兒自汗、盜汗的中藥複方製劑,其特徵是該中藥由以下優選重量配比的原料組份製成: 黃芪250 350g炒白朮75 150g防風75 150g 麻黃根75 150g煅牡蠣350 450g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小兒自汗、盜汗的中藥複方製劑,其特徵是該中藥由以下最佳重量配比的原料組份製成: 黃芪300g炒白朮1OOg防風IOOg 麻黃根1OOg煅牡蠣400g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小兒自汗、盜汗的中藥複方製劑,其特徵在於製備方法是:以上五味,取煅牡蠣加水煎煮三次,每次3小時,合併三次煎液,濾過,濾液備用;黃芪、防風加60%乙醇8倍量回流提取3次,每次I小時,合併三次提取液,濾過,濾液備用,藥渣與炒白朮、麻黃根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小時,合併煎液,濾過,並與煅牡蠣水提液合併,減壓濃縮至60°C時相對密度1.10-1.22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達60%,靜置24小時,取上清液,與黃芪、防風醇提液合併,回收乙醇並減壓濃縮成稠膏,加入輔料適量製成顆粒,乾燥,製成1000g,即得。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治療小兒自汗、盜汗的中藥複方製劑,其中適量輔料為稀釋劑、粘合劑、矯味劑、賦形劑。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治療小兒自汗、盜汗的中藥複方製劑,其中輔料為蔗糖、糊精、澱粉、乳糖、木糖醇、甘露醇、山梨醇、可溶性澱粉、微晶纖維素、阿司帕坦、甜菊素中的一種或多種。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治療小兒自汗、盜汗的中藥複方製劑,其中製劑是膠囊劑、顆粒劑、片劑、煎膏劑、合劑、糖漿劑、丸劑中的一種。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小兒自汗、盜汗的中藥複方製劑,由下述原料按重量組成黃芪200~400g、炒白朮50~150g、防風50~150g、麻黃根50~150g、煅牡蠣300~500g。製法以上五味,取煅牡蠣加水煎煮三次,每次3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備用;黃芪、防風加60%乙醇8倍量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時,合併提取液,濾過,濾液備用,藥渣與炒白朮、麻黃根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小時,合併煎液,濾過,並與煅牡蠣水提液合併,減壓濃縮至60℃時相對密度1.10-1.22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達60%,靜置24小時,取上清液,與黃芪、防風醇提液合併,回收乙醇並減壓濃縮成稠膏,加入輔料適量製成顆粒,乾燥,製成1000g。本發明具有益氣固表、斂陰止汗之功效,具標本兼治,質量可控,療效確切之優點。
文檔編號A61P43/00GK103110690SQ201310034588
公開日2013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30日
發明者吳寧, 顧成剛, 王璇 申請人:武漢藥谷科技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