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封溼式直讀水錶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17:58:16 3
專利名稱:液封溼式直讀水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錶計數裝置,是一種液封溼式直讀水錶。
背景技術:
液封溼式直讀水錶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能夠在完全防水的情況下,使電路部分正常工作,準確顯示水錶數據。03253443.4號專利的目的是解決此問題,但是在製造過程中發現,由於其結構的不足,經常出現電路部分不能正常工作等現象,導致水錶計數不準確,無法正常使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液封溼式直讀水錶,使它實現液封嚴密,在水電分離的情況下,使數字輪正常轉運並將信號準確傳遞給電路部分,使電路部分正常工作,使水錶計數準確。
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完成液封溼式直讀水錶,包括上殼體及下殼體,上殼體的外表面上設置凸體,凸體內設置上空腔和下空腔,上空腔和下空腔之間平面式隔離,上空腔內設傳感器槽,傳感器槽內安裝傳感器,下空腔內設置字輪槽,字輪槽內安裝字輪,字輪安裝在軸上,軸安裝在下空腔內,上空腔內安裝電路板。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是,上空腔內設置第一傳感器槽、第二傳感器槽和第三傳感器槽。下空腔內設置第一字輪槽、第二字輪槽、第三字輪槽和第四字輪槽。傳感器槽和字輪槽之間封閉隔離,傳感器槽的底平面是兩個字輪槽之間隔筋的頂平面,字輪槽的底平面是兩個傳感器槽之間隔筋的頂平面。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實現了水電分離、液封嚴密,數字輪浸入水中轉動能將信號通過傳感器準確轉化傳遞給電路部分,使電路部分正常工作,水錶計數準確。並具有模具製造簡單,各種零部件易於加工,製造安裝方便等優點。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附圖1中A-A剖視結構放大示意圖;附圖3是附圖2中B-B剖視結構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中11是本實用新型的上殼體,採用透明材料製作,26是下殼體,下殼體26的結構與現有水錶結構相同。上殼體11的外表面上設置凸體12,凸體12內設置上空腔21和下空腔22,上空腔21和下空腔22之間平面式隔離,上空腔21內設置傳感器槽,下空腔22內設置字輪槽,傳感器槽內安裝傳感器,字輪槽內安裝字輪,字輪安裝在軸7上,軸7安裝在下空腔22內,上空腔21內安裝電路板18及封蓋15,電路板18上的電路元件與傳感器連接。傳感器槽通常設置3個,也可以設置2個或4個等。圖3所示的上空腔21內設置了第一傳感器槽20、第二傳感器槽16和第三傳感器槽13,傳感器槽內分別安裝第一傳感器19、第二傳感器17和第三傳感器14。字輪槽通常設置4個,也可以設置3個或5個等,圖3所示的下空腔22內設置第一字輪槽4、第二字輪槽23、第三字輪槽24和第四字輪槽25。字輪槽內分別安裝第一字輪10、第二字輪9、第三字輪8及第四字輪6,傳感器槽和字輪槽之間封閉隔離,傳感器槽的底平面是兩個字輪槽之間隔筋的頂平面,字輪槽的底平面是兩個傳感器槽之間隔筋的頂平面,字輪轉動時其上的信息能準確的傳遞給傳感器,傳感器與電路連接,使電路部分正常工作準確顯示水錶數字。圖中1是字輪槽第一隔筋,2是字輪槽第二隔筋,3是字輪槽第三隔筋,5是安裝孔。
本實用新型未詳述內容為公知技術。
權利要求1.液封溼式直讀水錶,包括上殼體(11)及下殼體(26),其特徵在於上殼體(11)的外表面上設置凸體(12),凸體(12)內設置上空腔(21)和下空腔(22),上空腔(21)和下空腔(22)之間平面式隔離,上空腔(21)內設傳感器槽,傳感器槽內安裝傳感器,下空腔(22)內設置字輪槽,字輪槽內安裝字輪,字輪安裝在軸(7)上,軸(7)安裝在下空腔(22)內,上空腔(21)內安裝電路板(1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封溼式直讀水錶,其特徵在於上空腔(21)內設置第一傳感器槽(20)、第二傳感器槽(16)和第三傳感器槽(13)。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封溼式直讀水錶,其特徵在於下空腔(22)內設置第一字輪槽(4)、第二字輪槽(23)、第三字輪槽(24)和第四字輪槽(25)。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液封溼式直讀水錶,其特徵在於傳感器槽和字輪槽之間封閉隔離,傳感器槽的底平面是兩個字輪槽之間隔筋的頂平面,字輪槽的底平面是兩個傳感器槽之間隔筋的頂平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液封溼式直讀水錶,包括上殼體及下殼體,上殼體的外表面上設置凸體,凸體內設置上空腔和下空腔,上空腔和下空腔之間平面式隔離,上空腔內設傳感器槽,傳感器槽內安裝傳感器,下空腔內設置字輪槽,字輪槽內安裝字輪,字輪安裝在軸上,軸安裝在下空腔內,上空腔內安裝電路板。本實用新型實現了水電分離、液封嚴密,數字輪浸入水中轉動能將信號通過傳感器準確轉化傳遞給電路部分,使電路部分正常工作,水錶計數準確。並具有模具製造簡單,各種零部件易於加工,製造安裝方便等優點。
文檔編號G01F15/06GK2798056SQ200520107298
公開日2006年7月19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2005年7月7日
發明者董良成 申請人:董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