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泡騰片的配方及其製備方法
2023-06-03 15:39:46
專利名稱:活血泡騰片的配方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保健功能泡騰片的配方及其製備方法,尤其涉及一種活血泡騰片的配方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活血,指流暢血行的一種治法。適用於血行不暢、經脈阻滯,如女子經行不暢、小腹疼痛;寒凝瘀阻、胸脅或肢節疼痛及外傷所致的瘀塊腫痛等症。常用藥物如桃仁、當歸、紅花、川芎、丹參等。凡以通利血脈,促進血行、消散瘀血為主要功效的藥物,稱為活血祛瘀藥或活血化瘀藥。本類藥多偏辛苦溫,具有通行血脈,散結化瘀,行氣止痛,通經等功效,適用於血行失暢、瘀血阻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腹中包塊、產後血瘀腹痛、經閉、痛經、癰癤腫痛、以及創傷等症。經過多年來中西醫結合的深入研究,發現此類藥物有著廣泛的用途,如冠心病、 心梗塞,血栓閉塞性腦血管病、視網膜靜脈阻塞、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結節性紅斑、創傷或燒傷瘢痕、手術後粘連、宮外孕,胎死腹中。慢性炎症、腫瘤、免疫性疾病等,均可用適當活血祛瘀藥物治療。人體氣血之間關係密切,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凝,故在使用活血祛瘀藥時,常配合理氣藥,以增強行血散瘀的作用。此外,由於形成瘀血症的原因頗多,需要選擇適當的藥物,並用適宜的配伍。現有的活血化淤藥多是古方改良的合劑、膏、湯、片、丸,中藥特有的草藥味不適合於舌味敏感者,老年人以及吞服藥丸困難的患者對片、丸劑也難於接受,因為難以吞服;兒童、現代年輕人受西方飲食文化的衝擊,對口感享受要求很高。因此,現有的活血化淤藥多是古方改良的合劑、膏、湯、片、丸,難於推廣,不被廣泛接受。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既能克服以上不足,服用方便的活血泡騰片的配方和製備方法。其配方紅花、川芎、炙甘草各5-15%、桃仁、當歸、丹參各15-25%。其製備方法是1)將紅花、川芎、炙甘草、桃仁、當歸、丹參加水煎煮3次,合併煎液,濾過,取上清液濃縮成稠膏,加適量澱粉,混勻,低溫乾燥,粉碎成細粉,備用;2)將上述藥物細粉35-75%、泡騰劑12_20%、崩解劑12_20%、矯味劑混合
均勻,乾燥、整粒後,顆粒備用;3)上述顆粒加入顆粒總量的的硬脂酸鎂,混合均勻,壓製成片,得到活血祛瘀泡騰片。
本發明適用於舌味敏感者、老年人以及吞服藥丸困難的患者,口味佳,良藥不再苦口,使病人更樂於接受。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取紅花、川芎、炙甘草各5%、桃仁、當歸、丹參各15%。(1)將紅花、川芎、炙甘草、桃仁、當歸、丹參加水煎煮三次、合併煎液、濾過、取上清液濃縮成稠膏、加適量澱粉、混勻、低溫乾燥、粉碎成細粉、備用;(2)將上述藥物細粉45 %、泡騰劑12-20 %、崩解劑12_20 %、矯味劑1_5 %、混合均
勻、乾燥、整粒後、顆粒備用;(3)上述顆粒加入顆粒總量的的硬脂酸鎂、混合均勻、壓製成片.實施例二紅花、川芎、炙甘草各15%、桃仁、當歸、丹參各25%(1)紅花、川芎、炙甘草、桃仁、當歸、丹參加水煎煮3次、合併煎液、濾過、取上清液濃縮成稠膏、加適量澱粉、混勻、低溫乾燥、粉碎成細粉、備用;(2)將上述藥物細粉75%、泡騰劑12-20%、崩解劑12_20%、矯味劑1_5%、混合均勻、乾燥、整粒後、顆粒備用;(3)上述顆粒加入顆粒總量的的硬脂酸鎂、混合均勻、壓製成片。活血祛瘀藥有促進血行的作用,故月經過多、血虛無瘀滯者不宜用,孕婦忌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活血泡騰片的配方,其配方包括紅花、川芎、炙甘草各5-15%、桃仁、當歸、丹參各 15-25% ο
2.—種活血泡騰片的製備工藝,其製備工藝包括1)將紅花、川芎、炙甘草、桃仁、當歸、丹參加水煎煮3次,合併煎液,濾過,取上清液濃縮成稠膏,加適量澱粉,混勻,低溫乾燥,粉碎成細粉,備用;2)將上述藥物細粉35-75%、泡騰劑12-20 %、崩解劑12-20 %、矯味劑1_5 %混合均勻, 乾燥、整粒後,顆粒備用;3)上述顆粒加入顆粒總量的的硬脂酸鎂,混合均勻,壓製成片,得到活血祛瘀泡騰片。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活血泡騰片的配方及其製備方法。其配方紅花、川芎、炙甘草各5-15%、桃仁、當歸、丹參各15-25%。其製備方法是1)將紅花、川芎、炙甘草、桃仁、當歸、丹參加水煎煮3次,合併煎液,濾過,取上清液濃縮成稠膏,加適量澱粉,混勻,低溫乾燥,粉碎成細粉,備用;2)將上述藥物細粉35-75%、泡騰劑12-20%、崩解劑12-20%、矯味劑1-5%混合均勻,乾燥、整粒後,顆粒備用;3)上述顆粒加入顆粒總量的1%的硬脂酸鎂,混合均勻,壓製成片,得到活血祛瘀泡騰片。本發明適用於舌味敏感者、老年人以及吞服藥丸困難的患者,口味佳,良藥不再苦口,使病人更樂於接受。
文檔編號A61K36/736GK102178762SQ201010579639
公開日2011年9月1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8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8日
發明者葉建斌 申請人:葉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