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攜式風力﹑光伏互補發電站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23:26:36 1
專利名稱:可攜式風力﹑光伏互補發電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風力、太陽能光伏互補的可攜式發電設備。
背景技術:
傳統的風力、太陽能光伏互補發電設備中風力發電部分具有立杆、發電機和風機 葉片,太陽能光伏發電部分包括電池板,蓄電池和控制器,其組合一起的發電設備體積龐 大、不可移動,因此不可能實現方便攜帶。由於上述問題,風力、太陽能光伏互補發電使用 範圍受到很大限制。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可攜式風力、光伏互補發電站,要解決發電機葉片、尾 舵、太陽能光伏單晶矽板體積龐大、不便移動攜帶的技術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攜式風力、光伏互補發電站,包括風力發電部分和太陽能光伏發電部分, 風力發電部分包括有支架、風力發電機、尾舵和風機葉片,太陽能光伏發電部分包括太陽能 光伏電池板、逆變器和蓄電池組,所述風力發電部分和太陽能光伏發電部分均安置於一個 可摺疊箱體內,可摺疊箱體由箱體框架和六塊箱板通過鉸鏈連接而成,除底面的箱板以外, 其餘五個面的箱板與箱體框架之間還連接有液壓收放支杆,箱板的側壁的內面嵌有太陽能 光伏電池板,箱體底面一邊安裝有蓄電池組,蓄電池組底下是220V交流電插座和控制器, 底面的另一邊安裝有逆變器和液壓泵;所述太陽能光伏發電部分的支架是液壓升降結構,它的根部固定在可摺疊箱體的 中央,風力發電機安裝在風力升降液壓支架的頂端,所述風力發電部分的尾舵和風機葉片 均是可收縮膨脹的氣囊,風機葉片上安有風機葉片進氣嘴和葉片氣道閥,尾舵上安有尾舵 進氣嘴和尾舵氣道閥。所述液壓泵是手動氣壓泵或電動氣壓泵。所述風力發電機轉子軸中心的內部有一氣道,氣道連通風機葉片進氣嘴和尾舵進 氣嘴,所述尾舵氣道閥和葉片氣道閥是電磁閥,風機葉片進氣嘴和尾舵進氣嘴周圍分別固 定有電磁線圈A和電磁線圈B,葉片進氣嘴頂接葉片氣道閥。所述太陽能光伏電池板鑲在圓柱體外露面處。所述箱板是透明玻璃。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特點和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解決傳統的風力、太陽能互補發電設備由於發電機的葉片、尾舵、 太陽能光伏單晶矽板體積龐大而帶來的不便移動和攜帶等問題。其葉片和尾舵採用膨脹體 氣囊結構,並利用電磁吸合技術對其進行充氣放氣,節約空間的設計理念使得運輸攜帶更 為便利。實現了風力、太陽能互補發電可收放攜帶一體化功能。本實用新型將原來風力發電機固定支架改進為可伸縮的風力升降液壓支架,可伸縮的支架的調節高度功能總能保持發電機處於受風最佳面,並適合不同的風向和風速。其 系統充分利用箱體的箱板做光伏接收光的框架板,嵌有很多太陽能光伏電池板,並將原來 平面的光伏單晶矽吸光板鑲在180°可旋轉調節圓柱體的1/2側面上,圓柱體可旋轉功能 大大提高光伏單晶矽吸光板的有效吸光率。本實用新型的可攜式特點可廣泛應用於各種需 要電能的場合。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未展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完全展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太陽能光伏電池板的旋轉示意圖。圖4是風力發電機內部原理示意圖。圖5是風力發電機連接葉片和尾舵的內部原理示意圖。附圖標記附圖標記1 一風力發電機、2 —風機葉片、3 —尾舵、4 一支架、5 —蓄電 池組、6 - 220V交流電插座、7 —控制器、8 —逆變器、9 一液壓泵、10 —太陽能光伏電池板、 11-液壓收放支杆12-可摺疊箱體、13-箱體框架、14-箱板、15-鉸鏈、16-氣道、17-葉片進 氣嘴、18-葉片氣道閥、19-尾舵進氣嘴、20-尾舵氣道閥、21-電磁線圈A、22-電磁線圈B、 23-發電機轉子軸。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
圖1、圖2所示,一種可攜式風力、光伏互補發電站,包括風力發電部分和太 陽能光伏發電部分,風力發電部分包括有支架4、風力發電機1、尾舵3和風機葉片2,太陽能 光伏發電部分包括太陽能光伏電池板10、逆變器8和蓄電池組5,所述風力發電部分和太 陽能光伏發電部分均安置於一個可摺疊箱體12內,可摺疊箱體12由箱體框架13和六塊箱 板14通過鉸鏈15連接而成,除底面的箱板以外,其餘五個面的箱板與箱體框架13之間還 連接有液壓收放支杆11,箱板14的側壁的內面嵌有太陽能光伏電池板10,箱體底面一邊安 裝有蓄電池組5,蓄電池組底下是220V交流電插座6和控制器7,底面的另一邊安裝有逆變 器8和液壓泵9,所述液壓泵9是手動氣壓泵或電動氣壓泵。所述太陽能光伏發電部分的支架4是液壓升降結構,它的根部固定在可摺疊箱體 12的中央,風力發電機1安裝在支架4的頂端,所述風力發電部分的尾舵3和風機葉片2均 是可收縮膨脹的氣囊。參見圖3所示,箱板14的側壁的內面嵌有太陽能光伏電池板10,太陽能光伏電池 板10鑲在可旋轉180°圓柱體外露面處,可旋轉的圓柱體可通過旋轉調節,使得太陽能光 伏電池板時刻跟隨光源。參見圖4、圖5所示,風力發電機轉子軸23中心的內部有一氣道16,風機葉片2上 安有風機葉片進氣嘴17和葉片氣道閥18,尾舵3上安有尾舵進氣嘴19和尾舵氣道閥20, 氣道連通風機葉片進氣嘴17和尾舵進氣嘴19,所述尾舵氣道閥20和葉片氣道閥18是電磁 閥,風機葉片進氣嘴17和尾舵進氣嘴19周圍分別固定有電磁線圈A21和電磁線圈B22,葉 片進氣嘴17頂接葉片氣道閥18,尾舵進氣嘴19頂接尾舵氣道閥20。[0025]本實用新型的操作過程打開開關,可摺疊箱體四面通過液壓支架全部展開,風力 發電機液壓支架在箱體第五面上升角度起Z 45°開工作升起風力發電機全部升到頂部後 箱體最上端的箱板順利夾角頂住,支架上升到頂端後,液壓泵開始供氣,電磁線圈磁A、B導 通電,風機葉片進氣嘴17受電磁吸合力的推動將發電機轉子軸23中心的通往風機葉片2 的葉片氣道閥18頂開進行充氣,同時,尾舵葉片進氣嘴19受電磁吸合力的推動將通往尾舵 3的尾舵氣道閥20頂開進行充氣;風機葉片2和尾舵3達到可使用要求,電磁線圈A21和 電磁線圈B22斷電,電磁線圈恢復原位置,氣道脫離發電機轉子軸,與發電機轉子軸連通的 葉片氣道閥受內壓高於外壓自動關閉,尾舵氣道閥20也是一樣關閉,風力發電機開始旋轉 發電;同樣箱板14的側壁的內面嵌的太陽能光伏電池板10吸收光源開始光伏發電。達到 風力、光伏互補發電在風電閉合的時候,光伏會自動調整最大吸光進行光伏發電,起到互 補發電作用。當收起該設備時,關閉開關,風力發電機停止旋轉,電磁線圈A、B首先將導電通電 吸合,風機葉片進氣嘴17將葉片氣道閥18頂開,進行放氣,尾舵葉片進氣嘴19受電磁吸合 力的推動將尾舵氣道閥20頂開,同時進行放氣;放氣完畢,電磁線圈斷電恢復原位,風力發 電機的支架開始收降,收到最低位置後,可摺疊箱通過液壓收放支杆的收縮將五面箱板合 閉。
權利要求一種可攜式風力﹑光伏互補發電站,包括風力發電部分和太陽能光伏發電部分,風力發電部分包括有支架(4)、風力發電機(1)、尾舵(3)和風機葉片(2),太陽能光伏發電部分包括太陽能光伏電池板(10)、逆變器(8)和蓄電池組 (5),其特徵在於所述風力發電部分和太陽能光伏發電部分均安置於一個可摺疊箱體(12)內,可摺疊箱體(12)由箱體框架(13)和六塊箱板(14)通過鉸鏈(15)連接而成,除底面的箱板以外,其餘五個面的箱板與箱體框架(13)之間還連接有液壓收放支杆(11),箱板(14)的側壁的內面嵌有太陽能光伏電池板(10),箱體底面一邊安裝有蓄電池組(5),蓄電池組底下是220V交流電插座(6)和控制器(7),底面的另一邊安裝有逆變器(8)和液壓泵(9);所述太陽能光伏發電部分的支架(4)是液壓升降結構,它的根部固定在可摺疊箱體(12)的中央,風力發電機(1)安裝在支架(4)的頂端,所述風力發電部分的尾舵(3)和風機葉片(2)均是可收縮膨脹的氣囊,風機葉片(2)上安有風機葉片進氣嘴(17)和葉片氣道閥(18),尾舵(3)上安有尾舵進氣嘴(19)和尾舵氣道閥(2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風力、光伏互補發電站,其特徵在於所述液壓泵(9) 是手動氣壓泵或電動氣壓泵。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攜式風力、光伏互補發電站,其特徵在於所述風力發 電機轉子軸(23)中心的內部有一氣道(16),氣道連通風機葉片進氣嘴(17)和尾舵進氣嘴 (19),所述尾舵氣道閥(20)和葉片氣道閥(18)是電磁閥,風機葉片進氣嘴(17)和尾舵進氣 嘴(19)周圍分別固定有電磁線圈A (21)和電磁線圈B (22),葉片進氣嘴(17)頂接葉片氣 道閥(18)。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攜式風力、光伏互補發電站,其特徵在於所述太陽能光 伏電池板(10)鑲在圓柱體外露面處。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攜式風力、光伏互補發電站,其特徵在於所述箱板(14) 是透明玻璃。
專利摘要一種可攜式風力﹑光伏互補發電站,包括風力發電部分和太陽能光伏發電部分,風力發電部分包括有支架、風力發電機、尾舵和風機葉片,太陽能光伏發電部分包括太陽能光伏電池板、逆變器和蓄電池組,所述風力發電部分和太陽能光伏發電部分均安置於一個可摺疊箱體內,可摺疊箱體由箱體框架和六塊箱板通過鉸鏈連接而成,除底面的箱板以外,其餘五個面的箱板與箱體框架之間還連接有液壓收放支杆,箱板的側壁的內面嵌有太陽能光伏電池板,箱體底面一邊安裝有蓄電池組,蓄電池組底下是220V交流電插座和控制器,底面的另一邊安裝有逆變器和液壓泵。本實用新型實現了風力﹑太陽能互補發電可收放攜帶一體化功能,可廣泛應用於各種需要電能的場合。
文檔編號F03D9/00GK201696231SQ20102029266
公開日2011年1月5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16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16日
發明者李緒禎, 王曉佳 申請人:李緒禎;王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