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體式球形上砧座的製作方法
2023-05-27 07:06:31 2
專利名稱:分體式球形上砧座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分體式球形上砧座,屬於鍛造工裝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鍛造是利用鍛壓機械對金屬坯料施加壓力,使其產生塑性變形以獲得具有一定 機械性能、一定形狀和尺寸鍛件的加工方法,是鍛壓(鍛造與衝壓)的兩大組成部分之 一。通過鍛造能消除金屬在冶煉過程中產生的鑄態疏鬆等缺陷,優化微觀組織結構,同 時由於保存了完整的金屬流線,鍛件的機械性能一般優於同樣材料的鑄件。相關機械 中負載高、工作條件嚴峻的重要零件,除形狀較簡單的可用軋制的板材、型材或焊接件 外,多採用鍛件。常規的鍛造用上砧座均採用圓柱形,在鍛坯的鍛壓過程中,尤其是曲面鍛造過 程中,其上砧座與鍛坯的接觸部分為平面,鍛打中心受力小、容易受力不均勻,鍛坯鍛 造後鍛件的晶相組織不均勻,局部仍存在空洞、氣泡、疏鬆等缺陷,影響鍛造質量。且 常規的上砧座均採用一體式,根據需要選用不同的壓頭時,只能與基座一起拆卸更換, 費時費力。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鍛打後的鍛件晶相組織均勻、 更換方便的分體式球形上砧座。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分體式球形上砧座,其特徵在於它包括基 座和壓頭,所述基座呈「T」字形,由一橫邊和豎邊構成,所述豎邊呈圓柱狀,所述豎邊 下部連接有壓頭;所述壓頭自上而下分為直徑大小不同的兩段,分別為大直徑段和小直 徑段,所述大直徑段和小直徑段之間通過錐臺段過渡,所述小直徑段底端為球頭。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分體式球形上砧座,上砧座壓頭底端設置成球頭,鍛打過程中,鍛 打中心受力大,使得鍛坯的晶相組織被鍛打的很均勻,消除鍛坯中存在的空洞、氣泡、 疏鬆等缺陷,提高鍛件質量;上砧座壓頭與基座做成分體式,更換方便,工作效率高。
圖1為本實用新型分體式球形上砧座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基座1、壓頭2、大直徑段2.1、錐臺段2.2、小直徑段2.3、球頭2.4。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一種分體式球形上砧座,主要由基座1和壓頭2組 成,所述基座1呈「T」字形,由一橫邊和豎邊構成,所述豎邊呈圓柱狀,所述豎邊下部連接有壓頭2;所述壓頭2自上而下分為直徑大小不同的兩段,分別為大直徑段2.1和小 直徑段2.3,所述大直徑段2.1和小直徑段2.3之間通過錐臺段2.2過渡,所述小直徑段2.3 底端為球頭2.4。
權利要求1.分體式球形上砧座,其特徵在於它包括基座(1)和壓頭(2),所述基座(1)呈 「T」字形,由一橫邊和豎邊構成,所述豎邊呈圓柱狀,所述豎邊下部連接有壓頭(2); 所述壓頭(2)自上而下分為直徑大小不同的兩段,分別為大直徑段(2.1)和小直徑段 (2.3),所述大直徑段(2.1)和小直徑段(2.3)之間通過錐臺段(2.2)過渡,所述小直徑段 (2.3)底端為球頭(2.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分體式球形上砧座,其特徵在於它包括基座(1)和壓頭(2),所述基座(1)呈「T」字形,由一橫邊和豎邊構成,所述豎邊呈圓柱狀,所述豎邊下部連接有壓頭(2);所述壓頭(2)自上而下分為直徑大小不同的兩段,分別為大直徑段(2.1)和小直徑段(2.3),所述大直徑段(2.1)和小直徑段(2.3)之間通過錐臺段(2.2)過渡,所述小直徑段(2.3)底端為球頭(2.4)。本實用新型分體式球形上砧座,上砧座壓頭底端設置成球頭,鍛打過程中,鍛打中心受力大,使得鍛坯的晶相組織被鍛打的很均勻,消除鍛坯中存在的空洞、氣泡、疏鬆等缺陷,提高鍛件質量;上砧座壓頭與基座做成分體式,更換方便,工作效率高。
文檔編號B21J13/06GK201791891SQ201020532128
公開日2011年4月13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15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15日
發明者張國方, 張益 , 徐彥坤, 徐鑫, 盛濤, 蔣菊琴 申請人:江蘇國光重型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