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菌劑的汙水處理複合顆粒劑的製作方法
2023-05-27 04:33:16 2
本發明涉及一種汙水處理劑,具體涉及的是具有菌劑的汙水處理複合顆粒劑。
背景技術:
汙水處理劑顧名思義就是在汙水處理時需要用到的一種添加劑,像聚丙烯醯胺、陽離子聚丙烯醯胺、陰離子聚丙烯醯胺、非離子、兩性離子聚丙烯醯胺、聚合氯化鋁等在不同用途中都可以做為汙水處理劑使用。
水處理的方法有很多,但現有的水處理方法有物理處理法、化學處理法和生物處理法。物理處理法是最簡單的水處理法,其通過物理分離作 用回收汙水中的不溶解的懸浮汙染物,物理處理法只能處理一些簡單的廢 水處理,但處理很不完全,難以達到排放標準;化學處理法導致藥耗很大、汙泥量極大;生物處理法是通過微生物代謝使汙水中的汙染物溶解,但該方法投資大,運行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解決現有技術中汙水處理均存在缺陷的問題,提供降低藥耗成本、減少汙泥量、增加水汙染物質處理效率和提高水汙染處理效果的具有菌劑的汙水處理複合顆粒劑。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具有菌劑的汙水處理複合顆粒劑,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組分:
澱粉45-65份,活性炭20-40份,聚丙烯酸鈉1-6份,菌劑1-3份,胰蛋白腖2-10份,植物蛋白腖1-3份,氯化鈉1-2份,水200-400份;所述活性炭的粒徑為20-200目;
還具有海綿結構,海綿結構為粒徑不大於1cm的顆粒,該海綿結構的體積佔總體積的30-50%。
進一步,所述海綿結構中包括碳海綿。由於碳海綿只具有吸油性,不具有吸水性,通過改變碳海綿在本發明中的體積,進而有效改變本發明的密度,有效改變本發明複合顆粒劑在水體中受到的浮力。所以,通過改變碳海綿的體積比例能有效改變本發明複合顆粒劑在水體中的懸浮高度,採用不同體積比例碳海綿的複合顆粒劑運用到一個汙水處理池中,能有效提高水汙染的處理效果。並且添加入水體相應高度位置處相應汙染源的處理菌劑,能極大地提高水汙染的處理效果。
進一步,所述澱粉50-60份,活性炭25-35份,聚丙烯酸鈉1-3份,菌劑1-2份,胰蛋白腖2-8份,植物蛋白腖1-3份,氯化鈉1-2份,水230-300份。
更進一步地,所述澱粉55-58份,活性炭28-30份,聚丙烯酸鈉2-3份,菌劑1份,胰蛋白腖3-5份,植物蛋白腖1-2份,氯化鈉1份,水250-260份。
優選地,所述海綿結構的體積佔總體積的42-45%。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及有益效果:
本發明具有降低藥耗成本、減少汙泥量、增加水汙染物質處理效率和提高水汙染處理效果等優點。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於此。
實施例1
具有菌劑的汙水處理複合顆粒劑,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組分:
澱粉58份,活性炭28份,聚丙烯酸鈉3份,菌劑1份,胰蛋白腖5份,植物蛋白腖2份,氯化鈉1份,水250份;所述活性炭的粒徑為20-200目;
還具有海綿結構,海綿結構為粒徑不大於1cm的顆粒,該海綿結構的體積佔總體積的42%,該海綿結構中具有10%的碳海綿,另外90%為PU海綿。
本實施例中的菌劑可以採用常規的水處理工程菌,如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放線菌、根瘤桿菌等,該菌劑可以是單一菌,也可以是多種菌的組合。該菌劑中活菌的含量為1×105-1×109cuf/g。
本發明複合顆粒劑的具體製備方法如下:
(1)將澱粉、海綿結構、活性炭、聚丙烯酸鈉、胰蛋白腖、植物蛋白腖、氯化鈉和水混合均勻進行高溫滅菌,然後加入到模具中冷卻到30℃以下,製成顆粒狀製劑;
(2)將菌劑加入到顆粒狀製劑中混合均勻,然後在25-35℃的溫度下放置1-2d,再將其放入到無機鹽液體培養基中培育1天以上即可。
將上述製備好的複合顆粒劑以10g/kg的添加量加入到汙水中進行處理即可,本發明的複合菌劑適用於汙水處理池,該複合菌劑中的海綿結構和活性炭還可回收利用,成本更低。採用本發明的複合顆粒劑對COD含量為686mg/L、氨氮含量為38.6 mg/L的生活汙水進行處理,處理後檢測結果如下:
處理1h後,檢測得到該生活汙水的COD含量為563mg/L、氨氮含量為33.9mg/L,處理2h後,檢測得到該生活汙水的COD含量為492mg/L、氨氮含量為24.9mg/L,處理6h後,檢測得到該生活汙水的COD含量為283mg/L、氨氮含量為9.5 mg/L;處理12h後,檢測得到該生活汙水的COD含量為37.5mg/L、氨氮含量為0.52 mg/L;處理24h後,檢測得到該生活汙水的COD含量為10.6mg/L、氨氮含量為0.20 mg/L。
實施例2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於,本實施例中複合顆粒劑的組成成份不同,本實施例中複合顆粒劑的具體組成如下:
澱粉60份,活性炭25份,聚丙烯酸鈉2份,菌劑1份,胰蛋白腖6份,植物蛋白腖3份,氯化鈉2份,水300份;海綿結構的體積佔總體積的43%,該海綿結構中具有50%的碳海綿。
採用本實施例中的複合顆粒劑對實施例1中的生活汙水進行處理,處理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處理後的檢測結果如下:
處理1h後,檢測得到該生活汙水的COD含量為567mg/L、氨氮含量為32.4mg/L,處理2h後,檢測得到該生活汙水的COD含量為522mg/L、氨氮含量為22.1mg/L,處理6h後,檢測得到該生活汙水的COD含量為331mg/L、氨氮含量為8.4 mg/L;處理12h後,檢測得到該生活汙水的COD含量為59.2mg/L、氨氮含量為0.49mg/L;處理24h後,檢測得到該生活汙水的COD含量為13.1mg/L、氨氮含量為0.28mg/L。
實施例3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於,本實施例中複合顆粒劑的組成成份不同,本實施例中複合顆粒劑的具體組成如下:
澱粉62份,活性炭36份,聚丙烯酸鈉4份,菌劑3份,胰蛋白腖9份,植物蛋白腖3份,氯化鈉1份,水330份;海綿結構的體積佔總體積的46%,該海綿結構中具有90%的碳海綿。
採用本實施例中的複合顆粒劑對實施例1中的生活汙水進行處理,處理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處理後的檢測結果如下:
處理1h後,檢測得到該生活汙水的COD含量為581mg/L、氨氮含量為34.0mg/L,處理2h後,檢測得到該生活汙水的COD含量為493mg/L、氨氮含量為25.9mg/L,處理6h後,檢測得到該生活汙水的COD含量為371mg/L、氨氮含量為6.3mg/L;處理12h後,檢測得到該生活汙水的COD含量為90.1mg/L、氨氮含量為0.37 mg/L;處理24h後,檢測得到該生活汙水的COD含量為20.8mg/L、氨氮含量為0.20 mg/L。
上述實施例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並非對本發明保護範圍的限制,但凡採用本發明的設計原理,以及在此基礎上進行非創造性勞動而作出的變化,均應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