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器背光照明模板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21:40:46 1
專利名稱:掃描器背光照明模板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影象掃描器的背光照明光源,尤指一種改進通用稿件背光照明區域的掃描器背光照明模板。
目前一般影像掃描器經常使用背光模板對通明稿件進行影像掃描。在對透明稿件進行影像掃描時,須配備頂部光源提供掃描器所需的背光光源,其所使用的背光模板可分為可移動燈管式背光模板和平面光源式背光模板。由於傳統的可移動燈管式背光模板必須設計一移行機構驅動燈管的移動,故在結構較為複雜,且其體積無法縮小。因此,平面光源式背光模板勢必成為今後背光光源的發展主流。
參見
圖1,平臺式影像掃描器1的稿件承載平臺10上直接鉸接有背光模板2。在該平臺式影像掃描器1的內部設有習知的反射式掃描裝置,此裝置包括移動模板11、一對導軌12、13等機構,移動模板11承載了習知的影像感測元件,如電荷耦合元件CCD,該移動模板11可沿導軌12、13往復位移,以對放置在稿件承載平臺10上的稿件進行影像掃描。當使用該影像掃描器對放置在稿件承載平臺10上的透明稿件進行影像掃描時,可直接將背光模板2覆蓋在待掃描的透明稿件上,即可進行掃描。
背光模板2包括殼體21及底板22。目前所使用的平面光源式背光模板,主要是在殼體21與底板22之內部空間容設一對光源燈管、反射板、導光板及分光擴散板。一般而言,該光源燈管是配置在導光板兩對應的側緣上。該光源燈管所發出的光;經過導光板的導引、以及分光擴散板的擴散後,由背光模板底板22的照明區域2 3投射到掃描器1的移動模板11上,作為掃描器1掃描透明稿件時的背光光源。
背光模板2底板22的照明區域23是一透明視窗,傳統使用的照明區域形狀是根據不同的需求而設計成如
圖1所示的正方形照明區域23或是如圖2所示的矩形照明區域24、或者是其它數種不同的矩形照明區域,並且需要在稿件承載平臺10上放置一相同形狀的負片夾,才能進行透明稿件的掃描。因此,在實際使用中,必須準備多片具有不同形狀的負片夾,使用時須根據不同的照明區域的形狀更換不同的負片夾,使用極為麻煩不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改進通用稿件背光照明區域的掃描器背光照明模板。其照明區域能有效適用於多種不同形狀稿件的背光照明需要。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對稱形或非對稱形背光照明區域的掃描器背光照明模板,該照明區域配合對稱形的光源燈管,在照明區域投射出灰度均勻分布的背光光源。由於照明區域及導光板的不同設計,可滿足不同背光照明的需要。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掃描器背光照明模板,鉸接於平臺式掃描器的邊框上與其配套使用,其主要由殼體及底板組成,殼體與底板之間形成一密閉空間,其內由上而下順序地設置有反射板、導光板、數塊分光擴散板及聚光板,其特徵在於底板的中央設由透明材料製成的背光照明區域,導光板具有與底板的背光照明區域相同的對稱邊界,其兩側凸伸邊彎折成對稱的光源燈管罩與一光源燈管相配合。
本實用新型還可通過以下措施實現所述底板中央的背光照明區域為對稱形狀,背光照明區域與掃描器移動模板的運動方向平行或垂直;所述導光板具有對應於底板中央背光照明區域的對稱形狀,其對稱形狀及光源燈管的縱軸方向與掃描器移動模板的運動方向平行或垂直;所述底板中央的背光照明區域為非對稱形狀,背光照明區域與掃描器移動模板的運動方向平行;所述導光板具有對應於底板中央背光照明區域的非對稱形狀,其非對稱形狀及光源燈管的縱軸方向與與掃描器移動模板的運動方向平行;所述分光擴散板可為一塊或兩塊以上。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通過以下實施例及附圖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習用背光模板在其底部形成正方形照明區域的立體圖。
圖2、為習用背光模板在其底部形成矩形照明區域的立體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在掃描器上的立體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對稱形背光照明區域的平面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光源燈管在導光板上所產生的灰度分布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對稱形背光照明區域的平面示意圖。
圖8-11、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幾種不同的非對稱形背光照明區域的平面示意圖。
參見圖3,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一種掃描器背光照明模板3,主要應用於平臺式影像掃描器1的稿件承載平臺10上。該平臺式影像掃描器1的內部設置有反射式掃描裝置,此裝置包括移動模板11、一對導軌12、13等機構。移動模板11可沿著導軌12、13往復移動,以便對放置在稿件承載平臺10上的稿件進行影像掃描。
參見圖4、5,上述掃描器背光照明模板3,主要包括殼體31及底板32。底板32固裝在殼體31的底部,其內形成一密閉空間,底板32的中央開設由透明材料製成的對稱形背光照明區域30,在殼體31與底板32之間的密閉空間中,由上而下順序地設置有反射板33、導光板34、分光擴散板35及聚光板36。
導光板34的兩對應側緣形成對稱邊界34a、34b,恰對應於背光照明模板3底板32的對稱形背光照明區域30的邊緣。導光板34兩側凸伸邊34c、34d向上彎折成對稱的光源燈管罩,其內各裝一光源燈管41、42。光源燈管41、42所產生的光由反光板33均勻地照射於導光板34的平面上,光源燈管41、42的縱軸方向與掃描器的移動模板11的移動方向相同。
導光板34下方的分光擴散板35可對導光板34上的光作進一步均勻擴散處理,分光擴散板35下方的聚光板36,用以將由分光擴散板36所分光擴散處理過的均勻光予以聚光,經聚光處理後的光線直接投射到背光照明模板3底板32的對稱形背光照明區域30。
參見圖6,在導光板34的左側區域,越靠近第一光源燈管41,則所受其影響程度越大,而遠離第一光源燈管41的區域,所受其影響程度則逐漸減小。同理,在導光板34的右側區域,越靠近第二光源燈管42,則所受第二光源燈管42的影響程度越大,而遠離第二光源燈管42的區域,則所受其影響程度則逐漸減小。而在導光板34的中央區域34e,雖受到第一光源燈管41與第二光源燈管42的影響最小,但其同時受到兩支光源燈管41、42的共同照射,故其灰度值仍與周邊各點灰度值基本相同。
總之,雖然導光板各個區域內點的位置不同,但各點的灰度值差異不大,因此,兩支光源燈管41、42,可以在導光板34的整個平面上形成灰度均勻分布的光線。
在此實施例中,其導光板34與對稱形背光照明區域30具有對應的對稱邊界34a、34b。亦可設計成如圖7所示的形狀,其底板32的對稱形背光照明區域30a與圖5所示的對稱形背光照明區域30相互垂直呈90°。同理,導光板34的形狀亦作相應的變動,而光源燈管41、42的縱軸方向與掃描器的移動模板11的移動方向相互垂直呈90°。同樣可以提供掃瞄器所需的均勻背光光源。
參見圖8-11,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掃描器背光照明模板3的基本結構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其不同點在於其底板32上設有非對稱形背光照明區域30b、30c、30d、30e,同理,其導光板34及光源燈管41、42亦應作相應的變動。在此種非對稱形背光照明區域30b、30c、30d、30e的中央,一般較容易產生灰度分布不均勻的現象。通常情況下,一般都會在背光照明模板3中加裝一片或數片分光擴散板35,可有效地改善灰度分布不均勻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由於背光照明模板在背光照明區域及導光板上具有相互對應的不同形狀的設計,如對稱形或非對稱形的設計,故能有效適用於多種不同形狀稿件的背光照明需要,另外由於背光照明區域配合對稱形的光源燈管,能在照明區域投射出灰度均勻分布的背光光源,故可滿足不同背光照明的需要,以提供不同掃描器所需要的灰度均勻分布的背光光源,在實際應用上極具產業化的價值。
權利要求1.一種掃描器背光照明模板,鉸接於平臺式掃描器的邊框上與其配套使用,其主要由殼體及底板組成,殼體與底板之間形成一密閉空間,其內由上而下順序地設置有反射板、導光板、數塊分光擴散板及聚光板,其特徵在於底板的中央設由透明材料製成的背光照明區域,導光板具有與底板的背光照明區域相同的對稱邊界,其兩側凸伸邊彎折成對稱的光源燈管罩與一光源燈管相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掃描器背光照明模板,其特徵在於所述底板中央的背光照明區域為對稱形狀,背光照明區域與掃描器移動模板的運動方向平行或垂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掃描器背光照明模板,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光板具有對應於底板中央背光照明區域的對稱形狀,其對稱形狀及光源燈管的縱軸方向與掃描器移動模板的運動方向平行。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掃描器背光照明模板,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光板具有對應於底板中央背光照明區域的對稱形狀,其對稱形狀及光源燈管的縱軸方向與掃描器移動模板的運動方向垂直。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掃描器背光照明模板,其特徵在於所述底板中央的背光照明區域為非對稱形狀,背光照明區域與掃描器移動模板的運動方向平行。
6.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掃描器背光照明模板,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光板具有對應於底板中央背光照明區域的非對稱形狀,其非對稱形狀及光源燈管的縱軸方向與掃描器移動模板的運動方向平行。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掃描器背光照明模板,其特徵在於所述分光擴散板可為一塊或兩塊以上。
專利摘要一種掃描器背光照明模板,鉸接於平臺式掃描器;由殼體及底板組成,殼體與地板間的密閉空間設有反射板、導光板、分光擴散板及聚光板;底板中央設背光照明區域,導光板具有與底板背光照明區域相同的對稱邊界,兩側凸邊向彎折成燈管罩與一光源燈管相配合。該結構能提供不同掃描器所需要的灰度均勻分布的背光光源,且在實際應用上極具產業化的價值。
文檔編號G02B26/10GK2485669SQ0122667
公開日2002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01年6月15日 優先權日2001年6月15日
發明者黃英俊, 黃志文 申請人:力捷電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