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汙泥流化清洗濃縮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27 06:48:11 1
專利名稱:含油汙泥流化清洗濃縮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油田油泥處理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含油汙泥流化清洗濃縮器。
背景技術:
在油田採油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出現一些落地汙油給環境造成汙染,為實現固態含油汙泥的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現技術中使用的處理裝置多為流化分離濃縮設備,這種設備複雜且佔地面積大,不經濟,油泥分離處理不徹底。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便是為了克服上述缺點,而提供的一種含油汙泥流化清洗濃縮器。該裝置採用雙螺旋軸完成對固態含油汙泥的流化,清洗和分離可減少佔地面積,由於油泥處理裝置簡單,並可節省投資。
本實用新型實現方式是這樣的。
為達到上述目的的本實用新型由支架上面的油泥混合器組成,該混合箱呈梯形漏鬥狀,上埠裝有一個馬達和進泥水口,兩側壁各有一條雙螺旋軸,右側壁開有一個排液口,下埠裝有一個排泥口,該排泥口與單螺旋推進器相連。在單螺旋推進器頂端為出泥口。
所述的油泥箱混合器中心線與單螺旋推進器的中心線夾角為30~45度,油泥混合箱底角在15~20度之間。
所述的雙螺旋軸、單螺旋推進器形狀為長螺杆狀。
本實用新型工作方式是本實用新型工作時,由物料傳送機(圖未劃)經油泥進入水口,進入油泥混合箱內然後往箱內加入水和清洗劑後,再打開馬達使油泥混合箱內的雙螺旋軸啟動將混合器內的油泥充分攪拌,靜沉後,汙泥從排泥口中排出,另一部分油泥進入斜坡上的單螺旋推進器上面繼續分離,最後形成產品從出泥口流出。至此本實用新型即可完成任務。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顯著特點由於本裝置採用了梯形狀油泥混合箱,並在箱體內裝有螺旋軸,攪拌油泥,油泥在充分攪拌條件下又經斜坡狀的螺旋推進器進一步分離,使得固態含油汙泥能徹底流化、分離,綜合處理混合的汙泥,減量和無害化達90%以上,洗出汙泥含油低於3000mg/L含水低於70%,不流淌,另外本裝置佔地面積小,設備在工作時排泥口不會產生堵塞現象。
圖是本實用新結構示意圖。
圖中由1、進泥水口,2、雙螺旋軸,4、油泥混合器,5、排液口,6、排泥口,7、單螺旋推進器,8、出泥口,9、支架,10、馬達組成。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由以下實施例給出,
以下結合附圖予以說明。
圖中1,進泥水口1為一個安裝在油泥混合器4上端的油泥入口,該口與物料傳遞帶相通,(圖未劃),在進行油泥處理時,油泥可從此口進入,油泥混合器4是個用金屬材質製做而成的一個呈梯形漏鬥狀的容器,在它的側壁上鑽有一個排液孔5,此孔可將容器內油泥中的水份排出,該混合器底部平面留有一排泥口6,在油泥混合器4兩個側壁上裝有兩條雙螺旋軸2,用來攪拌油泥混合器4內需要處理的油泥,為了使所攪拌油泥能更加充分,且油泥又便於從容器內排出,特將油泥混合器4製作成梯形狀,製造時容器下端的底角在15~20度之間為宜,另外,雙螺旋軸2為長螺杆狀,兩條雙螺旋軸2夾角為15~20度,雙軸安裝時,要相互緊貼油泥混合器4的內壁,排泥口6為一個小漏鬥裝結構,它焊接在油泥混合器4最下方,用來接運混合器中經攪拌後的汙泥,並將其送到單螺旋推進器7中,繼續攪拌,而單螺旋推進器7安裝時與油泥混合器4之間彼此成30~45度夾角,目的是為了將油泥在輸送過程中的水位能沿單螺旋推進器7斜面淌下來,以便得到更純的產品,出泥口8裝在單螺旋推進器7最末端,此口所流出的汙泥較純。(含油低於3000mg/L),馬達10可帶動雙螺旋軸2轉動,單螺旋推進器7的動力,同樣通過一個馬達帶動(圖未劃)。單螺旋推進器7及油泥混合器4均固定在角支架9上面。
權利要求1.含油汙泥流化清洗濃縮器,是由支架(9)上面的油泥混合器(4)組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油泥混合器呈梯形漏鬥狀,上埠裝有一個馬達(10)和進泥水口(1),兩側壁各有一條雙螺旋軸(2),右側壁開有一個排液口(5),下埠裝有一個排泥口(6),該排泥口與單螺旋推進器(7)相連,單螺旋推進器頂端為出泥口(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汙泥流化清洗濃縮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油泥混合器(4)中心線與單螺旋推進器(7)的中心線夾角為30~45度,油泥混合器底角在15~20度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汙泥流化清洗濃縮器,其特徵在於雙螺旋軸(2)、單螺旋推進器(7)形狀為長螺杆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油田油泥處理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含油汙泥流化清洗濃縮器。本實用新型採用了由油泥混合器及雙螺旋推進器及單螺旋推進器組成的裝置,可使油泥在充分攪拌下徹底分離,另外由於分離裝置帶有斜坡,不但加速了分離時間,還節省了佔地面積,據統計,本實用新型洗出汙泥含油低於3000mg/L,含水低於70%,回收原油佔3%,使用中排泥口不堵塞,另外操作簡單,可靠性高並可節約投資,因此可廣泛用於石油開採行業。
文檔編號C02F11/00GK2801778SQ200520090608
公開日2006年8月2日 申請日期2005年4月26日 優先權日2005年4月26日
發明者張瑞成, 張立柱, 王福貴 申請人:遼河石油勘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