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子宮肌瘤和乳腺纖維瘤的中成藥及其製備方法
2023-05-27 10:41:21 1
專利名稱:治療子宮肌瘤和乳腺纖維瘤的中成藥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子宮肌瘤、乳腺纖維瘤的藥物,具體地說是以中草藥為原料製備的中成藥,本發明還涉及該藥物的製備方法。
據國內婦科病普查資料證實,子宮肌瘤、乳腺纖維瘤的發病率佔已婚婦女的5.4%和5.6%,嚴重地影響了婦女的身心健康。
目前國內外治療該病的主要方法是手術切除。手術切除對人體的整體器官造成了不可彌補的局部破壞,而且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不可避免的產生後遺症,並使患者的精神和經濟負擔加重。所以,手術切除療法不易被患者所接受。另外,中醫臨床常用的湯藥療法,患者需將草藥煮湯服用,長時間服用湯藥亦給患者造成麻煩,因此不易被患者接受。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內服純中藥製劑,能夠在短期內消除子宮肌瘤和乳腺纖維瘤,可使患者免於手術之苦。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該藥物的製備方法。
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基於祖國醫學對癥、瘕、乳硬、乳癖的發病機理的認識及治療原則,參考現代藥理研究成就,從祖國醫學寶庫中篩選出行氣化瘀、消癥滌痰、軟堅化積的中草藥,按中醫理論組方,使其協同發揮化瘀消癥的作用。其中,三稜、蓬莪朮行氣破血消癥、鱉甲、木鱉子、阿魏軟堅散結消、癖,白芥子消頑痰結聚,水蛭化瘀血消癥、癖,穿山甲具破血化癥之功並能攜諸藥通經而直達病所。諸藥配伍,能起到行氣化瘀、軟堅散結之功效,故對由氣滯血瘀、寒凝痰聚所致生的子宮肌瘤和乳腺纖維瘤起到積極而理想的治療效果,且該方劑中不含毒、劇中藥,故對人體無任何毒副作用。
一種治療子宮肌瘤和乳腺纖維瘤的中成藥,其特徵在於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製成的藥劑三稜20-30份 蓬莪朮20-25份 鱉甲10-15份 木鱉子10-15份白芥子10-15份 水蛭15-20份 阿魏5-10份 穿山甲5-10份。
本發明藥物中各原料的重量最佳配比是三稜25份 蓬莪朮20份 鱉甲10份 木鱉子10份 白芥子10份水蛭15份 阿魏6份 穿山甲6份。
將上述各藥組份製成本發明藥物的生產方法是
1、鱉甲、穿山甲分別用砂燙法燙至黃色,趁熱篩去砂,倒入醋中稍泡,撈出晾乾,後粉碎過120目篩,備用。
2、水蛭,風乾後粉碎過120目篩,備用。
3、三稜、蓬莪朮用常規法醋制;木鱉子去皮打碎、白芥子篩淨,以上四味藥物一同水煮,去渣濃縮至稠膏,趁熱加入阿魏粗粉攪均後放置,經乾燥後碾壓成細末過120目篩,備用。
上述藥物可製成片劑、蜜丸劑、水丸劑、膠囊劑等不同劑型。
服用量及方法3.5g/次,日服三次,飯前開水送服。
本發明經四家醫院266例子宮肌瘤患者臨床療效分析該組年齡24-52歲子宮肌瘤患者,肌瘤由1.5×2至5×9不等,均由B超和內查證實。其中有290例患者服藥1個月複查瘤體明顯縮小,子宮恢復正常。65例患者用藥一個月子宮肌瘤已停止生長,經二個月治療複查結果明顯縮小。11例患者經三個月治療後肌瘤明顯縮小。其中,子宮肌瘤最短消除時間為66天,最長消除時間為151天。總結上述病例,經臨床五個月內服本中藥治療子宮肌瘤,治癒率為86%,顯效率為14%,有效率為100%。
本發明經臨床治療乳腺纖維瘤256例患者,療效分析如下年齡22-58歲女性患者,其中186例用藥兩周疼痛消失,腫塊縮小,共用藥二個月。196例乳房腫塊消失,諸症消除。48例患者用藥三個月腫塊消失,諸症消除。7例患者經三個月治療腫塊明顯縮小。4例痛變中止治療。以上統計乳腺纖維瘤患者經1-5個月治療,治癒率為95.3%,有效率為98%。
本發明藥物臨床使用結果表明有見效快、治癒率高,無毒副作用,可免除手術之若,在不影響正常工作與生活的情況下得以治癒等優點。
下面介紹本發明具體實施例。
本實施例中,按下列配比稱取原料三稜20-30份 蓬莪朮20-25份 鱉甲10-15份 木鱉子10-15份白芥子10-15份 水蛭15-20份 阿魏5-10份 穿山甲5-10份。
各原料的重量最佳配比是三稜25份 蓬莪朮20份 鱉甲10份 木鱉子10份 白芥子10份水蛭15份 阿魏6份 穿山甲6份。上述每份藥物淨重為1千克。
生產方法如下先將鱉甲、穿山甲砂燙醋淬乾燥後粉碎成120目細度,另將三稜、蓬莪朮、木鱉子、白芥子一同水煮熬膏趁熱加入阿魏粗粉攪拌均,乾燥後碾細末,水蛭風乾後粉碎共同過120目篩製成細粉,將上述全部藥粉按上述用量混合後採用71℃高熱滅菌30分鐘,製得原料粉末,裝膠囊劑或制丸。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子宮肌瘤和乳腺纖維瘤的中成藥,其特徵在於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製成的藥劑三稜20-30份 蓬莪朮20-25份 鱉甲10-15份 木鱉子10-15份白芥子10-15份 水蛭15-20份 阿魏5-10份 穿山甲5-10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子宮肌瘤和乳腺纖維瘤的藥物其中各原料的重量最佳配比是三稜25份 蓬莪朮20份 鱉甲10份 木鱉子10份 白芥子10份水蛭15份 阿魏6份 穿山甲6份。
3.一種製備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成藥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先取鱉甲、穿山甲砂燙醋淬後粉碎至120目細粉,將三稜、蓬莪朮、木鱉子、白芥子一同水煮熬膏濃縮,趁熱加入阿魏粗粉攪拌均,乾燥後碾壓細末,將水蛭風乾後粉碎共同過120目篩,將上述全部粉劑組份按上述比例混均後在60-71℃溫度下進行高熱滅菌30分鐘。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子宮肌瘤和乳腺纖維瘤的中成藥及其製備方法,它是以三稜、蓬莪朮、穿山甲、鱉甲、白芥子、木鱉子、阿魏為組分,根據每味中藥的不同特性,分別以水煮濃縮成膏、風乾、燙幹,按比例粉碎配製而成,高熱滅菌製成膠囊劑、蜜丸、水丸。本發明經臨床應用子宮肌瘤366例,乳腺纖維瘤256例,結果證明具有見效快、治癒率高、無毒副作用,可免受手術之苦,在不影響正常工作與生活情況下得以治癒。
文檔編號A61P35/00GK1189352SQ9710507
公開日1998年8月5日 申請日期1997年1月31日 優先權日1997年1月31日
發明者於全義 申請人:於全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