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兩用窗式空調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17 02:52:46 2
專利名稱:冷暖兩用窗式空調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泵型窗式空調器的改進。
目前市場上的窗式空調器,雖然價格便宜,安裝維護簡單,但其噪聲大,使用溫度範圍有限。而熱泵輔助電加熱的窗式空調器均採用電熱絲,電熱管作電加熱器。前者耗電大,使用時不安全因素較多,後者雖然耗電省,使用安全,但在室外溫度零攝氏度以下時,其制熱效果較差,這兩種制熱方式都不理想。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改進現有機件布局結構,降低噪聲,並在熱泵制熱基礎上,增加PTC電加熱元件進行輔助加熱,通過微處理器控制熱泵和PTC輔助電加熱兩者協調工作。使制熱能力提高,使用溫度範圍擴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措施來實現在離心風葉與蒸發器之間安裝PTC電加熱元件進行輔助電加熱。使用大圓角折彎形冷凝器和後圍板、後面板連接,將壓縮機、風扇電機、軸流風葉圍護在內,構成整機外側部分。冷凝器位於軸流風葉內側。出風口採用下出風結構。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比較具有如下優點1、PTC電加熱器不受外界氣溫影響,制熱效率高,安全可靠,使用範圍廣。
2、通過微處理器自動控制,熱泵和PTC電加熱器協調工作。
3、通過冷凝器的熱交換空氣由正壓改為負壓,散熱均勻,提高熱交換能力。
4、壓縮機、風扇電機、軸流風葉運轉噪音被外側部分隔離在外,使傳入房間的噪音降低。
5、室內側為下出風結構,空氣循環合理,運轉噪音低。
以下本實用新型結合附圖給出實施例。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如
圖1,本實用新型由冷凝器6、後面板1、軸流風葉2、風扇電機3、壓縮機5、後圍板4、底盤8、前圍板16、離心風道9、離心風葉15、導風板13、PTC電加熱14、蒸發器12、四位電磁換向閥7、面框11、外殼10等構成。大圓角折彎形冷凝器6和後面板4、後面板1連接固定,將壓縮機5、風扇電機3、軸流風葉2圍護在內,組成外側隔離屏障。內側部分由前圍板16、離心風道9、離心風葉15、導風板13,PTC電加熱器14、蒸發器12構成。冷凝器6位於軸流風葉2內側,風扇電機3為雙出軸結構,軸的一端固定軸流風葉2,另一端穿過冷凝器6,通向內側部分,連接內側部分離心風葉15。導風板與蒸發器間安裝PTC電加熱器14,其輔助電加熱量為熱泵制熱量的1/3左右。PTC電加熱裝置上設置一次性和可復性溫度保護器。
當空調器制熱運轉時,風扇電機3運轉,帶動兩端的軸流風葉2、離心風葉15。室內側的空氣從面框11上部的進風格柵被離心風葉15吸入,先流過蒸發器12進行熱交換,然後流過PTC輔助電加熱器14被進一部加熱,進而從面框11下部的出風窗吹出。由微處理器控制熱泵和PTC電加熱器兩者協調工作,使PTC輔助電加熱在室內需要快速升溫或室外溫度較低時開啟,進行輔助電加熱。溫度越低,PTC電加熱器的輸入功率越大;當風扇停轉,PTC電加熱器的表溫升至100攝氏度時,輸入功率趨於零。並使PTC電加熱器導通與壓縮機啟動時間錯開,以避免產生較大的衝擊電流。PTC加熱裝置上設置一次性和可復性溫度保護器,使輔助制熱運行安全可靠。其製冷原理同普通窗式空調器,不再詳述。
權利要求1.一種由壓縮機、軸流風葉、風扇電機、冷凝器、四位電磁換向閥、離心風葉、蒸發器等構成的冷暖兩用窗式空調器,其特徵在於a、在離心風葉(15)與蒸發器(12)之間裝有PTC電加熱元件;b、冷凝器(6)位於軸流風葉(2)內側、冷凝器(6)、後圍板(4)、後面板(1)將軸流風葉(2)、風扇電機(3)、壓縮機(5)圍護組成隔音屏障;c、內出風採用下出風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泵型電加熱冷暖兩用窗式空調器。在普通窗式空調器的基礎上,將冷凝器置於軸流風葉內側,使通過冷凝器的冷卻空氣由正壓改為負壓,使整個冷凝器散熱均勻。冷凝器、後圍板、後面板將軸流風葉、風扇電機、壓縮機圍護,組成隔音屏障,將外側部分運轉噪音由冷凝器隔離在室外。內側部分採用合理的下出風結構設計。整機使用熱泵輔助PTC電加熱制熱,使窗式空調器的整體性能大為提高。
文檔編號F24F1/02GK2245187SQ9525069
公開日1997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1995年12月27日 優先權日1995年12月27日
發明者周登利, 胡禮文, 李曉, 王霖, 孫雪飛 申請人:杭州東寶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