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便于波紋管運動靈活性檢測的活門的製作方法
2023-06-06 06:11:46 1
專利名稱:一種便于波紋管運動靈活性檢測的活門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便于波紋管運動靈活性檢測的活門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活門性能檢測技術,具體涉及一種改進型的活門結構。
技術背景[0002]發動機在試車過程中有時會出現故障,其原因往往是活門中的波紋管組件在運動過程中卡死造成的。因此在發動機試車安裝時,必須檢測所用的活門是否存在波紋管組件卡死的問題。發明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便于波紋管運動靈活性檢測的活門,它能夠方便的檢測出其中的波紋管組件是否存在卡死的問題,從而提高發動機試車過程的安全性。[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0005]一種便于波紋管運動靈活性檢測的活門,它包括圓筒狀的蓋和閥門頭,蓋和閥門頭固定連接,所述的蓋和閥門頭形成的腔內設有波紋管組件,該波紋管組件的下端套裝有彈簧;所述的蓋的底面設有孔A,且孔A為螺紋通孔;所述的閥門頭在其與蓋的連接處設有通孔B,且孔B與波紋管組件的內部相通;[0006]在上述的一種便于波紋管運動靈活性檢測的活門中所述的波紋管組件的頭部通過銷釘與閥門頭固定連接。[0007]在上述的一種便于波紋管運動靈活性檢測的活門中所述的蓋和閥門頭的連接處設有密封墊,並且蓋和閥門頭通過墊圈及螺母固定。[0008]本實用新型的顯著效果在於通過將波紋管組件至於蓋和閥門頭的腔內,並將蓋的底部加工通孔,使得檢測用的百分表可以通過該孔進入到活門內;同時在閥門頭上加工一個與波紋管組件內部相通的通孔,通過該孔將氣體送入活門內,從而能夠推動波紋管組件在活門內運動,使得其運動狀態很容易被檢測到,一旦存在卡死的現象,將不再用於試車過程,從而提高發動機試車過程的安全性。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便于波紋管運動靈活性檢測的活門結構示意圖;[0010]圖中1.閥門頭;2.蓋;3.波紋管組件;4.彈簧;5.密封墊;6.墊圈及螺母;7.銷釘;8.孔A ;9.孔B。
具體實施方式
[0011]
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0012]如圖1所示的活門結構,蓋2為圓筒狀結構,內部中空,所述的蓋2的底面加工有孔A8,孔A8與蓋2的內腔相通,在孔A8的孔壁上加工有螺紋。[0013]在蓋2內固定安裝一個波紋管組件3,蓋波紋管組件3的C面朝向蓋2的底面,波紋管組件3的下端套裝有彈簧4。[0014]將蓋2和閥門頭1固定安裝,在安裝處貼合有密封墊5,實現兩者的密封連接,並且通過墊圈及螺母6進一步連接固定。[0015]如圖1所示,在閥門頭1與蓋2的連接處加工有一個通孔B9,該孔B9與波紋管組件3的內部相通,並且波紋管組件3的頭部通過銷釘7與閥門頭1固定連接。[0016]安裝時,首先,將波紋管組件3與閥門頭1安裝在一起,穿入銷釘7並擴口,使三者成為一體,依次將密封墊5、波紋管組件3、彈簧4 一起裝入蓋2,裝入墊圈及螺母6。擰緊螺母后,整個活門裝配完成。[0017]該活門可以靈活方便的進行內部的波紋管檢測,具體過程如下由於加工了孔 A8,因此可以將檢測用的百分表加裝一個帶有外螺紋的表座,通過表座旋入孔A8,進行螺紋安裝。[0018]由於設計了孔B9,此時通過孔B9向活門內部逐漸加氣,因此內部的波紋管組件3 由於內腔受力,左端大波紋管開始向左側運動,帶動百分表上的加長杆一起向左側運動,工作人員通過百分表可以直觀的檢查波紋管組件3運動的靈活性、運動的行程。也可以進一步檢測波紋管組件3開始動作時需要的孔B9處的控制氣壓力。
權利要求1.一種便于波紋管運動靈活性檢測的活門,它包括圓筒狀的蓋( 和閥門頭(1),蓋 (2)和閥門頭(1)固定連接,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蓋( 和閥門頭(1)形成的腔內設有波紋管組件(3),該波紋管組件(3)的下端套裝有彈簧⑷;所述的蓋(2)的底面設有孔A (8), 且孔A^)為螺紋通孔;所述的閥門頭(1)在其與蓋( 的連接處設有通孔B (9),且孔B (9) 與波紋管組件(3)的內部相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便于波紋管運動靈活性檢測的活門,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波紋管組件(3)的頭部通過銷釘(7)與閥門頭(1)固定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便于波紋管運動靈活性檢測的活門,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蓋( 和閥門頭(1)的連接處設有密封墊(5),並且蓋( 和閥門頭(1)通過墊圈及螺母(6)固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活門性能檢測技術,具體公開了一種便于波紋管運動靈活性檢測的活門。通過將波紋管組件至於蓋和閥門頭的腔內,並將蓋的底部加工通孔,使得檢測用的百分表可以通過該孔進入到活門內;同時在閥門頭上加工一個與波紋管組件內部相通的通孔,通過該孔將氣體送入活門內,從而能夠推動波紋管組件在活門內運動,使得其運動狀態很容易被檢測到,一旦存在卡死的現象,將不再用於試車過程,從而提高發動機試車過程的安全性。
文檔編號F16K1/00GK202301977SQ20112041296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6日
發明者劉兆賓, 李國棟, 梁毅, 王豔坤, 許志強 申請人: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首都航天機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