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承限位系統及限位方法
2023-06-06 02:21:16 2
軸承限位系統及限位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軸承限位系統,該限位系統包括與軸一體成型的限位凸起(1)、軸承內圈(2)和作用力傳導部(3),該作用力傳導部(3)設於該限位凸起(1)與該軸承內圈(2)之間,該軸承內圈(2)的內徑大於該限位凸起(1)的外徑。本發明還提供一種軸承限位方法。本發明所提供的軸承限位系統,安裝方便,能夠在不影響軸的強度,不影響軸承裝卸的前提下,實現對軸承內圈的有效限位,尤其適用於長軸軸承。
【專利說明】軸承限位系統及限位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申請涉及一種軸承限位系統及限位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軸承是在機械傳動過程中起固定和減小載荷摩擦係數的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撐機械旋轉體,用以降低設備在傳動過程中的機械載荷摩擦係數。按運動元件摩擦性質的不同,軸承可分為滾動軸承和滑動軸承兩類。
[0003]軸承是各類機械裝備的重要基礎零部件,它的精度、性能、壽命和可靠性對主機的精度、性能、壽命和可靠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軸承安裝到位後,還需要採取措施對軸承進行限位,以防止軸承發生位移而導致設備運轉性能降低,甚至導致機械裝備的損害。
[0004]現有技術中,對軸承內圈一側限位一般是通過在軸上設置軸肩的方式實現,在另一側對軸承內圈進行限位的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一種是通過在軸上設槽或螺紋,通過這個槽或者螺紋固定一個限位部件,進而利用該限位部件對軸承進行限位;另一種是以過盈配合的方式進行限位;第三種是利用粘接的方式進行限位;第四種是在軸端安裝軸蓋。
[0005]過盈配合和粘接的方式,可靠性差。通過在軸上設槽或者螺紋的方式,對軸承內圈進行限位,會對軸的強度造成損害,從而影響整個機械裝備的性能和運行安全。在軸端安裝軸蓋的方法,無法適用於長軸軸承。長軸軸承而言,長軸結構通常設計為錐形,距離載荷端較遠的一段通常軸徑較小。
【發明內容】
[0006]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軸承定位技術存在的可靠性差、影響軸的強度進而影響機械裝備性能和運行安全、長軸軸承限位無法適用等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軸承限位系統和限位方法。
[0007]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軸承限位系統,該限位系統包括與軸一體成型的限位凸起1、軸承內圈2和作用力傳導部3,該作用力傳導部3設於該限位凸起I與該軸承內圈2之間。該作用力傳導部3優選與該限位凸起I和該軸承內圈2相接。
[0008]作為優化,該軸承內圈2的內徑小於作用力傳導部3的最大外徑;該軸承內圈2的外徑大於作用力傳導部3的最大外徑。
[0009]該作用力傳導部3可以是鋼性部件和/或彈性部件,優選為鋼性部件。
[0010]具體來講,該鋼性作用力傳導部3包括第一鋼性部件4和第二鋼性部件5,該第一鋼性部件4位於軸承內圈2—側,該第二鋼性部件5位於該限位凸起I 一側。該第一鋼性部件4和該第二鋼性部件5之間還可設置連接該第一鋼性部件4和該第二鋼性部件5的連接部件6。作為優選,該第一鋼性部件4為鋼性環,過盈配合安裝於軸上,並與該軸承內圈相接。
[0011]作為實施方式之一,該第二鋼性部件5設有與該限位凸起I相配合的卡接部7。
[0012]作為實施方式之一,該鋼性作用力傳導部3為至少一個一體成型圓環和/或至少一個多瓣扣合圓環。
[0013]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軸承限位方法,該方法包括,以在軸上一體成型的限位凸起為著力點,在軸承的裝配位置,由遠端向近端,對軸承內圈沿軸施加徑向作用力。該限位凸起的外徑小於該軸承內圈的內徑。
[0014]作為【具體實施方式】,該軸承限位方法包括,在該限位凸起與該軸承內圈之間,設置作用力傳導部,該軸承內圈的內徑小於作用力傳導部的最大外徑,該軸承內圈的外徑大於作用力傳導部的最大外徑。
[0015]本發明實施例至少實現了如下有益效果:
[0016]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軸承限位系統,安裝方便,能夠在不影響軸的強度,不影響軸承裝卸的前提下,實現對軸承內圈的有效限位,尤其適用於長軸軸承。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軸承限位方法,操作簡單,對施工環境和施工人員素質要求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通過下面結合附圖進行的描述,本發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點將會變得更加清楚,其中:
[0018]圖1為本發明實施方式之一所提供軸承限位系統剖視圖;
[0019]圖2為本發明實施方式之二所提供軸承限位系統剖視圖;
[0020]圖3為本發明實施方式之三所提供軸承限位系統剖視圖;
[0021]圖4為本發明實施方式之四所提供軸承限位系統剖視圖;
[0022]圖中,
[0023]I為限位凸起;
[0024]2為軸承內圈;
[0025]3為作用力傳導部;
[0026]4為第一鋼性部件;
[0027]5為第二鋼性部件;
[0028]6為連接部件;
[0029]7為卡接部;
[0030]8為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0031]以下,將參照附圖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0032]參照圖1、圖2、圖3和圖4,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軸承限位系統應用於長軸軸承,其長軸為錐形,距離載荷端較遠的一段軸徑較小。本發明中,定義距離載荷端較遠、軸徑較小的一端為遠端;距離載荷端較近、軸徑較大的一端為近端。在距離軸承安裝部位一定距離設計凸起擋塊或者凸起擋環(即限位凸起1),擋塊或者擋環的外徑不大於軸承內圈2的內徑,以保證不影響軸承內圈2的安裝和拆卸。
[0033]如果在軸上設計了擋塊,可以設計一種特殊結構的鋼性環,鋼性環上開有與軸上擋塊尺寸和數量相配合的通槽和半通槽(即卡接部7),同時設計有軸向的螺紋孔。鋼性環的外徑不能大於軸承內圈的外徑,以保證鋼性環不影響軸承外圈和滾子的安裝和拆卸。[0034]首先讓鋼性環的通槽和軸上的擋塊對準,把鋼性環推到擋塊和軸承之間,然後轉動鋼性環,使半通槽和軸上的擋塊對準,並卡接。優選設計是,半通槽為L形,使鋼性環不能繼續向軸端方向移動。
[0035]同時在鋼性環上設計螺紋孔,鋼性環安裝到位之後,在鋼性環螺紋孔內擰入內六角平端緊定螺釘,擰入緊定螺釘,直至緊定螺釘抵住軸承內圈,此時繼續擰入緊定螺釘,將會使鋼性環向軸端方向移動,直至鋼性環內的半通槽和軸上的擋塊完全頂緊,此時在緊定螺釘上安裝墊圈和螺母,實現軸承內圈的完全固定。
[0036]該鋼性環既可以單獨構成作用力傳導部3,一端與擋塊卡接,另一端與軸承內圈相接。也可以與至少另一鋼性部件共同構成作用力傳導部3,該鋼性環(即鋼性部件5)作為作用力傳導部的一端,與擋塊卡接,另一鋼性部件(即鋼性部件4)作為該作用力傳導部的另一端與軸承內圈相接。鋼性部件5和鋼性部件4可以不直接相接,而是通過一連接部件6相接。只要是能夠以該限位凸起I為著力點,由遠端向近端,對軸承內圈2沿軸施加徑向作用力的結構,均可實現本發明所預期的目的。
[0037]作為一種實施方式,也可以在凸起擋塊或者凸起擋環(即限位凸起I)與軸承內圈2之間,設一彈性部件(比如彈簧)作為作用力傳導部3的一種實現方式。該彈性部件兩端,分別與限位凸起和軸承內圈相接。或者,該彈性部件只是作為作用力傳導部的一部分,與其他鋼性部件一起,共同構成作用力傳導部。比如,該彈性部件一端與該限位凸起相接,另一端與一過盈配合裝配與軸上的鋼性環相接,該過盈配合鋼性環與軸承內圈相接。以該限位凸起為著力點,實現對軸承內圈的限位。
[0038]作為一種實施方式,可以在限位凸起與軸承內圈之間安裝一個兩瓣對開的鋼性環,對開的鋼性環之間設計螺紋孔,以將對開的兩瓣連接成整圓,同時在鋼性環上設計軸向的螺紋孔。鋼性環的內徑與軸形成間隙配合,以實現鋼性環可以在軸上移動,同時保證鋼性環的外徑不大於軸承內圈的外徑,以保證鋼性環不影響軸承外圈和滾子的安裝和拆卸。
[0039]在軸承內圈安裝之後,可以安裝對開兩瓣的鋼性環,用螺栓把對開的兩瓣連接成整圓之後。在鋼性環螺紋孔內擰入內六角平端緊定螺釘,擰入緊定螺釘,直至緊定螺釘抵住軸承內圈,此時繼續擰入緊定螺釘,將會使鋼性環向軸端方向移動,直至該鋼性環與限位凸起抵接,比如,該鋼性環內的半通槽和軸上的擋塊完全頂緊,即實現軸承內圈的完全固定。此時在緊定螺釘上安裝墊圈和螺母,即實現軸承內圈的限位固定。
[0040]在以上的方案中,也可以在軸承內圈和鋼性環之間增加安裝一個過盈環,安裝完軸承之後,安裝過盈環,過盈環靠緊軸承,此時,讓緊定螺釘抵住過盈環,實現對軸承內圈固定的冗餘機械固定。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知,在其他實施方式的基礎上,增加過盈環,對實現本發明的目的也是有利的。比如,抵靠軸承內圈設置一過盈環(即鋼性部件4)後,在該過盈環和軸上的限位凸起之間,設置鋼性部件5,並將該鋼性部件5通過螺栓固定到該過盈環上。此情況下的鋼性部件5可以與輪軸長軸相適應的弧形鋼塊。在軸上的限位凸起為若干個凸塊時,該弧形鋼塊可以是與限位凸起的個數相適應的若干塊,在每個限位凸塊與過盈環之間都設獨立的弧形鋼塊;也可以是弧形鋼塊的個數少於限位凸起的個數,也就是說,有相鄰的若干限位凸塊與過盈環之間的弧形鋼塊是一體的。在軸上的限位凸起為凸環時,該弧形鋼塊的個數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擇。
[0041]對於凸起擋塊的設計可以有多重方案,除了所述方形擋塊外,也可以是圓弧形,或者不是分散的擋塊,設計成整圈的擋圈。鋼性環上通槽和半通槽的形狀也可以對應變形。
[0042]儘管已參照優選實施例表示和描述了本發明,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在不脫離由權利要求限定的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各種修改和變換。
【權利要求】
1.一種軸承限位系統,其特徵在於,該限位系統包括與軸一體成型的限位凸起(I)、軸承內圈(2)和作用力傳導部(3),該作用力傳導部(3)設於該限位凸起(I)與該軸承內圈(2)之間,該軸承內圈(2)的內徑大於該限位凸起(I)的外徑。
2.如權利要求1所述軸承限位系統,其特徵在於,該作用力傳導部(3)與該限位凸起(I)和該軸承內圈(2 )相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軸承限位系統,其特徵在於,該軸承內圈(2)的內徑小於作用力傳導部(3)的最大外徑;該軸承內圈(2)的外徑大於作用力傳導部(3)的最大外徑。
4.如權利要求1所述軸承限位系統,其特徵在於,該作用力傳導部(3)為鋼性部件和/或彈性部件。
5.如權利要求4所述軸承限位系統,其特徵在於,該作用力傳導部(3)為鋼性部件。
6.如權利要求5所述軸承限位系統,其特徵在於,該鋼性作用力傳導部(3)包括第一鋼性部件(4)和第二鋼性部件(5),該第一鋼性部件(4)位於軸承內圈(2)—側,該第二鋼性部件(5)位於該限位凸起(I) 一側。
7.如權利要求6所述軸承限位系統,其特徵在於,該第一鋼性部件(4)和該第二鋼性部件(5)之間設置有連接該第一鋼性部件(4)和該第二鋼性部件(5)的連接部件(6)。
8.如權利要求6所述軸承限位系統,其特徵在於,該第一鋼性部件(4)為鋼性環,過盈配合安裝於軸上,並與該軸承內圈相接。
9.如權利要求6所述軸承限位系統,其特徵在於,該第二鋼性部件(5)設有與該限位凸起(I)相配合的卡接部(7)。
10.如權利要求5所述軸承限位系統,其特徵在於,該鋼性作用力傳導部(3)為至少一個一體成型圓環和/或至少一個多瓣扣合圓環。
11.一種軸承限位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包括,以在軸上一體成型的限位凸起為著力點,在軸承的裝配位置,由遠端向近端,對軸承內圈沿軸施加徑向作用力,該限位凸起的外徑小於該軸承內圈的內徑。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軸承限位方法,其特徵在於,該軸承限位方法包括,在該限位凸起與該軸承內圈之間,設置作用力傳導部,該軸承內圈的內徑小於作用力傳導部的最大外徑,該軸承內圈的外徑大於作用力傳導部的最大外徑。
【文檔編號】F16C33/30GK103807300SQ201410012557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10日
【發明者】時洪奎, 郭擁軍, 楊劍秋 申請人:北京金風科創風電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