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齒跨棒距測量工裝的製作方法
2023-06-06 14:52:36 2
內齒跨棒距測量工裝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內齒跨棒距測量工裝,包括固定座、第一測量杆、第二測量杆、支撐管和百分表;固定座內腔內設有L形轉動板;第一測量杆的一端與固定座螺紋連接,另一端固定有第一球頭測頭;第二測量一端位於固定座內腔內,該端與豎板外側面接觸;第二測量杆另一端位於固定座外部,該端固定有第二球頭測頭;支撐管內設有連杆,連杆的一端與位於支撐管頂部的百分表測頭接觸,連杆另一端與橫板的上表面接觸;第一測量杆與第二測量杆同軸且位於固定座兩側,第二測量杆、轉動軸、連杆相互垂直。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內齒跨棒距測量工裝,將量棒替換為兩個球頭測頭,解決了量棒的固定問題,並通過百分表來測量齒輪,提高測量精度和測量效率。
【專利說明】內齒跨棒距測量工裝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內齒跨棒距測量工裝。
【背景技術】
[0002]齒輪的測量在實際生產中常常都是測量齒輪的公法線長度,比較精確。但由於內齒輪的特殊性,測量公法線比較困難。一般採用測量齒輪的跨棒距尺寸。是通過在圓周方向180度對角位置的兩個量棒,再通過內徑量棒來測量尺寸。但這樣一般需要兩個人,需要很長的調整時間,針對批量產品,測量效率很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內齒跨棒距測量工裝,將量棒替換為兩個球頭測頭,解決了量棒的固定問題,並通過百分表來測量齒輪,提高測量精度和測量效率。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設計一種內齒跨棒距測量工裝,包括帶內腔的固定座、平置的第一測量杆、與固定座滑動連接的第二測量杆,以及通過豎置支撐管與固定座連接的百分表;
[0005]固定座內腔內設有L形轉動板,L形轉動板包括豎置的豎板和平置的橫板,L形轉動板的轉折部與固定座通過轉動軸而軸接;
[0006]第一測量杆的一端與固定座螺紋連接,另一端固定有第一球頭測頭;
[0007]第二測量杆平置,其一端位於固定座內腔內,該端與豎板外側面接觸;第二測量杆另一端位於固定座外部,該端固定有第二球頭測頭;
[0008]支撐管內設有可沿支撐管軸向移動的連杆,連杆的一端與位於支撐管頂部的百分表測頭接觸,連杆另一端與橫板的上表面接觸;
[0009]第一測量杆與第二測量杆同軸且位於固定座兩側,第二測量杆、轉動軸、連杆相互垂直。
[0010]優選的,所述第一球頭測頭與第二球頭測頭大小相同。
[0011]優選的,所述豎板和橫板相互垂直。
[0012]優選的,所述第一球頭測頭與第一測量杆螺紋連接。
[0013]優選的,所述第二球頭測頭與第二測量杆螺紋連接。
[0014]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在於:提供一種內齒跨棒距測量工裝,將量棒替換為兩個球頭測頭,解決了量棒的固定問題,並通過百分表來測量齒輪,提高測量精度和測量效率。
[0015]測量時用兩個球頭測頭(第一球頭測頭和第二球頭測頭)來替代量棒,兩個球頭測頭分別固定於測量杆(第一測量杆、第二測量杆)上,解決了量棒的固定問題。
[0016]先預調好兩個球頭測頭的間距,測量時兩個球頭測頭分別卡在圓周方向180度對角位置的兩個齒槽內,第二球頭測頭可以隨兩個齒槽的實際間距而伸縮,並帶動第二測量杆伸縮,第二測量可以帶動豎板轉動,豎板可以帶動轉動橫板轉動,橫板可以帶動連杆移動,連杆可以帶動百分表測頭伸縮,進而可以通過百分表來測出第二球頭測頭的相對位移,先預調好兩個球頭測頭的間距通過修正,即通過加減第二球頭測頭的相對位移,就可以測出內齒跨棒距,提高了測量精度和測量效率。
[0017]球頭測頭與測量杆螺紋連接,解決了球頭測頭連接問題,同時球頭測頭直徑也可以根據不同的模數進行更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於更加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0020]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的技術方案是:
[0021]如圖1所示,一種內齒跨棒距測量工裝,包括帶內腔的固定座1、平置的第一測量杆2、與固定座I滑動連接的第二測量杆3,以及通過豎置支撐管4與固定座I連接的百分表5 ;
[0022]固定座I內腔內設有L形轉動板,L形轉動板包括豎置的豎板61和平置的橫板62,L形轉動板的轉折部與固定座I通過轉動軸63而軸接;
[0023]第一測量杆2的一端與固定座I螺紋連接,另一端固定有第一球頭測頭21 ;
[0024]第二測量杆3平置,其一端位於固定座I內腔內,該端與豎板61外側面接觸;第二測量杆3另一端位於固定座I外部,該端固定有第二球頭測頭31 ;
[0025]支撐管4內設有可沿支撐管4軸向移動的連杆41,連杆41的一端與位於支撐管4頂部的百分表5測頭接觸,連杆41另一端與橫板62的上表面接觸;
[0026]第一測量杆2與第二測量杆3同軸且位於固定座I兩側,第二測量杆3、轉動軸63、連杆41相互垂直。
[0027]所述第一球頭測頭21與第二球頭測頭31大小相同。
[0028]所述豎板61和橫板62相互垂直。
[0029]所述第一球頭測頭21與第一測量杆2螺紋連接。
[0030]所述第二球頭測頭31與第二測量杆3螺紋連接。
[0031]測量時用兩個球頭測頭(第一球頭測頭21和第二球頭測頭31)來替代量棒,兩個球頭測頭分別固定於測量杆(第一測量杆2、第二測量杆3)上,解決了量棒的固定問題。
[0032]先預調好兩個球頭測頭的間距,測量時兩個球頭測頭分別卡在圓周方向180度對角位置的兩個齒槽內,第二球頭測頭31可以隨兩個齒槽的實際間距而伸縮,並帶動第二測量杆3伸縮,第二測量可以帶動豎板61轉動,豎板61可以帶動轉動橫板62轉動,橫板62可以帶動連杆41移動,連杆41可以帶動百分表5測頭伸縮,進而可以通過百分表5來測出第二球頭測頭31的相對位移,先預調好兩個球頭測頭的間距通過修正,即通過加減第二球頭測頭31的相對位移,就可以測出內齒跨棒距,提高了測量精度和測量效率。
[0033]球頭測頭與測量杆螺紋連接,解決了球頭測頭連接問題,同時球頭測頭直徑也可以根據不同的模數進行更換。
[0034]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內齒跨棒距測量工裝,其特徵在於,包括帶內腔的固定座、平置的第一測量杆、與固定座滑動連接的第二測量杆,以及通過豎置支撐管與固定座連接的百分表; 固定座內腔內設有L形轉動板,L形轉動板包括豎置的豎板和平置的橫板,L形轉動板的轉折部與固定座通過轉動軸而軸接; 第一測量杆的一端與固定座螺紋連接,另一端固定有第一球頭測頭; 第二測量杆平置,其一端位於固定座內腔內,該端與豎板外側面接觸;第二測量杆另一端位於固定座外部,該端固定有第二球頭測頭; 支撐管內設有可沿支撐管軸向移動的連杆,連杆的一端與位於支撐管頂部的百分表測頭接觸,連杆另一端與橫板的上表面接觸; 第一測量杆與第二測量杆同軸且位於固定座兩側,第二測量杆、轉動軸、連杆相互垂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齒跨棒距測量工裝,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球頭測頭與第二球頭測頭大小相同。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內齒跨棒距測量工裝,其特徵在於,所述豎板和橫板相互垂直。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內齒跨棒距測量工裝,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球頭測頭與第一測量杆螺紋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內齒跨棒距測量工裝,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球頭測頭與第二測量杆螺紋連接。
【文檔編號】G01B5/12GK203605874SQ201320649597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6日
【發明者】宋任波 申請人:蘇州亞太金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