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荷式無內洩漏換向閥的製作方法
2023-06-06 16:51:46 2
專利名稱:卸荷式無內洩漏換向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領域中的液壓元件,特別是一種卸荷式無內洩漏換向閥的結構。
機械傳動中大量使用液壓傳遞動力,目前在液壓系統中許多場合都使用單作用油缸,而控制油缸運動多使用滑閥式換向閥。由於這類換向閥結構簡單,成本低,而被廣泛採用。滑閥式換向閥因閥杆與閥體之間存在著配合間隙,就不可避免的帶來閥的內洩漏。根據國家制定標準的規定,換向閥中立位置內洩漏量為80ml/mim,因此換向閥在中立位置時,油缸不可能長時間停留在某一位置,如新聯集團生產的新聯II型聯合收割機,割臺應用單作用油缸,由於割臺自重大,收割時割臺會自動下落,影響操作,為解決這一問題,新聯(集團)對換向閥中立位置內洩漏量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達到0.02ml/mim),這對於滑閥式換向閥是很難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設計一種卸荷式無內洩漏換向閥,克服單向閥洩漏的缺陷,並能減少液壓系統的發熱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在滑閥式換向閥上疊加連接一卸荷式液控單向閥,這種單向閥的閥體內的一端有一帶彈簧線密封的錐閥,在閥體內的另一端有一帶頂杆的控制活塞,控制活塞為中空結構,徑向有一圈卸荷環槽,環槽內有數個依卸荷壓力設定的節流小孔與活塞中空部分相通,這樣就組成了卸荷式無內洩漏換向閥。
採用這種結構,當油缸在上升過程中,控制活塞的卸荷環槽與回油通道接通,控制油卸荷,減少系統不必要功率損耗
圖1為本實用新型卸荷式液控單向閥結構剖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應用於一實例的工作原理圖圖中1閥體、2彈簧、3錐閥、4油孔、5推桿、6卸荷環槽、7節流孔、8控制活塞、9活塞中空部、10閥腔、11液壓泵、12滑閥式換向閥、13卸荷式液控單向閥、14單向節流閥、15柱塞式油缸、16收割機割臺、A1高壓油進口接頭、A2高壓油出口接頭、B1卸荷高壓油進口
以下結合附圖介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在閥體1內的一端有一帶彈簧2的錐閥3與閥體1動配合,其上有油孔4,在閥體1的另一端有一帶頂杆5的控制活塞8,活塞8與閥體1動配合,活塞8有中空部9,在活塞8上有一卸荷環槽6,數個節油孔7將中空部9與卸荷環槽6貫通,活塞8後部有閥腔10,將閥體1用螺栓固定在滑閥式換向閥12上就形成卸荷式無內洩漏的換向閥。
現結合應用於新聯收割機的實例,進一步闡述其工作原理如圖2所示,當液壓泵11輸出高壓油,操縱換向閥12手柄使換向閥12處於左位時,高壓油從換向閥A口輸出,進入卸荷式單向閥A1口,當高壓油經A1口進入閥體1內,錐閥3在油壓作用下推彈簧2左移,高壓油從A2經單向節流閥14進入柱塞式油缸15,推動活塞使割臺16上升。
操縱換向閥12手柄使換向閥12處於中位時,換向閥12的A口關閉,卸荷式液控單向閥13的錐閥3在油缸油液背壓作用下關閉,壓力油經溢流閥卸荷後回油箱,這時油缸回油通道被封閉,割臺16停留在預定位置。
操縱換向閥12手柄,使換向閥12處於右位時,壓力油從換向閥的B口輸出進入卸荷式液控單向閥13的B1口,推動控制活塞8左行,頂開錐閥3,這時油缸開始回油,同時控制活塞8上的卸荷環槽6與A1口接通,控制油卸荷,由於活塞8上的節流孔7的作用,控制活塞8始終頂開錐閥3,維持油箱回油。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運行可靠,從根本上解決了單向閥的內洩漏,和卸荷時油壓增高造成液壓系統發熱增加功率消耗的問題,是液壓系統一種新型的無內洩漏換向閥。
權利要求1.一種卸荷式無內洩漏換向閥,其特徵在於它由滑閥式換向閥(12)和卸荷式液控單向閥(13)連接組合成一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卸荷式無內洩漏換向閥,其特徵在於卸荷式液控單向閥(13)的閥體(1)內的一端有一帶彈簧(2)的與閥體動配合的錐閥(3),閥體(1)內的另一端有一帶頂杆(5)且與閥體(1)動配合的控制活塞(8)。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卸荷式無內洩漏換向閥,其特徵在於錐閥(3)上有油孔(4),錐閥(3)端部與閥體內腔呈線性密封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卸荷式無內洩漏換向閥,其特徵在於控制活塞(8)有一中空部(9),其前端徑向有一圈卸荷環槽(6)經節流孔(7)與活塞中空部(9)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卸荷式無內洩漏換向閥,其特徵在於控制活塞(8)後部有閥腔(10)。
專利摘要一種卸荷式無內洩漏換向閥,它由滑閥式換向閥和卸荷式液控單向閥連接組合而成,在卸荷式液控單向閥的閥體內的一端有一與閥體內腔動配合帶彈簧的錐閥,錐閥端與閥腔線密封,錐閥上有油孔,在閥體內的另一端有一帶頂杆且與閥體內腔動配合的控制活塞,控制活塞為中空結構,活塞前端徑向有一圈卸荷環槽,一組節流孔使環槽與活塞中空部連通。在回油時當油壓增高時可及時卸荷,減少功率損耗和系統發熱,是液壓系統一種新型的無內洩漏換向閥。
文檔編號F15B13/00GK2386234SQ9922913
公開日2000年7月5日 申請日期1999年8月9日 優先權日1999年8月9日
發明者靳定成, 任光憲, 陸樹民 申請人:淮陰機械總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