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錯過的華語愛情電影(推薦6部華語愛情電影)
2023-06-06 04:28:04 4
序
這幾年很多朋友的日子都不好過。
因為口罩病,也因為各種原因。
所以,今天推薦6部愛情電影。
儘管日子很苦,還是要多看甜蜜的電影。
這樣才會更有動力吧。
想起臺灣諧星沈玉琳在《康熙來了》的名言:
人生就是關關難過關關過。
好像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
情歌音樂:陳珊妮 - 後來 我們都哭了
01
獨自等待
我每年都會看一遍《獨自等待》。
它是我心中的愛情片經典。
要麼好好活著,要麼趕緊去死。
就衝這句臺詞,都可以讓人振奮起來。
夏雨飾演的陳文完美詮釋了一個小年輕的生活狀態。
和朋友開著古董店,衣食無憂,與狐朋狗友打遊戲打麻將喝大酒,嚮往美好而浪漫的愛情,卻又不願面對很多現實的問題。
他一直想當個作家,雖然自己也沒寫過什麼像樣的作品。
而他寫的那些恐怖小說,大概也沒什麼看頭,所以總是被各種編輯部退稿。
真正的作品終歸要來自生活。
夢中情人出現的時候,以為自己找到了真愛,其實真愛一直就在自己身邊。
好像很多愛情故事不可避免地都會出現這種設定。
其實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概率也是頻頻發生,人們總是一笑而過地用「當局者迷」來迴避問題的本質。
殊不知愛情就這樣從身邊悄悄溜走。
所以《獨自等待》最後的文案就是:
獻給從你身邊悄悄溜走的人。
需要說明的是,如今很多愛情電影都喜歡在結束後打出一句金句文案,讓觀眾屏攝傳播。
其實很多文案都是為了金句而金句,和電影本身沒什麼關係。
但《獨自等待》從來不是,這麼多年鮮有一部描述年輕人的電影能超越它。
影片中穿插了很多流行歌曲,比如花兒樂隊的《Miss you》,許巍的《藍蓮花》,黑棒的《非典型女友》,羽泉的《奔跑》等等。
它們和片中的文案一樣,之於電影都是恰如其分的感覺,而不是為了歌手打歌硬要加入的。
還有,夏雨再片中的衣著也是我和很多朋友們喜歡的。
襯衣、休閒西裝加牛仔褲以及板鞋。
這麼多年過去了,也不會覺得過時,反而覺得蠻好。
02
意亂情迷
在我看來,《意亂情迷》和《獨自等待》的調性有些像。
但並非一個等級的,它要略遜一籌。
但不影響它的好。
最早看這部片是因為主演林申。
一個痞帥痞帥的小夥子,戴耳釘,永遠都是一身合體的西裝,笑起來有些壞。
完美詮釋了「斯文敗類」這個詞。
可能我的表達有些不敬,得罪得罪。
《意亂情迷》也是一個大男孩的主線,穿插了身邊幾個朋友。
喜歡自己的女孩就在身邊,可是卻一直想追求得不到的女神。
影片中幾個朋友的設定很有意思。
幾個性格各異的哥們,一個傻傻的直男,每天的工作是討好老闆的小三。結果最後和老闆的小三發展成了真愛。
一個看似不確定自己性取向的老弟。專業是服裝設計,臺灣演員的口音讓他的娘娘腔顯得並沒有那麼令人厭惡。最後也找到了自己的真愛,是女性。
或許是為了強調男主的純情,《意亂情迷》設置了一個有錢又帥氣的反派,即女神的男友。
這個反派的特點就是花心,而且不想承擔任何責任,很好地襯託出了男主。
不知道是不是角色較多的原因,感覺導演在男主塑造上沒有花費太多筆墨。
就只知道他有份乙方的工作,有時會做一些客戶調研類的工作。其他也沒有太多闡述。
《意亂情迷》我不喜歡的點是,它讓男主把紅玫瑰與白玫瑰都得到了。
這就有些誇張了,畢竟男主不過是個普通人而已,並沒有那麼大的魅力。
我欣賞的是《意亂情迷》呈現的那種狀態。
就是有些年輕人就是這樣理解生活,理解愛情的。
你可以看不慣,或者也可以感同身受,但都不影響這樣一個群體的存在。
03
花樣年華
說到華語愛情,怎能少了王家衛。
而《花樣年華》稱得上他的經典代表作。
梁朝偉與張曼玉飾演的角色本是沒有交集的人。
各有各的家庭,然而情愫就在鄰裡之間的接觸過程中產生了。
兩人開始單獨約飯,聊天投機,各自欣喜。
回家的時候要避嫌,不能一起下車。
影片很妙的一個設定是,兩人的愛人居然在一起了。
似乎是在做著某種暗示,我的老公跟你的老婆好了,那我們要不要報復一下。
它呈現了一種道德困境。
很多人容易被道德底線的人所影響,即使身邊有很多優秀的榜樣,都不會去學習。反而會頻頻對標最差的那個人。
《花樣年華》有段很經典的對白,如果我多一張船票,你願不願意跟我走。
其實答案已經在心裡了,表白,只是一種感受的表達。
因為明明知道,兩個人並沒有未來。
一如影片中常常出現兩個人在牆角的對視,欄杆的影子映照在牆上,仿佛牢籠。
困住的正是這樣一對愛而不得的痴男怨女。
有人說,王家衛拍的所有電影都是四個字:
回不去了。
《花樣年華》亦是如此。
所以,愛情真的有來過嗎?
04
誰先愛上他的
《誰先愛上他的》是今天6部中最為小眾的電影。
本身臺灣電影的在內地大多無法上映,加上這部片的題材較為敏感,看過的人就更少了。
一個男人因病離世,丈夫把百萬保險金都給了小三。
而且小三居然是個男的。
這真相讓妻子完全無法接受。
雖然她已經意識到自己和丈夫的感情出現了問題,但是沒有想到自己的競爭者居然是男性。
妻子從難過漸漸轉變為憤怒,她無法理解丈夫,也無法理解這個男小三。
她在意的是,和丈夫的愛,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消失的。
她甚至道德綁架了兒子,讓兒子去恨小三,因為是小三拆散了自己的家庭。
可是當兒子認識了小三以後,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小三悲傷地告訴了兒子自己的愛情真相:
你知道什麼是一萬年嗎?
當有一個人跟你說,他想當正常人
然後就離開了你
從那一天開始之後的每一天
就是一萬年
原來最先在一起的是父親和小三。
只是為了大眾眼中的「正常」,他們分手了。
之後結婚生子,就此相忘於江湖。
可隨著絕症的出現,父親選擇了「為自己活一次」。
這是一次大膽的冒險。
它似乎在進行著某種宣判,即使全世界都不支持我,至少我還有你。
《誰先愛上他的》正是全片最重要的題眼。
而它講故事的方式與角度也很特別。
先是從妻子的角度,讓大家跟著含辛茹苦的家庭主婦視角去討伐出軌的老公。
可隨著故事的深入探討,又發現妻子其實才是小三,老公是為了世俗而選擇異性。
當我們感慨真愛的時候,體會到老公的不容易。
同時也為妻子的人生感到一抹悽涼,畢竟她才是最無辜的那個人。
而電影也並未做出審判或是價值引導,只是任由生活發生、延續。
所有人都終將回歸生活,美好又殘酷。
05
大話西遊
《西遊記》的故事我們從小看到大。
卻從來沒人想到講一個孫悟空的愛情故事。
要知道,在此之前,也就唐僧和女兒國國王有過緋聞。
紫霞仙子實在是太美了。
一舉一動一回眸都美。
她堅定地期許著自己的愛情:
我知道有一天,他會在一個萬眾矚目的情況下出現,身披金甲戰衣,腳踏七色雲彩來娶我。
她喜歡的至尊寶,即使反覆傷害她,也不介意。
就算最為難過的時候,也只會在對方心裡留下一滴眼淚。
《大話西遊》流傳最廣的那個「一萬年」告白。
感動了紫霞,感動了無數影迷。
卻無法顛覆一個渣男的形象設定。
原來愛一個人是這麼痛苦,原來所有人都要學著自己長大。
喜劇的內核,是悲劇。
《大話西遊》的內核,是悲傷西遊。
06
消失的情人節
你身邊一定有丟三落四的朋友。
他們常常丟東丟西,被朋友嘲笑。
這部電影的女主,丟了「一天」。
故事要從頭開始講。
女主是急性子,幹什麼事情都比別人著急。
唱歌搶拍、玩遊戲反映過快、就連拍照都搶先閉眼。
男主是個慢性子的公交車司機。
做什麼事都慢半拍。
發令槍響了才出發,石頭剪刀布永遠被嫌棄,連蚊子都打不到。
可是情人節那天,他發現世界靜止了。
自己卻能自由行走,原來多年的慢半拍,讓他比別人多出了一天。
於是他選擇了與暗戀多年的女主共度一天。
《消失的情人節》帶有臺灣小清新電影的一貫浪漫。
很多橋段包括配角的設定都能觸動人心。
壁虎爺爺的設定充滿了童話色彩,可是在這裡又不會違和。
當你看到男主女主歷經波折,終於相認的時候。
你會不由自主地跟著歡樂又大哭。
那些急性子與慢半拍的故事,在不同城市不斷上演。
只是縮影而已。
至於消失的那一天,其實也沒那麼重要啦。
尾聲
個人原因,最近重看一些書。
又開始看雙雪濤的《飛行家》。
再次被他的自序打動:
實話說,不是被別的什麼鼓勵,而是感覺到,這個世界如果有人在看小說集,就說明這個世界還沒有糟糕到難以收拾的地步,當然不一定非得看我的,看誰的都行。
每次看,都覺得挺通透的。
我書我寫,我書寫,存在即合理。
表達與傳播是兩回事。
書寫能夠讓我更加通透,保持思考的習慣。
哪怕偏執,也是一個略懂多一點的偏執吧。
電影播放完成,所有感想都存在於觀眾心中。
並無標準,並無對錯。
這與很多事物都是相通的。
有人在看關於電影的文字,就挺好,也不必是看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