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自動上漆機的校正裝置製造方法
2023-06-19 07:22:41 1
筷子自動上漆機的校正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筷子自動上漆機的校正裝置,包括機架,機架上設有漆鬥,漆鬥的一側設有推桿組,漆鬥與推桿組之間設有校對件。本實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結構合理,使用方便,能夠自動使筷子送入漆鬥中進行上漆操作,實現了自動上漆的效果,在將筷子送入漆鬥中進行上漆操作的過程中能夠自動校正筷子的位置,使筷子能夠排布均勻進行上漆操作,提高了筷子的上漆精度,提高了筷子上漆成品的質量,免去了人工操作的方式,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筷子上漆的工作效率,提高了生產效率,實際應用效果好,利於推廣。
【專利說明】筷子自動上漆機的校正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筷子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筷子自動上漆機的校正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筷子加工機械設備當中,半自動鋸平機、自動印花機、斜坯機、竹鏟瓢自動成型機等機械設備都較為成熟,衛生筷成型機、削筷成型機、筷子全自動密封包裝機等全自動生產設備都很完備,一次性筷子不要求進行上漆,但是工藝筷子為了保持筷子的光滑、不褪色、使用長久安全,則要求有嚴格的上漆工藝。在現有的筷子加工設備中,缺乏對筷子進行上漆的加工設備,大多數筷子加工企業的加工設備非常落後,並且還有一些是以手工作坊的形式進行加工,不僅效率低,而且產品質量差異性大,筷子加工機械自動化方面的研究還非常欠缺,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該產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在筷子上漆工藝環節,都是以人工上漆方式生產,不僅效率低,而且對工人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上漆工藝環節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制約筷子製造產業進一步發展的技術瓶頸,通常來說,通過人工上漆方式上漆的筷子由於人工操作的不穩定性,操作工人把持筷子的時候不能夠保持筷子排布均勻,從而會導致筷子在上漆的時候造成上漆不均勻的效果,導致上漆的精度降低,從而導致了筷子上漆成品質量的下降,實際應用效果較差。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筷子自動上漆機的校正裝置,結構合理,使用方便,能夠自動使筷子送入漆鬥中進行上漆操作,實現了自動上漆的效果,在將筷子送入漆鬥中進行上漆操作的過程中能夠自動校正筷子的位置,使筷子能夠排布均勻進行上漆操作,提高了筷子的上漆精度,提高了筷子上漆成品的質量,實際應用效果好,滿足了人們的需求。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採用的技術方案:這種筷子自動上漆機的校正裝置,包括機架,機架上設有用於對筷子進行上漆的漆鬥,漆鬥的一側設有用於將筷子推入漆鬥進行上漆操作的推桿組,推桿組安裝在機架上,漆鬥與推桿組之間設有用於將筷子校正位置便於推桿組將筷子推入漆鬥的校對件,校對件安裝在機架上。
[0005]校對件包括兩個相互嵌合且在橫向上可相對移動的上校對杆和下校對杆,上校對杆上設有一組第一固定塊,下校對杆上設有一組第二固定塊,第一固定塊和第二固定塊之間呈相互交錯排列設置,第一固定塊和第二固定塊的前後兩側上均安裝有圓臺,圓臺通過螺栓分別活動連接在第一固定塊和第二固定塊上,圓臺底面的直徑小於頂面的直徑。
[0006]推桿組上連接有用於容置筷子的料鬥,料鬥安裝在機架上,料鬥內分布有一組呈排列設置的嵌塊,相鄰兩個嵌塊之間留有用於容置單個筷子的空隙,嵌塊設置在推桿組和校對件之間,嵌塊固定在機架上,嵌塊的頂面呈三角形狀設置。
[0007]漆鬥上靠近推桿組的一端內側設有用於容納漆料的容置槽,容置槽內設有用於將容置槽內的漆料提升至漆鬥內的升降板,升降板上連接有用於驅動升降板在容置槽內做上下運動的第一氣缸,第一氣缸安裝在漆鬥的側面上。
[0008]漆鬥上靠近推桿組的一端外壁上連接有一組固定片,固定片通過可拆卸卡扣固定在漆鬥上,固定片上開有用於讓筷子穿過固定片延伸至漆鬥內的通孔,通孔內安裝有用於刮除筷子上多餘漆料的刮漆皮圈。
[0009]推桿組上連接有用於驅動推桿組運動的第二氣缸,漆鬥上連接有用於驅動漆鬥在機架上運動的第三氣缸。
[0010]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是:先將成堆筷子置入到料鬥內,單個筷子分別落入到嵌塊之間的空隙內,第二氣缸驅動推桿組向筷子推動,當筷子頭端被推動到校對件上時,上校對杆和下校對杆分離,筷子頭端穿過校對件進入到漆鬥內,當筷子的尾端被推動到校對件上時,上校對杆和下校對杆嵌合,上校對杆和下校對杆上的圓臺將位置不正的筷子校對調整到正確的位置,使筷子呈平行排列狀態分布,然後啟動第三氣缸,第三氣缸啟動將漆鬥向內推送,推送完畢後,筷子穿過通孔延伸至漆鬥內,然後第一氣缸啟動帶動升降板從容置槽內升起,升降板將漆料從容置槽內帶出使筷子進行上漆操作,上漆完畢後,第一氣缸帶動升降板在容置槽內下降,漆料被帶回容置槽內,第三氣缸驅動漆鬥向外運動使筷子脫離漆鬥,當漆鬥脫離筷子時刮漆皮圈在漆鬥上滑動將筷子上多餘的漆料刮除,完成筷子自動上漆的過程。
[0011]本實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筷子自動上漆機的校正裝置,結構合理,使用方便,能夠自動使筷子送入漆鬥中進行上漆操作,實現了自動上漆的效果,在將筷子送入漆鬥中進行上漆操作的過程中能夠自動校正筷子的位置,使筷子能夠排布均勻進行上漆操作,提高了筷子的上漆精度,提高了筷子上漆成品的質量,免去了人工操作的方式,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筷子上漆的工作效率,提高了生產效率,實際應用效果好,利於推廣。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俯視圖;
[0014]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後側結構示意圖;
[0015]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A部分放大圖;
[0016]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B部分放大圖;
[0017]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C部分放大圖;
[0018]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D部分放大圖;
[0019]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校對件的獨立機構示意圖;
[0020]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嵌塊和校對件的配合結構示意圖;
[0021]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漆鬥的獨立結構示意圖。
[0022]附圖標記說明:機架1,漆鬥2,推桿組3,校對件4,上校對杆5,第一固定塊5-1,下校對杆6,第二固定塊6-1,圓臺7,螺栓7-1,料鬥8,嵌塊9,空隙10,容置槽11,升降板12,第一氣缸13,固定片14,可拆卸卡扣15,通孔16,刮漆皮圈17,第二氣缸18,第三氣缸19。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4]參照附圖:本實施例中的筷子自動上漆機的校正裝置,包括機架1,機架I上設有用於對筷子進行上漆的漆鬥2,漆鬥2的一側設有用於將筷子推入漆鬥進行上漆操作的推桿組3,推桿組3安裝在機架I上,漆鬥2與推桿組3之間設有用於將筷子校正位置便於推桿組3將筷子推入漆鬥2的校對件4,校對件4安裝在機架上I。
[0025]校對件4包括兩個相互嵌合且在橫向上可相對移動的上校對杆5和下校對杆6,上校對杆5上設有一組第一固定塊5-1,下校對杆6上設有一組第二固定塊6-1,第一固定塊5-1和第二固定塊6-1之間呈相互交錯排列設置,第一固定塊5-1和第二固定塊6-1的前後兩側上均安裝有圓臺7,圓臺7通過螺栓7-1分別活動連接在第一固定塊5-1和第二固定塊6-1上,圓臺7底面的直徑小於頂面的直徑。
[0026]推桿組3上連接有用於容置筷子的料鬥8,料鬥8安裝在機架I上,料鬥8內分布有一組呈排列設置的嵌塊9,相鄰兩個嵌塊9之間留有用於容置單個筷子的空隙10,嵌塊9設置在推桿組3和校對件4之間,嵌塊9固定在機架I上,嵌塊9的頂面呈三角形狀設置。
[0027]漆鬥2上靠近推桿組3的一端內側設有用於容納漆料的容置槽11,容置槽11內設有用於將容置槽11內的漆料提升至漆鬥2內的升降板12,升降板12上連接有用於驅動升降板12在容置槽11內做上下運動的第一氣缸13,第一氣缸13安裝在漆鬥2的側面上。
[0028]漆鬥3上靠近推桿組3的一端外壁上連接有一組固定片14,固定片14通過可拆卸卡扣15固定在漆鬥2上,固定片14上開有用於讓筷子穿過固定片14延伸至漆鬥2內的通孔16,通孔16內安裝有用於刮除筷子上多餘漆料的刮漆皮圈17。
[0029]推桿組3上連接有用於驅動推桿組3運動的第二氣缸18,漆鬥2上連接有用於驅動漆鬥2在機架I上運動的第三氣缸19。
[0030]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是:先將成堆筷子置入到料鬥8內,單個筷子分別落入到嵌塊9之間的空隙10內,第二氣缸18驅動推桿組3向筷子推動,當筷子頭端被推動到校對件4上時,上校對杆5和下校對杆6分離,筷子頭端穿過校對件4進入到漆鬥2內,當筷子的尾端被推動到校對件4上時,上校對杆5和下校對杆6嵌合,上校對杆5和下校對杆6上的圓臺7將位置不正的筷子校對調整到正確的位置,使筷子呈平行排列狀態分布,然後啟動第三氣缸19,第三氣缸19啟動將漆鬥2向內推送,推送完畢後,筷子穿過通孔16延伸至漆鬥2內,然後第一氣缸13啟動帶動升降板12從容置槽11內升起,升降板12將漆料從容置槽11內帶出使筷子進行上漆操作,上漆完畢後,第一氣缸13帶動升降板12在容置槽11內下降,漆料被帶回容置槽11內,第三氣缸19驅動漆鬥2向外運動使筷子脫離漆鬥,當漆鬥2脫離筷子時刮漆皮圈17在漆鬥2上滑動將筷子上多餘的漆料刮除,完成筷子自動上漆的過程。
[0031]漆鬥2位於推桿組3的一側,通過第三氣缸19漆鬥2能夠在推桿組該側做來回往復運行,漆鬥2通過來回往復運動使筷子進行上漆操作,推桿組3用於將筷子推進漆鬥2內,推桿組3是由一組相互連接的推桿組成,推桿之間呈平行排列設置,在推桿組3與漆鬥2之間具有校對件4,在筷子成堆放入料鬥8後,單個筷子嵌入到嵌塊9之間的空隙10內,由於嵌塊9的頂面呈三角形狀設置,這樣筷子就不會卡在嵌塊9的頂部,而是會直接落入到嵌塊9之間的空隙10內,由於筷子嵌入空隙10後筷子的方向會有所偏差,此時,校對件4中的上校對杆5和下校對杆6拉開分離,通過氣缸拉開,也可以通過電機驅動拉開,拉開後第一固定塊5-1和第二固定塊6-1上的圓臺7之間距離拉開,這樣,嵌入到空隙10中的筷子偏差範圍落入到第一固定塊5-1和第二固定塊6-1上的圓臺7之間的距離內,這樣筷子頭端被推桿組3推動穿過校對件4,當篌子頭端穿過校對件4後,氣缸或者電機驅動上校對杆5和下校對杆6進行嵌合,第一固定塊5-1和第二固定塊6-1上的圓臺7之間的距離減小,在圓臺7縮小間距的過程中,圓臺7將穿過校對件4的筷子調整到正確的位置,相鄰的筷子被調整為平行狀態,然後在推桿組3的作用下,筷子被整齊推入到漆鬥2中,螺栓7-1將圓臺7限位在第一固定塊5-1和第二固定塊6-1上,圓臺7能夠自身旋轉,使圓臺7能夠調節筷子的位置,當筷子被推入到漆鬥2中後,第一氣缸13啟動驅動升降板12上升,由於漆料為液體狀態,這樣漆料在升降板12的帶動作用下從容置槽11內上升到漆鬥2內,從而讓筷子沒入到漆料內實現了上漆效果,上漆完畢後,第一氣缸13驅動升降板12下降,漆料就隨著升降板12重新回歸到容置槽11內,上漆完畢後,漆鬥2向外側移動,筷子從漆鬥2中退出,在筷子退出的過程中,固定片14上通孔16內的刮漆皮圈17將筷子上多餘的漆料刮除掉,刮漆皮圈17可以是橡膠圈,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彈性作用的材料圈,可拆卸卡扣15用於固定住固定片14,可拆卸卡扣15拆卸下來時固定片14也能夠隨之拆卸,便於安裝維護,能夠使固定片14變成可拆卸固定片17。
[003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特點是:能夠自動使筷子送入漆鬥2中進行上漆操作,實現了自動上漆的效果,在將筷子送入漆鬥2中進行上漆操作的過程中能夠自動校正筷子的位置,使筷子能夠排布均勻進行上漆操作,提高了筷子的上漆精度,提高了筷子上漆成品的質量,免去了人工操作的方式,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筷子上漆的工作效率,提高了生產效率,實際應用效果好,利於推廣。
[0033]雖然本實用新型已通過參考優選的實施例進行了圖示和描述,但是,本專業普通技術人員應當了解,在權利要求書的範圍內,可作形式和細節上的各種各樣變化。
【權利要求】
1.一種筷子自動上漆機的校正裝置,包括機架(I),其特徵在於:所述機架(I)上設有用於對筷子進行上漆的漆鬥(2),所述漆鬥(2)的一側設有用於將筷子推入漆鬥進行上漆操作的推桿組(3),所述推桿組(3)安裝在機架(I)上,所述漆鬥(2)與推桿組(3)之間設有用於將筷子校正位置便於推桿組(3)將筷子推入漆鬥(2)的校對件(4),所述校對件(4)安裝在機架上(I)。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筷子自動上漆機的校正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校對件(4)包括兩個相互嵌合且在橫向上可相對移動的上校對杆(5 )和下校對杆(6 ),所述上校對杆(5 )上設有一組第一固定塊(5-1),所述下校對杆(6)上設有一組第二固定塊(6-1),所述第一固定塊(5-1)和第二固定塊(6-1)之間呈相互交錯排列設置,所述第一固定塊(5-1)和第二固定塊(6-1)的前後兩側上均安裝有圓臺(7),所述圓臺(7)通過螺栓(7-1)分別活動連接在第一固定塊(5-1)和第二固定塊(6-1)上,所述圓臺(7)底面的直徑小於頂面的直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筷子自動上漆機的校正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推桿組(3)上連接有用於容置筷子的料鬥(8 ),所述料鬥(8 )安裝在機架(I)上,所述料鬥(8 )內分布有一組呈排列設置的嵌塊(9),相鄰兩個嵌塊(9)之間留有用於容置單個筷子的空隙(10),所述嵌塊(9)設置在推桿組(3)和校對件(4)之間,所述嵌塊(9)固定在機架(I)上,所述嵌塊(9)的頂面呈三角形狀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筷子自動上漆機的校正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漆鬥(2)上靠近推桿組(3 )的一端內側設有用於容納漆料的容置槽(11),所述容置槽(11)內設有用於將容置槽(11)內的漆料提升至漆鬥(2)內的升降板(12),所述升降板(12)上連接有用於驅動升降板(12)在容置槽(11)內做上下運動的第一氣缸(13),所述第一氣缸(13)安裝在漆鬥(2)的側面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筷子自動上漆機的校正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漆鬥(2)上靠近推桿組(3)的一端外壁上連接有一組固定片(14),所述固定片(14)通過可拆卸卡扣(15)固定在漆鬥(2)上,所述固定片(14)上開有用於讓筷子穿過固定片(14)延伸至漆鬥(2)內的通孔(16),所述通孔(16)內安裝有用於刮除筷子上多餘漆料的刮漆皮圈(17)。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筷子自動上漆機的校正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推桿組(3)上連接有用於驅動推桿組(3 )運動的第二氣缸(18 ),所述漆鬥(2 )上連接有用於驅動漆鬥(2 )在機架(I)上運動的第三氣缸(19)。
【文檔編號】B05C13/02GK203830208SQ201420274706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7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7日
【發明者】吳邦平, 吳定濤 申請人:慶元縣新華機械製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