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生產猴頭菇的方法及其專用培養基的製作方法
2023-06-19 00:00:51 3
專利名稱:一種生產猴頭菇的方法及其專用培養基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生產食用菌的方法及其專用培養基,特別涉及一種生產猴頭菇的方法及其專用培養基。
背景技術:
目前,食用菌已是人們日常生活餐桌上的常見品,市場上各類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種類很多。但是,人工栽培的食用菌所需培養基需要大量木材。我國香菇產區福建、江西等地,大量栽培食用菌,森林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而且破壞還在繼續。
猴頭菇(Hericium erinaceus),擔子果塊狀,直徑5-10釐米。子實體肉狀,新鮮時全白,幹後淺褐色。猴頭菇野生於櫟樹、柞樹、胡桃樹等,可寄生、腐生和半腐生。猴頭菌以它的形狀類似猴頭而得名,是一種珍貴的野生食用菌,與燕窩、魚翅、海參並稱為四大名菜。猴頭菇不僅是美味的食品,也是公認的具有明顯抗腫瘤和提高肌體免疫功能作用的保健食品。
猴頭菇的常規培養方法是固體培養法,一般利用塑膠袋裝,培養基中需要有一定含量的木屑。
發明創造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液體培養生產猴頭菇的方法及其專用培養基。
本發明所提供的猴頭菇液體培養基,基本上由下述含量的組分組成玉米粉 3-7g/L豆餅粉 3-7g/L麩皮3-7g/L馬鈴薯 30-50g/LKH2PO42-4g/LMgSO40.5-1.5g/L維生素B10.1-0.5g/L酵母粉 1-3g/LCaCO31-4g/L茶葉提取物 30-50mL蔗糖15-20g/L水 1000mL
pH 5.8-6.2其中,該猴頭菇液體培養基的優選配方為玉米粉 5g/L豆餅粉 5g/L麩皮 5g/L馬鈴薯 50g/LKH2PO43g/LMgSO41g/L維生素B10.1g/L酵母粉 2g/LCaCO35g/L茶葉提取物 50mL蔗糖 20g/L水 1000mLpH 6.0-6.2本發明所提供的生產猴頭菇的方法,是將猴頭菇(Hericium erinaceus)菌種接入上述猴頭菇液體培養基中,經培養得到猴頭菇子實體。
所述猴頭菇菌種可為一級菌種、二級液體搖瓶菌種或種子罐培養菌種,優選為種子罐培養菌種。猴頭菇菌種接入上述猴頭菇液體培養基中,在28-30℃靜置培養,得到猴頭菇子實體。
該方法中,可採用無毒塑料或玻璃瓶容器盛放上述猴頭菇液體培養基。
一般其它方法培養食用菌,子實體生長期間培養溫度需降低,而該方法可一直在高溫甚至30℃培養猴頭菇,子實體仍生長得很好,適合夏天高溫栽培。
利用本發明的方法可大規模生產猴頭菇,主要原料以糧食加工副產品為基質,不需要添加木屑,不需木材粉碎消毒工藝,可節約大量木材及人工。
本發明的方法出菇快,如果從一級菌種開始計算,生產一批菇需30-40天。如果生產流水線式,無需搖瓶以前的過程,直接從發酵罐取部分發酵液做菌種,無需長時間的菌絲生長時間,只要條件掌握好,只需20天即能出一批菇,還可連續培養,一年四季均可生產。所採用的無毒塑料或玻璃瓶容器,擺放方便,可多次重複使用,消毒方便,可以工業化生產。
本發明的方法成本低,工藝簡單,便於管理,節省人力物力,不需木材,廢渣可做飼料或肥料,減少環境汙染。目前,猴頭菇,特別是鮮猴頭菇市場潛力很大,具有廣闊的工業前景。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猴頭菇的生產猴頭菇的生產過程包括以下步驟1、菌種分離(1)菌種菌種(母種)為市售新鮮猴頭菇。
(2)培養基菌種分離培養基為常規土豆培養基,其具體成分和含量如下土豆 200g/LKH2PO43g/LMgSO41g/L維生素B10.5g/L蔗糖 20g/L碳酸鈣1g/L瓊脂 10g/L水1000mLpH6.0-6.2將上述常規土豆培養基製成斜面試管固體培養基。其中,土豆加工過程為將上述重量的土豆煮熟後,去皮,切碎,加水攪碎,取汁,加入培養液中。
(3)菌種分離取新鮮猴頭菇表面清理乾淨,在超淨工作檯無菌條件下,用手掰開,用無菌鑷子從猴頭菇中心部位取豌豆大小組織塊置入裝有土豆培養基的試管中。接種後的試管於培養箱中30℃恆溫培養。約48小時以後組織塊周圍長出白色菌絲。待菌絲長到1釐米左右時再取菌絲尖端部分(連同部分培養基)轉接到新的試管培養基中。反覆繼代轉接3次,為菌種馴化階段。這樣,菌絲繁殖時生長會加快,得到一級菌種,於4℃冰箱保存備用。
2、菌種活化將保藏的一級菌種用上述常規土豆培養基於30℃培養活化2-3次,每次需5-7天菌絲長滿。
3、菌種的擴大培養將一級菌種轉入裝有100mL液體土豆汁培養基(不含瓊脂的常規土豆培養基)的250ml三角瓶中,30℃,120轉/分培養3天,搖瓶液體培養基中長滿菌絲球,得到二級菌種。
4、猴頭菇栽培(1)發酵培養基發酵培養基成分如下(g‰)玉米粉 5豆餅粉 5麩皮 5馬鈴薯 50KH2PO43MgSO41維生素B10.1-0.5酵母粉 1CaCO35茶葉提取物 50mL蔗糖 20水 1000mLpH 6.0-6.2其中,茶葉提取物的製備過程為,取普通綠茶1克加50毫升60-80℃的熱水,浸泡30分鐘後,過濾,得到的濾液即為茶葉提取物。茶鹼使菌絲生長速度快,粗壯。
馬鈴薯加工為煮熟,去皮,加水攪碎,加入液體培養基中。
以8-10%的接種量把搖瓶中的二級菌種轉入體積為50升的種子罐,28℃,150轉/分發酵3天後轉入1-2噸發酵罐,在28℃,150轉/分,培養3天後,分裝入無菌的塑料瓶中,蓋好蓋,一切過程在無菌條件下進行。塑料瓶體積為1升左右,瓶口直徑8-10釐米。菌絲髮酵液的體積為塑料瓶體積的1/3。容器蓋使用透氣的紙,在培養室中靜置,用培養架多層擺放。室內保持空氣新鮮,微弱自然光。室溫保持28-30℃。10天後液體表面出現白色球狀小子實體,20天左右在瓶壁上長出猴頭菇子實體即可採收。
權利要求
1.一種猴頭菇液體培養基,基本上由下述含量的組分組成玉米粉 3-7g/L豆餅粉 3-7g/L麩皮 3-7g/L馬鈴薯 30-50g/LKH2PO4 2-4g/LMgSO4 0.5-2g/L維生素B10.1-0.5g/L酵母粉 1-3g/LCaCO31-3g/L茶葉提取物 30-50mL蔗糖 15-20g/L水 1000mLpH 6.0-6.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培養基,其特徵在於所述猴頭菇液體培養基各組分的含量為玉米粉 5g/L豆餅粉 5g/L麩皮 5g/L馬鈴薯 50g/LKH2PO43g/LMgSO41g/L維生素B10.1g/L酵母粉 1g/LCaCO31-3g/L茶葉提取物 50mL蔗糖 20g/L水 1000mLpH 6.0-6.2。
3.一種生產猴頭菇的方法,是將猴頭菇(Hericium erinaceus)菌種接入猴頭菇液體養培基中,經培養得到猴頭菇子實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猴頭菇菌種為一級菌種、二級液體搖瓶菌種或種子罐培養菌種。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猴頭菇菌種為種子罐培養菌種。
6.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猴頭菇菌種接入猴頭菇液體培養基中,在28-30℃靜置培養,得到猴頭菇子實體。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生產猴頭菇的方法及其專用培養基。本發明所提供的猴頭菇液體培養基,包括下述含量的組分玉米粉,3-7g/L;豆餅粉,3-7g/L;麩皮,3-7g/L;馬鈴薯,10-30g/L;KH
文檔編號C12N1/14GK1528117SQ200310101858
公開日2004年9月15日 申請日期2003年10月21日 優先權日2003年10月21日
發明者劉公社, 齊冬梅, 關秀清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