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部讓我哭的撕心裂肺的劇(這部遲到5年的三無劇)
2023-07-04 11:43:19 1
前兩天,有一部諜戰片靜悄悄地大結局了。
之所以說它靜悄悄的,是因為它要IP,沒IP,要流量,沒流量,要話題,沒話題。就連片子本身,都是個老的。
因為早在2013年,這部劇就已經製作完成了,中間經歷了幾次定檔,又幾次撤檔,就在很多人快要遺忘它的時候,它竟突然出現了。
沒錯,它就是《風箏》↓↓,導演、主演都是柳雲龍。
想當年,一部自導自演的《暗算》,讓柳雲龍一下子成了好多諜戰迷心中的「諜戰教父」。
雖然此後他又拍了幾部諜戰劇,都反響平平,但這次,他攜《風箏》再度歸來,還是讓很多諜戰迷很是期待。
可面對著國民黨上級的懷疑和監控,他只能兵行險招,假裝承認自己就是共黨,再打消敵人的疑慮↓↓;
面對組織的不解和猜忌,他又是滿腹的委屈,飽受煎熬,「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人,還是鬼」↓↓;
後來,他改名換姓,殘了腿、駝了背,妻離子散。作為國民黨留用人員,他繼續以隱蔽的方式,協助公安局破獲多起潛伏特務。↓↓
一位特工的堅守與迷茫,柳雲龍表現得淋漓盡致。而不是說你一瞪眼就能表現出生氣,一撇嘴就是委屈寶寶,嚎啕大哭就是傷心欲絕。讓人物變得有靈魂的,永遠只有「演技」二字。
要說柳雲龍塑造過的經典角色,鄭耀先算一個,還有《公安局長》中的大反派鍾六一↓↓,
電影《玉觀音》中的楊瑞↓↓,
不過真正讓觀眾記住柳雲龍的,還是《暗算》中的錢之江和安在天父子倆↓↓。
可能會有人覺得柳雲龍挺幸運的,一部《暗算》就火了,還引領了後來《潛伏》《黎明之前》等諸多諜戰劇的潮流。但對於柳雲龍來說,這一切得來的非常不易。
1989年,21歲的柳雲龍已經高中畢業兩年了,父親想讓他去當兵,他卻想去參加藝考。見他態度堅決,父親就給了100塊,讓他去試試。
可沒成想,他這一試,中戲、上戲、北電的錄取通知書全都來了。最後他選擇了北京電影學院,和他同班的是邵兵和俞飛鴻。
1994年,正在讀大二的柳雲龍,在《青春無悔》↓↓演了男二,男一是當時大火的張豐毅。只可惜,這片子並沒有火起來。
大學畢業後,柳雲龍被分配到了話劇院。他不甘心一直演小角色,很快就辭了職,南下廣州,辦廣告公司、當歌手,日子過得風生水起。他的其中一張專輯,還拿下了當年的十大金曲獎。
可就在大製作人準備要好好包裝他的時候,他卻拒絕了,又回到了北京。
日後回想起這段經歷,柳雲龍說:「那種歌手的經歷我體驗過了,而且從中我有了嘗試新領域的快樂。這些都只是一種體驗,讓我在很短時間內走了一回,知道了一些東西,生活也因此回到原來的軌跡。」
而這個軌跡,就是演戲。
柳雲龍常說自己是「一半理性與一半感性」。他能感性到「在嘉年華玩得很瘋狂」,也能理性到「在拍戲過程中徹夜難眠」。
2005年,他和朋友合夥開了一家影視公司,投拍的第一部電視劇就是《暗算》↓↓。
柳雲龍說,《暗算》最吸引他的就是那種強大的宿命感。「錢之江從未喊過共產黨萬歲,臨死也沒唱過《國際歌》。過去的主旋律片子塑造人物可能是為生得更好而去死,而我對這個共產黨人的理解是為了死得更好才去生。」
這之後,他又演了幾部諜戰劇,《功勳》《血色迷霧》《斷刺》《傳奇之王》,但收視都不太好。
後來,他轉戰大熒幕,自導自演了諜戰題材電影《東風雨》↓↓,票房也很慘澹。
這時候,有人說他「江郎才盡」,也有人說他「英雄主義情結太重」。面對這些質疑,柳雲龍只是說自己「賠得起」。
「收視率對我來說是一件太小的事,關注收視率說白了是投其所好,但是藝術創作如果僅僅是投其所好,還不如去開飯館。」
柳雲龍經常自嘲「是非常『傻』的一個人」。
平日裡,他不去酒吧,也不去飯局,很少說話,而是喜歡跟書和影片交流,「光這些事就忙不過來了」。
在得知《風箏》終於可以播出時,柳雲龍時隔5年後,重回微博,寫下了:「沒有歲月可回頭。」
《風箏》快要播完的時候,他又發了一條微博,「糾結……我盡力了,我真的盡力了。」
曾經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多拍點劇、多點曝光率,他只是說:「拍戲是我喜歡的事兒,不是我謀生的手段,我沒有基本的溫飽之憂。所以很在乎自己在精神領域的追求,不會湊合著趕戲攬錢。」
也許,對於一個好演員而言,這種驕傲感必不可少。因為只有他對自己的要求高一點,對演戲的敬畏多一點,他的作品才會好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