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天際線火箭視角(城市天際線頂端的)
2023-07-03 23:16:40 2
楚天都市報記者 李曉琴 通訊員 鄭茜 陳書玄 詹兆山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宋枕濤 視頻剪輯曾超
長江與漢水交匯之濱,高達336米的武漢長江航運中心拔地而起。9日,楚天都市報記者走進336米高的塔樓頂部,四周搭起了鋼筋,仿佛進入"鋼鐵"森林。高溫與溼熱裹挾而來,被太陽炙烤後的鋼構件,表面高達50多攝氏度,一個不留意的觸碰猶如觸電一般。
工人在狹窄的操作平臺進行鋼梁安裝
在這裡,有一群站在城市天際線最頂端的工人,在這座城市離太陽最「近」的地方之一,身背10斤重的物件,腳踏「懸崖」,用汗水澆灌幸福生活,用勤勞勾勒城市最美天際線。
不是蜘蛛俠,卻習慣了飛簷走壁
8月9日上午,武漢長江航運中心項目施工現場,乘坐施工電梯,放眼看去,碧空如洗,江若遊龍,樓似積木。12分鐘後記者直達大樓最頂端,有336米高。此時,1998年出生的安裝工蒲帥武,正在進行次鋼梁的安裝定位、校對作業。抬頭一看,兩江三鎮美景盡收眼底。
蒲帥武所在建築的頂端是一座以「鴿子籠」為基本外形的超級鋼屋頂,由中建三局二公司工業公司承建,其跨度64米,淨空達34.6米,是目前國內濱江最高,300米以上最大跨的鋼屋頂造型工程,用鋼量總量達2000噸。
10點半,太陽的炙烤已經讓屋頂的鋼梁發燙,也到了工人們上午下工的時間。蒲帥武熟練地從一根根鋼梁上跨過,再沿著主梁下到提籃中,再翻越至鋼筋籠裡的爬梯上,每一步都需要將身上安全帶的安全掛鈎掛到安全繩索上。
「30多米的高度,下來要花15分鐘左右。」下到64層的平臺上,蒲帥武快步走到休息間,倒上一盅水咕嚕咕嚕喝了下去,汗水順著蒲帥武的頭髮不停往下淌,「今天有風,體感溫度比前幾天好多了。」
這名22歲的小夥子身材精瘦、皮膚黝黑,來自河南洛陽。「剛開始高空作業心裡也是害怕的,隨後每天上上下下熟悉了,也就習慣這飛簷走壁的感覺了。」蒲帥武笑著說,他成為建築工人也就10個月時間,其中還有4個月因疫情在家「休假」,但憑著踏實肯學,已經成為安裝班的主力隊員。
蒲帥武告訴記者,他很喜歡武漢這座有江有湖的城市,「儘管太陽很曬,工作很累,但很喜歡這份工作,它讓自己變得更加成熟了。」
336米的高空,對蒲帥武而言,是他人生的新起點,何懼高溫熱浪。
陽光與焊花齊舞,馬甲內有件「空調衣」
下午3點半,太陽還懸在高空,焊接班的師傅已經全副武裝準備就緒。
今年32歲的來自黃石的焊接班班長程文燦,站在最頂端的平臺上,穿好安全繩,背上工具包,包內裝有面罩、鋼絲刷、敲渣錘、水壺等物件,有7斤重。步行走2層樓梯後,再通過鋼爬梯穿越一個僅容得下一個人的方孔,攀爬到最頂端的操作平臺上。隨後,他繼續攀爬,最後站在大樓鋼結構最頂端的鋼架上。整個過程耗時20分鐘。攀爬過程中,雙鉤安全繩必須隨時掛著。
站在30公分寬、僅容得下雙腳的鋼架上,程文燦一手拿著厚重面罩,一手熟練地操作著焊槍。煙塵嗆鼻,焊花耀眼,烈日炙烤。沒有任何遮擋,曝曬數小時後的鋼架吸熱後高達50多攝氏度。記者雙手隔著厚厚的手套,都能感受到鋼件表面的炙熱。據介紹,焊接需要10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設備濺出的火花與高溫交織,他們像在熔爐中工作,每個毛孔都在淌汗。
因為上下不便,程文燦和工友在鋼結構屋頂上一工作便是3、4個小時,一個能裝3升水的大水壺,是程文燦應對高溫最直接的方式。「我這衣服裡還有個小秘密。」程文燦說,馬甲裡面是一件「空調衣」,衣服裡面有小電風扇,啟動以後可以鼓入涼風,達到一定的降溫效果。
「說實話,焊工是個苦差事。」程文燦坦言,焊接時強烈的火光對眼睛有一定的灼傷,四濺的焊花可能燒傷皮膚,特別是到了夏天,全副武裝之下汗流浹背,不小心被焊渣燙傷來不及癒合的傷口經汗水一泡,疼痛難忍。
即便如此,程文燦作業時,仍時刻保持著全神貫注。他說:「主鋼架為六邊形漸變不等厚度的截面,安裝精度必須保證在毫米級。」他的這份專注,助力「超級鋼屋頂」在上月底實現順利合攏。
面對高空、高溫這樣的惡劣施工環境,有著10多年焊接經驗的「老師傅」程文燦早已遊刃有餘,靠著這門手藝,每月能有萬餘元的收入。「哪有建築工人不流汗的,這幸福就是揮灑汗水奮鬥出來的。」他說。
在江城最高空,勾勒城市最美天際線
採訪中,工人們在鋼屋頂上安裝、焊接,揮汗如雨,記者嘗試通過爬梯爬到離他們更近的地方。
中建三局二公司工業公司現場責任工程師詹兆山不時叮囑記者做好防護措施。穿戴好3斤重的雙鉤安全繩,記者手腳並用,向上爬了10來分鐘,才到達一個施工平臺,已是滿臉通紅、大汗淋漓,太陽直射讓人很難睜開眼睛。這裡距離工人們正在施工的位置,還有20來米的高差。
登高望遠,記者的雙手不由得緊緊抓住了圍欄。看著身上的雙鉤安全繩掛在一旁的安全帶上,身在336米的高空中,記者的心裡才感到一絲安全感。「塔尖」的工人,多穿著長袖、長褲,穿著厚底勞保鞋,繫著雙鉤安全帶,背著工具包。
「高空焊接不僅是技術活,還是體力活。」作為焊接班班長,程文燦時常叮囑班組工人:「天太熱,大家堅守崗位已是不易,但最重要的是保護好自己。」
詹兆山說,為保證安全施工,他們在沿塔樓一周設置外挑網,塔樓區域滿鋪水平網,沿鋼屋頂立面每10米設置一道懸挑防護網,作業面都有雙道生命線裝置,所有手動工具繫上安全帶也是為了防止失落傷及他人。
面對連日來的高溫,項目部在加強安全警示教育的同時,調整了作息時間,每日11時到15時一律停工錯開高溫時段。記者在休息室裡看到,項目為每名工人配備了涼茶、藿香正氣水、風油精等防暑降溫用品。
336米高空中,安裝員進行平臺鋼梁吊裝
大樓下,長江滾滾向前,大武漢車水馬龍,蒸蒸日上。這些城市建設者不懼炎熱,奮鬥在武漢離太陽最近的地方之一,為武漢長江航運中心「編織」一頂美麗的「帽冠」,勾勒出大武漢最美的天際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