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嶗山道士的電影(嶗山道士出真人版電影)
2023-07-03 05:43:52
10月19日一大早,香港老戲骨吳岱融更新了社交動態:「嶗山道士橫店之旅,又見到我的舊朋友們。」
通過他的文字和配圖,扒姐分明吃了一驚:39年後,《嶗山道士》出真人版電影了?
我趕緊去查了相關資料,果然電影《嶗山道士》在10月17日開機了!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90後羅樂,先後執導過《獵魂師》《摩碼者》《大聖伏妖》《鬼吹燈之湘西密藏》等多部作品;男主角是90後演員何其煒,先後出演了《發個微信去天界》《總裁在上我在下》《男狐聊齋》等影視劇;女主角是胡雪兒,曾跟導演羅樂合作過《鬼吹燈之湘西密藏》。
配角方面,香港老戲骨梁家仁和吳岱融助陣。該片像大多數的網絡電影一樣,「以老帶新」,年輕演員主演,老戲骨甘當綠葉,是其一貫的規律。
《嶗山道士》是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一個章節,講述的是一個慕道求仙的年輕人,在嶗山偶遇到一個神仙。但是他天資魯鈍,不管神仙如何點撥,他依舊學不會法術。最後神仙傳授了他一招「穿牆術」,可等到他回家跟人炫耀時,撞牆了......
1981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將這個故事改編成了木偶動畫片。這部僅有25分鐘的動畫片,曾被各大電視臺反覆播放,是很多80後的青春記憶。目前該片在豆瓣評分高達8.6,是中國動畫電影經典之一。
2014年,導演王文杰將這個故事延伸出一個名叫《聊齋外傳之嶗山道士》的劇本,請來保劍鋒和劉雨欣,擬拍成一部大型長篇古裝電視劇。但遺憾的是,這部電視劇目前還沒能播出。具體的原因,不詳。
同年,歌手馬思唯以《嶗山道士》作為自己的新專輯名,共收錄了9首歌曲。
也就是說,《嶗山道士》儘管隸屬於聊齋這個大IP,但作為一個小IP,其之前並沒被改編成電影過,電視劇改編了,但沒能播出。
如此來看,真人版電影《嶗山道士》是「第一個吃螃蟹」,還是「被螃蟹咬到嘴」呢?
一個IP能夠衍生出很多的東西,成為經典,肯定會有一個內核。
《嶗山道士》的內核,是深厚的中國文化傳統。
惜字如金的蒲松齡,在這個章節上,花費了大量的筆墨描述出了一個滑稽書生的形象。
同時,人物形象跟故事情節,以及景色描寫,巧妙結合起來。
書生好逸惡勞,採樵時「陰有歸志」;見到神仙時「歸念遂息」;學了一招後「自詡神仙」,遇到一點困難時「苦不能忍」;最後頭被撞了一個大包之後,方知道一切不過是自己的南柯一夢。
所以,文末蒲松齡假說書人感慨「初試未嘗不小效,遂謂天下之大」,這是對志大才疏、好高騖遠之人的譏刺,也是對我們所有人的勸誡:為人處世,需靜下心、沉住氣,一步一個腳印,方能有所成就。幻想天上掉餡餅,可能隨後就會掉進陷阱之中。
而且這個故事還將道家的「清靜無為」和儒家的「中庸之道」等多種傳統文化思想,雜糅進故事之中,具有深邃的思想性。限於篇幅,扒姐這裡就不展開了。
目前這部電影剛開機,連個預告片都沒有,但是我們能夠從其宣發文案中窺探一二。
在主題上,主角王生肩負著拯救蒼生的重大使命,其中又穿插著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
在題材上,它集齊了玄幻、恐怖、喜劇、動作、愛情等多種電影元素,有點類似於林正英的《殭屍先生》系列。
在取景地上,通過吳岱融貼出的片場照片來看,應該是有很多場景是在嶗山實地取景。
在劇情上,主人公免不了「升級打Boss」;在特效上,可以參考羅樂導演的《鬼吹燈之湘西密藏》的水準。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真人版電影《嶗山道士》其實是有一定的優勢,但受限於導演的執導能力、演員的演技、資金等多種因素,其上限模板應該是《倩女幽魂:人間情》,有趣的是二者同樣都是聊齋題材,同樣都是青年演員主演,老戲骨當綠葉。後者是李凱馨和陳星旭主演,元華和徐少強做配。
至於其下限模板,大概就是一部「看之無味,棄之不可惜」的網絡大電影。
總結《聊齋志異》作為一部志怪小說,裡面講訴了很多的故事。儘管大多的章節非常簡短,但每一個章節卻都信息量十足,更重要的是,它在兼顧著趣味性、故事性的同時,還有深邃的思想性,這完全稱得上是改編影視作品的寶藏。
但遺憾的是,目前影視市場上就聊齋這個IP衍生出來的影視劇,卻屈指可數。大家想起了《倩女幽魂》和《畫皮》,然後呢?
而對於《嶗山道士》來說,這個小IP背後的現實意義不容小覷。如果電影能夠挖到它的「內核」,並且將它完美地呈現在觀眾面前,那麼真人版電影《嶗山道士》就不僅僅只有娛樂這個屬性了。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用動畫版做比較,後者很多人可是當作「科教片」來看的。
反之,如果僅僅只是為了蹭「聊齋」的熱度,肆意改編經典,扭曲了原著中傳遞的積極價值觀。那麼,等待它的將是觀眾們無情的吐槽和拋棄。
當然了,電影目前也僅僅只是剛開機。扒姐但願自己只是杞人憂天,如果到時這部電影拍好了,我會回頭來給你點讚。
不過總的來說,90後的電影人們還能對聊齋這個題材感興趣,還能請來香港老戲骨們幫忙,這一點,值得認可。貴圈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三五年。華語電影的未來,交給你們,影評交給我們,評判交給時間和觀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