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六省主要城市綜合實力排名(5大城市群經濟增速比拼)
2023-07-03 05:19:16 1
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國由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轉變為工業大國,經濟形態也逐步由自然經濟、計劃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經濟結構和經濟形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在經濟大變革的背景下,一個城市的單打獨鬥已經成為過去,經濟的聯動性和協調性越來越強,區域經濟聯動和相互影已是不爭的事實。今天,我們來看看上半年我國五大城市群主要城市的增速比拼,看看誰發展得最快?誰又是最慢的?其中原因又是什麼?
上半年,五大城市群主要城市中經濟實際增速最高的,不是經濟發展的沿海地區,也不是奮起直追的西部地區,而是中部地區的長江中遊城市群。上半年,長江中遊城市群三大中心城市武漢、長沙和南昌的實際增速均為4.30%,三兄弟難得地取得了一致,高於全國平均增速1.80%,位居我國五大城市群之首,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長江中遊城市群的三大中心城市之所以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首先是yi情管控得比較好,沒有受到突發因素的因素,農業和工業都獲得6.0%以上的快速增長,對上半年經濟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而受影響最大的是第三產業中的服務業,但長江中遊城市群三大中心城市中,除了武漢第三產業佔比超過60%,其他佔比都不高,南昌更是僅有48%,因此受到的負面影響比較小。
在五大城市群主要城市的增速比拼中,成渝城市群的增速位居第二,僅次於長江中遊城市群。重慶上半年經濟保持快速增長,實際增速為4.0%,高於全國1.50%,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實際增速都在5.0%以上,農業和工業對經濟的支撐作用比較明顯。而第三產業僅有2.8%,全國服務業普遍低迷,也就不足為奇了。
看完了重慶,我們再來看看成渝城市群的另一個中心城市——成都。相比武漢和重慶,成都上半年的成績遜色不少,實際增速為3.0%,僅比全國平均增速高0.5%,作為一個並沒有直接受到yi情的中心城市,這個成績並不是太好。為什麼成都上半年實際增速僅有3.0%?和成都上半年第二產業的發展有關,上半年成都第二產業增速僅有3.80%,低於重慶2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成都五大支柱產業中的裝備製造和食品飲料增速都不到2.0%,嚴重拖了後腿,對經濟的支撐作用不足。
粵港澳大灣區上半年的經濟增速,可以用「差強人意」四個字來形容,雖然實際增速並不是很高,但也基本達到大家的心理預期。上半年,其實粵港澳大灣區也遭遇了嚴重的yi情,但是深圳快刀斬亂麻,快速將yi情控制住了,因此經濟受到的負面影響比較少,這裡給深圳點個讚。2022年上半年,深圳經濟增速達到3.0%,是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城市中增速最快的城市(內陸),其次佛山的實際增速也達到了2.80%,略低於深圳。
東莞2022年上半年的實際增速僅有1.60%,低於全國平均增速0.90%,為什麼東莞上半年經濟增速如此低?上半年,東莞第二產業增速為3.1%,和佛山持平;但第三產業的增速僅有0.50%,嚴重拖後腿了,導致整個東莞經濟處於低速增長狀態中。東莞是粵港澳大灣區(內陸)主要城市中增速最低的城市,上半年實際增速僅有1.0%,低於全國平均增速1.50%。上半年,廣州第二產業增速為1.0%,第三產業增速僅有0.90%,處於產業轉型升級中的廣州,在yi情的影響下,完全沒有了還手之力。
長三角城市群是我國最大的城市群,曾經是我國最具有活力的地區,為全國稅賦的主要來源地。而上海作為長三角城市群的火車頭,對於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起到了重要的輻射引領作用;但是成也上海、敗也上海,上半年的這一波yi情,讓上海停擺了2個多月,不僅嚴重影響到上海的經濟發展,整個長三角城市群都遭受魚池之秧,主要城市的經濟增速普遍下滑。
2022年上半年,長三角城市群經濟增速最快的是受影響較小的寧波和合肥,兩市實際增速均為2.90%,高於全國平均增速,在長三角城市群來說,可謂是分外亮眼!上半年,寧波和合肥的第二產業增速都在3.50%以上,其中高新技術產業保持高速增長,對經濟的支撐作用較大。而南京、無錫、南通和杭州、蘇州等城市的實際增速都在2.0%以下,低於全國平均增速;上海則出現了負增長,實際增速為-5.7%,第二、三產業均為負增長。
最後我們來看看北方的京津冀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國三大城市群之一,是北方地區的第一大城市群和戰略支點,承擔著輻射引領我國北方地區發展的戰略重任。雖然2022年上半年北京也遭遇了yi情的負面影響,但京津冀城市群並沒有出現一邊倒的現象,反而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兩極分化現象。
石家莊上半年經濟實際增速高達7.80%,位居我國主要城市之首,石家莊上半年為什麼能夠取得如此之高的經濟增速呢?石家莊是一個傳統的重工業城市,主要以採礦業和電力能源等為主,而這些產業正好是上半年的熱門受益產業,因此石家莊上半年第二、三產業增速分別達到7.60%和8.00%,所以有7.80%的增速也就不足為奇了。北京和天津上半年的實際增速分別是0.7%和0.4%,兩市第二產業均為負增長,依靠第三產業才勉強保持著正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