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船用方艙底座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11:08:5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船用方艙底座。
背景技術:
方艙指採用各種材料有機的組合在一起形成的方便、可移動的整體艙室。常見的方艙有貨櫃、醫療艙室等。
目前國內有在科考船或試驗船上採用方艙的實例,其設計通常將方艙的本體與船體甲板焊接為一體,缺點是僅能配置單一尺寸的方艙,後期不能改裝;或者在船體甲板上直接打孔固定,但會破壞船體甲板結構,影響甲板結構強度與承重能力;或者在設計之初預留多個艙室作為試驗室,但設計時即需留出艙室並一同施工,裝修,更改時需佔用停靠碼頭時間,且受限於船體布局和電氣管路,後期改裝潛力有限。現有技術中的科考船或試驗船利用率高,靠港時間短,且多為補充補給,如改造已造好的艙室,施工複雜,施工成本高,施工時間長,隱性成本巨大。
技術實現要素:
鑑於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船用方艙底座,其能夠在船體不做改變的情況下通過方艙底座的模塊化設計即可簡單更換多種不同尺寸的方艙。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船用方艙底座,所述方艙底座與方艙本體分體設計,其中,所述方艙底座包括:多個支撐板,沿船體的橫向方向以預定間隔布置,所述多個支撐板的下表面與船體通過焊接連接;以及多個固定板,沿船體的縱向方向以預定間隔固定在所述支撐板的上方,所述多個固定板可拆卸地與多種尺寸的方艙本體連接。
可選地,靠近所述支撐板兩端的所述固定板的一側設置有多個安裝耳,每個所述安裝耳的上方設置有一個墊塊組件,所述墊塊組件的上表面設置有凹槽,每個所述墊塊組件和安裝耳被一個通孔貫穿。
可選地,所述多個固定板與所述方艙本體通過至少4個緊固件連接。
可選地,所述緊固件包括螺栓、螺母和墊片,其中,所述螺栓穿過所述方艙本體的相應固定孔和所述固定板的通孔而焊接在所述固定板的凹槽內。
可選地,所述多個支撐板與所述多個固定板通過焊接固定連接。
可選地,所述方艙底座還包括多個加強筋,焊接在所述固定板的下方。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船體不做改變的情況下通過將方艙底座進行模塊化設計即可簡單更換多種不同尺寸的方艙,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與船體的設計與建造分離開來,解決了船上試驗設備在建造完成後難於成套變更、試驗類型轉型困難的問題,具備很強的後期改裝、調整、升級的空間。
上面描述中提到的特徵和特徵組合以及在下面附圖的描述中提到的和/或單獨顯示在附圖中的特徵和特徵組合是可用的,不僅可用在各自指定的組合中,而且也可用在其他組合或者單獨的特徵中,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範圍。
附圖說明
通過參照以下附圖所作的對非限制性實施例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徵、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其中顯示:
圖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船用方艙底座的俯視圖。
圖2為圖1中所示的方艙底座的I-I剖面放大示意圖。
圖3為圖1中所示的方艙底座與方艙本體的組裝效果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申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可以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於解釋相關實用新型,而非對該實用新型的限定。另外還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便於描述,附圖中僅示出了與實用新型相關的部分。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並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申請。
圖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船用方艙底座的俯視圖。方艙底座10與方艙本體20(圖中未顯示)分體設計,如圖1、2所示,方艙底座10包括:多個支撐板1,沿船體的橫向方向以預定間隔布置,所述多個支撐板1的下表面與船體通過焊接連接;多個固定板2,沿船體的縱向方向以預定間隔固定在支撐板1的上方,多個固定板2可拆卸地與多種尺寸的方艙本體連接。其中,支撐板1和固定板2採用鋼製材料製作,支撐板1與固定板2通過焊接固定連接。
可選地,方艙底座10還包括多個加強筋3,焊接在固定板2的下方,以增加固定板2的抗壓強度。
圖2為圖1中所示的方艙底座的I-I剖面放大示意圖。如圖1、2所示,靠近支撐板1兩端的固定板2的一側設置有多個安裝耳2a,每個安裝耳2a的上方設置有一個墊塊組件2b,墊塊組件2b的上表面設置有凹槽2c,每個墊塊組件2b和安裝耳2a被一個通孔貫穿。
多個固定板2與方艙本體20(圖中未顯示)通過至少4個緊固件30連接。例如,如圖1所示,4個通孔A、B、C、D可以組裝一種尺寸的方艙,4個通孔E、F、C、D可以組裝另一種尺寸的方艙,4個通孔G、H、C、D可以組裝第三種尺寸的方艙。應當理解,通孔的數量和位置不局限於圖1所示示例。
圖3為圖1中所示的方艙底座與方艙本體的組裝效果示意圖。如圖3所示,緊固件30包括螺栓30a、螺母30b、墊片30c,其中,螺栓30a穿過方艙本體20的相應固定孔和方艙底座10上的固定板2的通孔而焊接在固定板2的凹槽2c內,以防止螺栓30a在使用過程中鬆動,然後組裝墊片30c,再轉動螺母30b而將方艙底座與方艙本體緊固。
這樣,船體在建造時按方艙底座10的整體尺寸預留出甲板的面積及相關的標準化接口,例如水電網路等接口。每個方艙本體20內均可配備電源、地、電話、網絡線、空調、冷卻水接口,如果後期發現方艙本體20空間過大或者過小而需要更換為其他尺寸的方艙本體時,或者可以定製特殊尺寸,僅需用普通吊機將方艙本體整體吊裝更換即可,安裝僅需數小時,相比於傳統改造實驗室需耗時數月來說有極大優勢。
除此之外,還可以實現實驗室與其他配套模塊的任意組合,如試驗方艙與數據處理方艙、通信方艙、指揮方艙、補給方艙等,使用靈活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關鍵點在於改變了方艙的設計理念,在船體不做改變的情況下通過將方艙底座進行模塊化設計即可簡單更換多種不同尺寸的方艙,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與船體的設計與建造分離開來,解決了船上試驗設備在建造完成後難於成套變更、試驗類型轉型困難的問題,具備很強的後期改裝、調整、升級的空間。
以上描述僅為本申請的較佳實施例以及對所運用技術原理的說明。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本申請中所涉及的實用新型範圍,並不限於上述技術特徵的特定組合而成的技術方案,同時也應涵蓋在不脫離所述實用新型構思的情況下,由上述技術特徵或其等同特徵進行任意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術方案。例如上述特徵與本申請中公開的(但不限於)具有類似功能的技術特徵進行互相替換而形成的技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