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黃鱔仿生態繁殖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15:49:36 1

本發明涉及一種黃鱔仿生態繁殖裝置,屬漁業科學應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階段黃鱔養殖的苗源大部分是來自野生的黃鱔苗,極少部分的仿生態繁殖苗。為了減小對野生黃鱔的過度捕撈而造成的生態破壞,仿生態繁殖黃鱔幼苗也是黃鱔養殖業的必然需求。
現有方式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黃鱔幼苗孵化一段時間後,幼苗躲進水葫蘆的根須當中,通過紗窗袋洗水葫蘆獲得幼苗。這樣獲取幼苗的方式往往造成水渾濁,操作起來動作幅度太大,而且這時的幼苗有了一定的活動能力,一次收取顯然收不全,得分好幾次收取,有時甚至得收好幾天也收不徹底,導致收苗的時間長,工作量大,而且收上來的幼苗死亡率高。
第二種,黃鱔幼苗孵化一段時間後,在黃鱔的洞穴中去收取。用小的紗窗漏兜去舀,舀的過程中往往幼苗、泥土、渾水被一起舀上來了,而且舀取幼苗的過程中守護幼苗的雄鱔往往會攻擊漏兜,幼苗收取起來更困難,幼苗也同樣收不徹底。這樣獲取幼苗的方式同樣造成水渾濁,操作起來動作幅度太大,幼苗收取不徹底,收苗的時間長,工作量大,收上來的幼苗死亡率高。
綜上所述,黃鱔仿生態繁殖存在以下問題:人工收取黃鱔幼苗困難且耗時,還有人工收取黃鱔幼苗過程中造成水渾濁,動作幅度大,導致幼苗死亡率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黃鱔仿生態繁殖裝置,使得收取黃鱔幼苗簡單、工作效率高,且每一窩幼苗收取徹底;人工收取黃鱔幼苗的過程中能避免造成水渾濁,減小幼苗收取時的動作幅度,收取上來幼苗的成活率高。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黃鱔仿生態繁殖裝置,包括至少一個受精卵孵化腔,所述受精卵孵化腔的上部開有觀察口,所述受精卵孵化腔上開有黃鱔進出口;所述受精卵孵化腔與受精卵孵化腔之間通過管道連通。
進一步,所述受精卵孵化腔的數量優選2個。
進一步,所述受精卵孵化腔上開有黃鱔活動腔,用於守護雄鱔在洞穴裡轉身及守護受精卵粒和幼苗所在的空間。
進一步,所述黃鱔活動腔的腔口接有管道,管道的外端與泥土接觸埋入泥裡或延伸至泥外或密封部分管道口。
進一步,所述受精卵孵化腔可為正方體、長方體、球體、橢圓球體或其組合空腔。
進一步,所述受精卵孵化腔與管道建模澆鑄成一體。
進一步,所述受精卵孵化腔和管道由陶瓷、玻璃或塑料製成。
將本發明裝置埋入黃鱔仿生態繁殖場地內的土埂裡,埋時根據水位控制好埋入泥裡的深度,觀察口應高出於泥土以便於工作人員隨時觀察。等到在本發明裝置裡發現有黃鱔產卵時所具備的大量泡沫以後,過一段時間等到孵化出幼苗以後,將整個裝置從泥裡取出,將黃鱔幼苗從裝置中倒出即可。將種鱔和幼苗倒出以後,將本裝置埋置於原來的地方,就可以重新使用了。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操作簡單,能自由組合,可重複使用;同一洞穴裡面的黃鱔抓走以後,在不破壞這個洞穴的前提下,過一段時間再來這個洞穴抓黃鱔時又可以抓到一條和之前那條大小相差不多的黃鱔,黃鱔喜歡鑽現成的洞穴;收取黃鱔幼苗簡單、工作效率高,且每一窩幼苗收取徹底;人工收取黃鱔幼苗的過程中能避免造成水渾濁,減小幼苗收取時的動作幅度,收取上來幼苗的成活率高,且收取黃鱔幼苗的過程中還不會傷害到種鱔。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空間結構示意圖;
圖2為受精卵孵化腔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2個受精卵孵化腔組成結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參照圖1、圖2,包括一個受精卵孵化腔1,所述受精卵孵化腔的1上部開有觀察口6,受精卵孵化腔1上開有黃鱔進出口2和黃鱔進出口3。
受精卵孵化腔1上開有黃鱔活動腔4,用於守護雄鱔在洞穴裡轉身及守護受精卵粒和幼苗所在的空間。
黃鱔活動腔4的腔口接有管道5,管道5的外端與泥土接觸埋入泥裡。
受精卵孵化腔1為橢圓球體。
受精卵孵化腔1與管道5建模澆鑄成一體。
受精卵孵化腔1和管道5塑料製成。
實施例2,參照圖3,包括受精卵孵化腔1-1和受精卵孵化腔1-2,受精卵孵化腔1-1的上部開有觀察口6-1,受精卵孵化腔1-2的上部開有觀察口6-2,所述受精卵孵化腔1-1上開有黃鱔進出口2-1;受精卵孵化腔1-2上開有黃鱔進出口2-2,所述受精卵孵化1-1與受精卵孵化腔1-2之間通過管道5連通。
受精卵孵化腔1-1上開有黃鱔活動腔4-1,受精卵孵化腔1-2上開有黃鱔活動腔4-2,用於守護雄鱔在洞穴裡轉身及守護受精卵粒和幼苗所在的空間。
黃鱔活動腔的腔口接有管道5,管道5的外端延伸至泥外或密封部分管道口。
受精卵孵化腔為球體。
受精卵孵化腔與管道5建模澆鑄成一體。
受精卵孵化腔和管道5由玻璃製成。
使用本發明操作簡單,能自由組合,可重複使用,(同一洞穴裡面的黃鱔抓走以後,在不破壞這個洞穴的前提下,過一段時間再來這個洞穴抓黃鱔時又可以抓到一條和之前那條大小相差不多的黃鱔,黃鱔喜歡鑽現成的洞穴);使用本發明裝置收取黃鱔幼苗簡單、工作效率高,且每一窩幼苗收取徹底;能避免人工收取黃鱔幼苗的過程中造成水渾濁,減小幼苗收取時的動作幅度,保證收取上來幼苗的成活率高,且收取黃鱔幼苗的過程中還不會傷害到種鱔。